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從“校園CEO”到“最年輕富翁”
“臉譜”(Facebook)申請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新聞一石激發千層浪。作為硅谷領軍者,Facebook在投資人眼中的火爆水平,讓人不禁想起五年前的谷歌(Google),其上市必將成為近十年來美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里程碑。
Facebook的上市讓其開創人扎克伯格再次成為焦點。他一頭棕色卷發、藍色眼睛、總以活動打扮示人,他被朋友描寫為“機器人”,他自嘲說不論是在大眾前仍是與朋友一起“都是一樣奇異的人”。這位年僅27歲的哈佛輟學生如何在短短八年間發明了Facebook神話?這家八歲的傳奇公司將來之路如何走?
硅谷規模最大IPO
2012年2月2日,Facebook向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提交IPO申請,公司估值介于750億至1000億美元,首次公然發行規模預計為50億美元。只管Facebook的融資額比此前市場剖析人士的預期少了一半,但這并不妨礙其成為迄今美國互聯網企業最大范圍的上市交易之一。
Facebook在招股書中披露,其2011年營收為37.1億美元。2011年Facebook收入規模為37億美元,經營利潤為17.5億美元,凈利潤10億美元。
根據招股書,這位27歲的創始人領有5.338億股Facebook股票,持股比例為28.4%。依照1000億美元的估值計算,他的財富達到284億美元,在《福布斯》雜志,可排名第九。超出谷歌結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后二者的谷歌股票價值均為150億美元。
根據雅虎公司的估量,到2015年Facebook在美國的注冊用戶會到達5250萬,有60%的學生和年輕人都會使用該網站,遠遠高于2005年的8%及去年的18%。雅虎預計,到2015年,Facebook營收有望達18.6億美元,其中大局部來自廣告,網站的廣告收入可能會達到10億美元之巨。
上市只為兌現“承諾”?
MarketWatch專欄作家辛奈爾(JohnShinal)近日撰文指出,Facebook已從私募投資者那里得到了23億美元,當初以及未來相稱時間之內基本不須要更多的錢。那么這家不差錢的公司為什么要申請IPO?
扎克伯格曾表示,若上市都是為了讓風險投資者和員工得到回饋。他在致新股東的公開信中也再次提到,上市是“向員工和投資者兌現許諾”。
隨著Facebook的IPO,該公司將出生一千多名百萬富翁。據悉,在2009年時,Facebook曾授予工程師15年期期權,能夠6美元價錢購買6。5萬股公司股票,2010年Facebook實行拆股打算后,這批工程師的期權規模達到了32。5萬股,持股價值都將超過百萬美元。有業內人士揣測,守舊估計將會有超過1000人獲益。
《福布斯》估計,Facebook股價將輕松沖破100美元,其中員工將通過行使期權買入1.38億股Facebook股票,均價僅為0.83美元。138億美元均攤至3100名員工身上,平均每人獲益超過400萬美元。
位于加州帕洛阿爾托的風投公司AccelPartners的老板也將因持股失掉偉大收益,這家公司2005年向Facebook投資1270萬美元,當時Facebook估值約為1億美元。目前Accel Partners是Facebook最大的外部投資者,占有約10%的股份。盡管Accel曾賣掉了在Face-book的一小部門持股,但根據估算,剔除股權稀釋和其他因素斟酌之后,該公司的持股價值最高依然可達90億美元。
Accel也并不是獨一的機構贏家。俄羅斯投資公司DST和PayPal聯合創始人彼得·塞爾也受益匪淺,他曾是Facebook首位投資人,出資50萬美元。此外,Greylock Partners、Meritech CapitalPartners和Elevation Partners也是Facebook投資者,都持有不同大小的股權。
華人首富李嘉誠也將在FacebookIPO中進賬。材料顯示,李曾于2007年至2008年約以1。2億美元買入Facebook公司約0.8%的股份。有觀點稱,以750億至1000億美元市值推算,Facebook上市后李嘉誠股權賬面值會暴升近7倍,達62億港元。
對于Facebook追求上市的起因,也有人性出其他原因。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核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在其新浪微博中分析稱,美國現行證券法規請求,任何美國公司只要資產大于1億美元、且股東人數超過500人,就需要向SEC表露相干信息,近年來科技型公司通常都會向公司員工派發股份或者認股權,很輕易在沒有上市之前就已經達到設定的股東人數,Facebook預期最遲今年4月就會達到。
互聯網承載幻想
2010年,片子《社交網絡》令他少年得志的業績風靡寰球。影片依據本·麥茲里奇(BenMezrich)的小說《意外的億萬富翁:Facebook的創建,一個對于性、金錢、蠢才和背離的故事》改編,講述了Facebook的創立人馬克·扎克伯格的發家史。
扎克伯格的閱歷與比爾蓋茨確實有幾分類似,也因而被稱為“蓋茨第二”,然而對于這個綽號,扎克伯格仿佛并不愛好。他曾說過,“對于先輩比爾·蓋茨,我個人相當尊重,他也是IT業界的成功典型。如果外界非要給我加上‘蓋茨第二’的帽子,這是你們的兩廂情愿。我為什么要成為比爾·蓋茨呢?微軟靠的是Windows和Office發家,承載我妄想的是互聯網。”
扎克伯格在上市“公開信”中這樣說道,Facebook的創建目的并非成為一家公司,是為了踐行一種社會使命,讓世界更加開放,聯系更加嚴密。在這一點上,他顯然是成功的。
2010年,美國《時代》周刊評比年僅26歲的馬克·扎克伯格為該雜志2010年年度人物,并稱之所以作此決議,是由于“他完成了一項此前人類從未嘗試過的義務:將全球5億多人口聯系在一起,并建立起社交關系”!稌r代》周刊認為,如果將Facebook接洽起來的5億人湊集在一起,人口數量僅次于中國和印度,相稱于世界第三大國。
Facebook的招股書中表示,“根據行業數據,全球目前有超過20億網民,我們的目的是將這些人全體聯系起來。”
少年景名
扎克伯格1984年5月14日誕生在紐約州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是牙醫,母親是心理醫生。10歲的時候他得到了第一臺電腦,從此將大把的時光都花在了上面。11歲時,父母專門為他請了軟件開發的家教,每周上課一次,家教稱他為“神童”。之后未幾,扎克伯格開端在家鄰近的大學旁聽計算機研討生課程。據他的父親回想,第一次送他去上課時,教學指著小扎克伯格說“你不能帶著他來上課”,父親則說他就是學生。
扎克伯格生成有種創造簡略易用軟件的才能。12歲時,他為父親的診所編制了名為“Zuck Net”的軟件,讓診所和家之間實現了在線即時通訊。一年之后,風靡全美的美國在線(AOL)問世,其原理和思路與Zuck Net大同小異。
高中時期,他與友人一起編寫了能記載聽眾收聽習慣的音樂播放軟件Synapse,AOL和微軟表現盼望購置這個軟件并高薪雇傭扎克伯格,然而扎克伯格都謝絕了,并于2002年秋進入哈佛大學學習盤算機跟心理學。
哈佛宿舍里的“突發奇想”
在哈佛時代,扎克伯格項目標最初設計,是想輔助哈佛在校學生根據別人的選課來斷定自己的課程表。只有用戶在網頁上點擊一門課程,就能發明誰在報名選學這門課;點擊一個注冊的學生姓名,就能看到他抉擇了哪些課程。
不外,扎克伯格和他的朋友們很快發現,這個體系的使用者并不是都乖乖地用它來選課,反而是更生機通過這個選課系統曉得鄰桌的美女同學這學期都選了哪些課,而后自己再取舍雷同的課,以便有機遇與美女搭訕。但這反而激發了扎克伯格的靈感:既然大家如此熱衷于交友,為何不建破一個網站,讓大家意識四周的同窗?
在與同校高年級學生獨特開發了“哈佛連線”(Harvard Connections)之后,扎克伯格轉而開發自己的網站,于是最初的Facebook問世了。
意想不到的是,網站剛一開明就大為驚動,幾周之內,哈佛一半以上的大學部學生都注冊會員,自動提供他們其個人資料,如姓名、住址、興趣喜好和照片等。學生們應用這個免費平臺把握朋友的最新動態、和朋友聊天、搜查新朋友。
2004年1月,扎克伯格在網上向域名公司支付了35美元,注冊了名為The facebook.cn網站一年的域名應用權。
到2004年2月底,整個哈佛3/4的在校生都在Facebook注冊了賬戶。隨后,注冊擴展至所有的常春藤名校,并很快擴大到美國重要的大學校園,包含加拿大在內的全部北美地域的年輕人都對這個網站饒有興致,現在,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大學校園同樣風靡。
和當今世界發生宏大影響的許多讓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一樣,如微軟的創造者蓋茨和蘋果的創造者,扎克伯格也終極成了一名“大學輟學者”。
隨著越來越多的學校被邀請參加,網站需要大批時間和人力保護,扎克伯格因此分開了哈佛,成為全職創業者,最終,從2006年9月11日起,任何用戶輸入有效電子郵件地址和自己的年齡,都可以注冊。Facebook成為了全球規模內的社會化網絡,其影響力也隨之被推向最大化。
其功能也日益豐盛,從留言板、狀況、運動到小組、市場等宣布平臺再到各類運用程序,涉足挪動服務終端,還一度力推團購。2010年7月22日,Facebook宣告注冊用戶數超過5億,成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
“隱私”質疑暗影隨行
跟著Facebook迅猛發展,問題相繼而至,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有關用戶隱私引發的爭議。
對于許多人而言,Facebook的隱私設置艱澀難懂、總在變更,并且正以越來越多的方法曝光人們越來越多的信息,這也引起了眾多用戶的不滿。
2009年2月,Facebook發布,不再容許用戶隨時刪除已上傳的內容,并在用戶終止賬戶后,Facebook還有權獲得該賬戶信息。這在全美及世界范疇內引起用戶抗議,Facebook最終不得不廢棄這兩項條款。2010年5月,Facebook呈現保險破綻,用戶私家聊天信息大規模泄漏,更引發人們對互聯網隱私保護的擔心。
扎克伯格否認,Facebook最大的問題是在一直引入新功效、完美隱私掩護的同時,卻沒有使這兩者更易操作。
媒體曾曝光了Facebook成名伊始扎克伯格的多少段聊天記載,后由他自己證明:“如果你需要哈佛任何人的資料,盡管問我,我有4000多個郵件、圖片、地址。”“都是人們提交到網站上來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們就是‘信任我’。一群白癡。”
2010年接收《紐約客》采訪時,扎克伯格說自己“極度懊悔”上述輿論:“如果你要樹立一個有影響力的線上服務,并且愿望人們都信任它,你就必需變得成熟。我感到我已經長大了,并且得到了很多教訓。”
固然如斯,如何維護用戶隱衷至今仍然是Facebook惹人質疑的焦點質疑。Market Watch專欄作家辛奈爾在Facebook申請IPO后撰文指出,目前,對Facebook而言,最事實的和最嚴格的挑釁并非是來自中國或俄羅斯的遙遠的競爭對手,也不是來自谷歌的新社交網站?刂浦阋宰孎acebook高速列車出軌的力氣的,偏偏是首席履行官扎克伯格和公司的治理團隊自身,假如他們持續在隱私問題上引發用戶的不快、導致他們逃離,或是他們未能實行本人對廣告客戶許下的諾言。
年輕的困擾
由獵頭公司Korn/Ferry International為《華爾街日報》進行的研究顯示,一旦Facebook勝利IPO,扎克伯格將成為“財產1000”企業中最年青的CEO。
一旦FacebookIPO,股東關注的焦點將是扎克伯格是否成熟。
通常情形下,年輕掌門的上風被以為是有創造性、懂得最新技術,但在決議的周密和應答艱苦局勢的經驗方面有所欠缺。管理專家維維克?瓦德華(Vivek Wadhwa)最近在一篇論文中說,硅谷青眼年輕人有助于說明最近風險投資行業回報不佳的問題。他在對逾500家年銷售額超過100萬美元、員工超過5人的科技和工程公司進行研究出得出了這一論斷。
瓦德華表示,成功企業創始人的均勻年齡是39歲,創始人年齡在50歲以上的企業數目是創始人春秋在25歲以下的企業的兩倍。他的結論是,與許多人的設想不同的是,經驗比年輕更重要,“年齡供給了顯明的優勢”。
與扎克伯格工作關聯親密的Facebook主管詹姆士·布雷耶(JamesW.Breyer)表示,年紀不重要,“重要的是技巧、熱忱、強烈的好奇心、超高的智商”。
在Facebook的早期階段,扎克伯格的年輕更有吸引力。用戶對Facebook2006年推出的News Feed功能時,扎克伯格在公司官方博客中的反映被認為是驕傲的。扎克伯格之后吸取了這一教訓,向用戶報歉,并保障將尊敬用戶的隱私。扎克伯格的成長還體現在著裝上。去年4月份美國總統奧巴馬拜訪Facebook公司總部時,他換上絕對正式的布魯克斯跑鞋,傷感文章,衣著外套,并打上領帶。早期,他還請別人將自己先容給包括英特爾CEO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和微軟前CEO比爾·蓋茨在內的前輩,征詢有關管理企業的問題。
去年10月份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從從前8年管理Facebook中取得的最主要的教訓是如何管理團隊和鼓勵員工,“我們已經解決哪類員工能實現哪類工作的問題,咱們的員工從50人增加到100人時,我在這些方面不任何經驗。”
危險依然不少
據路透社報道,其法律數據機構Westlaw的數據顯示,2011年,Facebook共接到22宗專利侵權訴訟,這一數值比2010年翻了一番。據稱,2010年前,社交游戲開發商Zynga、團購網站Groupon以及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沒有遭受一起訴訟,但去年,這三家公司上市后,法律訴訟猛增。Facebook所面臨的專利案件,可能比其余公司都要多。
絕大對數針對互聯網公司的專利訴訟并不是其業務競爭對手發動,而是擁有專利組合的“掠食者”提起,試圖以此從中賺取受權費用。這種法律要挾,經常迫使公司為使用專利技術而支付授權用度。
美國圣克拉拉大學法學院傳授科林·齊恩表示,隨著這些公司進行IPO,象征著將接受華爾街高規格的審查,這使得專利“掠食者”認為它們會更容易同這些公司達成協定,敲詐勒索。
美國投資銀行和常識產權專家羅恩·勞瑞表示:“在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申請文件后,專利訴訟成為其最懦弱的方面。你只知道,當你遞交S-1文件后,法院傳票將會滾滾而至。”
Facebook的上市將是近十年美國高技術工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式事件,但反觀美國在線和谷歌的發展軌跡和境遇,如何堅持創業精力、翻新是臉譜未來是否連續疾速發展的要害。
一些業內分析人士也指出,廣告收入是臉譜的主要收入起源,但本月早些時候的一份市場講演顯示,臉譜的廣告量雖然在安穩增長,但用戶對廣告的點擊率等指數仍較低。此外,臉譜目前有12%的收入來自Zynga公司的社交游戲,這種依附性及Zynga要逐步解脫臉譜的可能性都讓投資人擔憂。
市場分析人士喬舒亞·布朗在其博客中認為,與微軟、蘋果和谷歌等公司不同的是,臉譜可能是第一家在上市之前就已經達到發展巔峰的高技術巨頭。隨著人們對社交游戲等的厭倦,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使用臉譜,上市可能對這家剛滿八歲的公司是個咒罵。
社交網站開心網CEO程炳皓表示,雖然從營收規模上看,Facebook與谷歌379億美元的體量比并不具備太大優勢,但其建立的社交網絡的貿易價值和增長潛力卻得到了普遍認可:基于用戶關系、分享機制的社交網絡,無論是在發掘個人行動數據,還是延長商務交易、在線利用上,還有太多有所作為的空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54879.html
相關閱讀:西安東盛集團郭家學的勵志奮斗故事
“八一勛章”候選人王剛的勵志故事
劉德華:給世界一個微笑
201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史立榮
蓋茨: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這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