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80后如何10年賺11億美金
在友人圈瘋轉的“世界十大10億美金80后富豪”排行榜中,呈現了一位來自杭州名叫王麒誠的年青人。可能良多人不是很懂得他,但在創業界,他相對是明星級的人物。
大學時期靠代辦銷售光釬收發器起家,畢業后創建漢鼎股份,僅十年時光公司就勝利上市。
現在,他和Facebook開創人馬克·扎克伯格、碧桂園副董事長楊惠妍、聚美優品CEO陳歐等一起,被稱為“世界十大10億美金80后富豪”。
近日,記者在杭州天涯大廈見到了這位創業大咖,分享了其出色的創業過程。
大二賺取第一個100萬他從此“情迷”創業
2001年,還在浙江大學工商治理讀大二的王麒誠,是學生會外聯實際部的部長。一次偶爾的機遇,他意識了一位銷售光釬收發器終端裝備的老鄉。聊天中,他得悉這類產品銷路廣、利潤高,王麒誠決議跟這位老鄉配合創業,成破了別人生中的第一家公司“法華網絡”。
只管老鄉有不少人脈積聚,但很多客戶對這家新注冊公司的實力有疑慮,甚至于杭州、寧波等大城市的市場一直打不開。這個時候,王麒誠武斷決定去舟山、麗水 和衢州等絕對信息不發達的城市進行嘗試。經過屢次的溝通努力,他們終于和其中一個市簽署了協定,王麒誠的戰略目光初步體現。
創業沒資金怎么辦?這是王麒誠面臨的第二個困難。“當時,我們先請來了供給商的老總供給證實,這樣就可以先預支款項再供貨,是不是有一種空手套白狼的感到?”王麒誠笑了笑說。當然,這其中的艱苦和付出天然不必多說。
經由八個月的努力,王麒誠賺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100萬,這對當時的大學生來說能夠說是地理數字。在那個許多同窗還在依附父母花銷的學生時代,王麒誠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賺錢,這種滿意感和成績感讓他深深地迷上了創業。
實習挖出創業資源除了創業方向還有協作搭檔
開端迷上創業的王麒誠,始終在尋找畢業后創業的范疇。大四時,他到浙大中控的教導事業部實習,當時,浙大中控在各大學校推廣教育體系智能化。也恰是這次的實習閱歷,王麒誠第一次接觸到了智能化,并嗅出了其中的商機。
那時候,智能化領域還處于起步階段,從事這一行業的企業并未幾。“首先企業資質的審核并不像現在這么嚴厲,其次只要簽完合同便可以拿到30%的預付款,再次這個行業的毛利可以到達30%以上。”王麒誠說,這對還在尋找創業項目的他來說是一個赤裸裸的好機會。
鎖定項目后,接下來就要尋找合伙人。王麒誠應用自己在浙大中控實習的機會,成功挖走了一位肯隨著他“混”的技巧人才。“當然,還有一個條件是,他在那家公司的時間并不長。不然我確定挖不出來了。”王麒誠說,因為給別人打工和給自己干活是完整不同的心情。
標書也有情商和智商 10年創業企業從零到上市
2002年11月,浙江漢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 公司成立之初,王麒誠和他的合伙人猖狂地跑項目,找機會進行投標,最多的時候一年投了100余項。“常常我們白天跑建造工地,晚上做標書,每一份標書都要 重復斟酌,根據項目標實際情形來制造。”王麒誠說,而標書也有自己的情商和智商,假如說內容是智商,那么它的包裝則是情商。“我這人好體面,所以我情愿多 花100塊錢去包裝標書,而這偏偏也是吸惹人眼球的一個做法。”王麒誠笑著說。
天道酬勤,第一年公司投中了兩個名目,總計800萬。而王麒誠賺錢也是很有一套,“這個行業利潤自身就比擬高,為了增添中標率,我們相對別人會讓利10%。但因為預購和提供產品旁邊相隔將近1年,而電子產品降價又快,其實我們喪失也不是很多。”王麒誠說。
正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盡力,2012年,王麒誠一手創立的漢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深交所,他的身價超過20億國民幣。而在今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1億美金。
智慧城市牽手移動互聯網生機漢鼎股份宇佑傳媒會師A股
合法漢鼎股份處在光輝的發展時刻,王麒誠抉擇急流勇退。2014年1月,他正式辭去了漢鼎股份董事以及總經理的職務。辭職后的王麒誠,取舍了“第二次”的創業,這一次,他將眼光轉向了挪動互聯網。
很多人以為智慧城市跟移動互聯網是兩碼事,但王麒誠認為這兩者非親非故。“智慧城市中很重要的一塊是無線籠罩,我們已經在沈陽新民嘗試著鋪設了一個囊括 全部城市的無線網絡。只有用戶進入沈陽新民,便進入了我們的網絡監測范疇,因而咱們可以依據用戶閱讀的信息內容,為用戶推介資訊。”王麒誠還舉例說,智慧 城市運用在醫療方面,我們的一卡通系統最終目的要替換現行的市民卡,可以成為市民的電子健康檔案,人畢生所經歷的病痛、吃過的藥以及醫生給過的診斷都具體 地記載在一個系統中,人們當前就醫,就會有詳細的參考信息,對診斷醫治的輔助可想而知。“實在,玩的就是大數據,如何將大數據利用到智慧城市就是我們接下 來的一大主要內容。”王麒誠說。
當然,王麒誠想做的遠不止這些,他愿望把漢鼎做成更大的一個團體帝國。“當初集團下屬企業宇佑傳媒發展得很好,盼望能把其打造成漢鼎宇佑集團的第二家上市公司,會師A股。”
創業者要學會對自己狠好老板還要讓員工崇拜自己
每一段成功的創業,背地的辛勞都是凡人難以設想的。王麒誠坦言,很多次他都快瀕臨瓦解的邊沿,但他都撐住了。“在漫長而艱辛的創業進程中,我并不由于 想要廢棄而哭過,這和我的性情有很大的關聯。”王麒誠說,他崇尚強勢,他覺得這是一個創業者或是一個老板最根本的品德。當然他所說的強勢并不是指立場上的 強硬,而是來自心坎的堅韌。
“很多創業者的失敗往往是被自己打倒的,在創業的過程中會碰到很多艱苦,首先就要學 會對自己狠,這也是強勢的一局部。”()王麒誠說,創業并不是裝潢品,它不是你向外界賣弄的噱頭,它是一股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心。“在創業過程中,我可以疲乏、 苦楚、掙扎,但第二天我一定會滿血回生。”
合伙人方面,王麒誠同樣表示出了話語權的主導位置。“合伙人要理解分 享,但最禁忌股份五五分,無論誰占大頭,一定要有一個是控股者,控制話語權。”王麒誠倡議說,在他看來,經營一家公司就是三步走,老板的策略方向,團隊的 履行落地,終極塑造企業文明。而員工或多或少要對老板帶有必定的崇敬,當一個企業的員工感到本人比老板牛的時候,這個企業已經基礎留不住人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262707.html
相關閱讀:值得投資的創業項目
創業故事:蘇大“面膜姐”創業月入4萬
李想:80后創業者的七要點
章光101趙章光:赤腳醫生創造財富傳奇(一)
蒙牛老板牛根生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