汪國真的簡介
汪國真,1956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廈門,是中國大陸當代著名詩人、書畫家、作曲家。出過多部詩集如《年輕的潮》《年輕的思緒》《熱愛生命》《雨的隨想》《我微笑著走向生活》《旅程》等。其書法作品已被鐫刻在張家界、黃山、五臺山、九華山、云臺山、五蓮山等名勝風景區。2005年始,他的書法作品作為中央領導同志出訪的禮品贈送外國政黨和國家領導人,汪國真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作中心主任。
汪國真個人履歷
汪國真,1956年6月22日出生,中學畢業以后進入北京第三光學儀器廠當工人。1982年畢業于暨南大學中文系。在學校時,喜歡讀寫詩歌,1985年起將業余時間集中于詩歌創作,期間一首打油詩《學校一天》刊登在《中國青年報》上。畢業后,分配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后任《中國文藝年鑒》編輯部副主任,中華書畫名家研究院顧問。1990年開始,汪國真擔任《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女友》的專欄撰稿人。
汪國真成就及榮譽
汪國真自稱其創作得益于四個人:李商隱、李清照、普希金(俄國人)、狄金森(美國人)。作品風格追求普
希金的抒情、狄金森的凝煉、李商隱的警策、李清照的清麗。
據北京零點調查公司1997年7月對北京、上海、廣州、廈門、重慶等城市18歲以上居民完成的人們所欣賞的當代中國詩人。調查結果表明,在新中國成立后出生的詩人中,汪國真名列第一。2000年他的5篇散文入選《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第一冊)。
汪國真在書畫創作領域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他的書法作品已被鐫刻在張家界、黃山、五臺山、云夢山、云臺山、花果山、周瑜陵園、解州關帝廟等名勝風景區,他還應邀為以香格里拉酒店集團為代表的一批旅游涉外飯店創作書畫作品。2002年他入選中國文聯出版社當年出版的《中國百年書畫走紅名家》一書。
進入新世紀以來,汪國真又開始了音樂的研究與創作。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藝術人生》、《綜藝大觀》、《正大綜藝》和香港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等欄目都對他作過介紹。2003年11月連續四期擔任中央電視臺《音樂擂臺》歌手比賽評委。
汪國真作品
1985年開始進行詩歌的創作。1990年開始出版詩集。第一部詩集為《年輕的潮》,以后又出過多部詩集。曾經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國真熱。其中,《嫁給幸!泛汀稛釔凵纷钍茏放。
汪國真第一首比較有影響的詩是《我微笑著走向生活》,在湖南雜志《年輕人》1984年第10期上發表,后經《青年博覽》、《青年文摘》先后轉載。
汪詩首先在北京中學生中造成一定反響,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學生中流傳。經由一位女教師將此信息告知身為某出版社編輯主任的丈夫,觸發出版社的商業敏感,迅速與作者聯系出版其作品。1990年4月20日汪國真的第一部詩集《年輕的潮》交稿,5月21日由北京學苑出版社出版。
汪國真熱出現于這本詩集出版之后,此書在裝卸中連續五次印刷,印數達十五萬冊。緊接著又出版了《年輕的風》(1990年10月花城出版社)、《年輕的思緒》(截止1991年初,三次印刷達十四萬冊)、《年輕的瀟灑》等詩集,中國友誼出版社出版了《汪國真詩文系列》九種,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了《汪國真愛情詩卡》、《汪國真抒情詩賞析》,另外還有專收汪國真格言短句的隨筆著作及其與他人的對話錄。作為回應,市場上也出現了評介性的《年輕的風采──專訪汪國真》。中國歌壇1991年2月推出了《青春時節──汪國真抒情歌系列之一》的盒帶,并被《中國青年報》列為該月十盤優秀暢銷磁帶的第三名。
1990年7月4日,其詩集被《新聞出版報》列為十大暢銷書之一,文藝類獨此一本。
1990年10月北京高校出現汪國真詩歌演講熱。
1990年在出版界被稱為是汪國真年。
在上海,這種熱潮來得稍晚一些。1990年10月上海徐家匯書店購進已經在北京走紅的汪國真詩集《年輕的思緒》二十本,但二個月后才賣完。1991年春,上海《文學報》發表特寫文章《美的征服,始于手抄本》報導汪國真的情況,這是他首次被完整介紹到上海。而《文匯報》為了將汪國真在文匯書展上重點推出,則在《文匯讀書周報》上連續介紹推崇汪國真,稱汪國真為詩壇王子,造成輿論攻勢,從而使得1991年3月27日的文匯書展中出現汪詩銷售的熱潮。
汪國真社會評價
一個時代的符號----汪國真
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朧詩出現并且一時風靡。接下來是后朦朧詩、第三代詩還有第四代詩。80年代末90年代初詩壇或者說在詩壇之外出了一個汪國真,他的詩讓人讀懂了,讓人脫口而出了,也很被說三道四了一番。
論影響,汪國真還真是一不小心把新體詩推到了頂峰,好歹是大眾化的頂峰。至于藝術水準高下深淺,是追求世俗的成功還是追求靈魂的高貴,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看那陣勢,實在讓人目瞪口呆。汪粉、真絲數量不好統計,至少他詩集的發行量恐怕已創造了后人很難超越的紀錄。
后來,汪國真去玩書法、畫國畫,甚至搖身一變成為作曲家,雖然至今他還被稱為詩人,但是他本身的熱鬧已經跟詩歌沒有多大關系了。
不管怎么說,這是新詩的悲哀。
從1992年至今,15年以來沒有哪個寫新詩的人如此興風作浪。前不久聽說有人把一些白話分成行叫做梨花詩,能熱鬧多久不得而知,也許用不了多少時候大家已經不知梨花詩為何物了。這是一個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時代,但不是一個各領風騷數百年的時代,誰也別想在某一個領域的頂峰占據太久的風光。
我也屬于音樂!
2006年春節過后,我見到了這個一直是在傳說與想象中的汪國真,他笑容燦爛,風度翩翩。對比10多年前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大賽上那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儒雅依然,且更多了成熟的魅力。汪國真送給我他的音樂專輯,我經常在忙碌的同時用電腦播放他的音樂。我的一個博士同學,偶然在我家里聽到,很專注地聽了好幾支曲子,然后說:作曲就是天賦。他作曲的感覺恐怕跟莫扎特是一樣的,就像是順手從口袋里掏出一件東西那么自然。
一次開會,我碰到資深的文學評論家汪兆騫先生,無意中聊到汪國真,想不到兆騫先生所談論的并不是汪國真的詩文書畫,而是汪國真的音樂。談到對汪國真音樂的整體感覺,兆騫先生反復使用了一個詞:震撼!并且斷言:汪國真的音樂成就會超過他的詩!據兆騫先生看來,詩人的情懷與對藝術的獨特感悟在汪國真的音樂中得以充分體現。
汪國真說:我從小就喜歡音樂,但是沒有專門接受過任何音樂方面的訓練。2001年,我想到要嘗試作曲,當時還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于是買了一些音樂方面的書,一邊看書,一邊試著把旋律記錄下來。
我問他學習作曲用了多長時間,他認真地想了想,大概有一個禮拜左右吧。我愕然。他接著說:你可能不相信。其實作曲跟寫文章差不多,腦子里想好了文辭句子,敲到電腦里,連綴成篇。作曲也是這樣,腦子有了旋律,知道怎么去記錄下來,曲子就完成了。
汪國真說得簡單。
詩文的成就使他備受追捧,書畫也漸成大家,他完全可以在這兩個領域向縱深發展,何苦冒著失敗的風險去開拓一個全新的藝術領域呢?汪國真是這樣說的:我也是屬于音樂的。我要用音樂的形式傳達自己對藝術、對生命的感受。
我把音樂當詩寫,我把書畫當音樂寫
我最早知道汪國真寫毛筆字源于2002年十大假新聞之一:他開火鍋店破產,街頭賣字為生。()當然,汪國真沒有開店,更沒有淪落至此,但是賣字為生這四個字卻讓我知道寫詩的汪國真還舞弄毛筆,而且他的字居然達到可以養家糊口的程度。
您什么時候開始練字的?1993年左右,每天練一個小時,差不多練了一年。
為什么練字?出名之后應酬太多,不僅是到處要簽名,在很多場合還經常被人強迫題辭,那會兒鋼筆字寫得還說得過去,但是寫毛筆字就總怕拿不出手。
怎么練的?先從歐陽詢的楷書開始練,然后是王羲之的行書,再然后是懷素、張旭的草書。我喜歡讀帖,一個字幾種寫法,我挑出最好看的那種,反復練,取其所長,然后再有所發揮。因為我參照了毛澤東同志草書的篇章布局,所以很多人說我寫的是毛體。其實如果把我的整幅作品拆解成單個字來看,與毛體是有很大差別的。
除了狂草,汪國真還兼寫楷書、篆書、隸書。另外,汪國真還擅長畫中國畫,尤以花卉和墨竹見長,他的畫追求工筆畫精美細致的逼真效果,又注重寫意畫潑墨渲染的酣暢淋漓,使得作品別有一番情韻。2006年6月出版的《作家通訊》封三是汪國真的國畫牡丹,他在附言中寫道:人們都說藝術是相通的。于是,我把音樂當詩寫,我把書畫當音樂寫。如此而已,豈有它哉?人民說你是詩人你就是詩人!1978年恢復高考,汪國真用半年業余時間自學了高中全部課程,順利考取暨南大學中文系。讀中文系的汪國真愛寫詩,1979年4月12日,正讀大一的他在《中國青年報》發表了處女作:《學校的一天》5首組詩,他得到的是兩元錢的稿費和堅持詩歌創作的巨大鼓舞。1982年,汪國真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做編輯工作,業余還是寫詩不輟。自己投稿,有些獲得發表,有些石沉大海,沒有炒作,成名也非一夜之間。大概是從1988年起,我接到大量的讀者來信,他們表達對我的詩的喜愛,并且有很多人詢問在哪里能夠買到我的詩集。談到這些熱情的讀者,汪國真至今仍不無感慨。我完全是被讀者推出來的!我雖然意識到有很多讀者喜歡我的詩,但沒有想到會那么熱,甚至有人把當時的熱潮稱為風暴。對汪國真的詩,雖然贊美一直是主流,但少數批評的聲音卻也非常尖刻。對此,汪國真這樣說:人民說你是詩人你就是詩人,不被人民承認就什么也不是。檢驗作品的標準一個是讀者,一個是時間。那么多讀者,這么多年,一直喜歡著我的詩,足夠了!20多年前,知道一個寫詩寫散文的汪國真。后來知道他的兩首詩被選入初中的語文課本;5篇散文被選入高中的語文讀本。10多年前,知道一個寫毛筆字畫中國畫的汪國真。后來知道許多名山大川都有他的題字。三五年前,知道一個把業余作曲玩成專業的汪國真。后來知道來專門請他作曲的已經絡繹不絕,他已經出版數盤音樂專輯。這二十幾年來,汪國真從小有名氣到大紅大紫,到淡出詩壇,再到橫空出世于書畫和音樂領域,他呈現出的總是令世人矚目的神奇。20年過去了,多少叱咤風云的人物已經在歲月的淘洗中湮沒不聞。汪國真,曾經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曾經是一個成長中無法繞過的名字,這個名字依然令人欲說還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300617.html
相關閱讀:“八一勛章”候選人王剛的勵志故事
西安東盛集團郭家學的勵志奮斗故事
蓋茨: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這三件事
劉德華:給世界一個微笑
201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史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