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路也是必經之路
文/王小彬
依照當初風行的詞來說,我曾經是一個“學渣”,在海內念建造學校不畢業,而后去德國讀了5年書最后也沒拿到文憑。不外我以為,生涯就是一直學習,閱歷自身才是最大的財產。
我的貿易歷練應該是在德國讀書時開始的。我課余曾在一家音樂網站打工,那是2000年左右,互聯網剛崛起,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比擬簡略,就是通過互聯網賣唱片,但做到了年銷售額4億歐元的范圍。公司把小城里的一座老火車站買了下來,裝修成了辦公室,在里面工作的人都很酷很時尚,良多時候我不會想到這是一家賣唱片的公司,而會認為是一家創意公司。這家公司的文明和氣氛直到現在還在影響我,所以現在做Watch,我始終告知我現在的員工,我們不是一家智能手表公司,而是一家販賣時尚的公司。
還在德國時我就跟一個同窗合伙做進出口貿易,重要是把許多中國廉價的貨色出口到德國去賣,當時主要是通過網上渠道,2002年在一次電腦商業中遇到了騙子,14萬歐元貨款打從前,成果人找不到了。這件事對我打擊很大,等于我在德國勤工儉學的錢全體散了出去,不過從此當前我做生意會多一個心眼。
那年春節回到國內后,過完年就碰到非典,我也不樂意回德國了,本人就跑到上海持續創業。我在國內的第一個項目鑒戒了德國那個互聯網唱片公司,就是應用P2P的方法賣音樂。
我把國外一些好的免費音樂,特殊是夜場音樂上傳到服務器,然后供給付費下載。網站的名字叫RaveChina,因為有特點,我們完整靠口碑營銷做到了全國第一。這個項目根本是零成本起家,然而為我賺了多少百萬。后來我們的模擬者越來越多,版權的管制也越來越嚴厲,2005年,我就把這個公司關掉了。
有段時間我對互聯網有點厭倦,2006年就索性跟幾個友人去做DM連鎖雜志。我的思路是將雜志免費擺放在一些三線城市剛剛興起的咖啡館、茶樓和星級賓館,然后靠廣告和軟文賺錢。在內容上,一半是通用的內容,一半是本地化的內容。這樣看來,渠道固定,內容成本低廉,印刷成本可控,又挑選在廣告業不發達的經濟富饒地區。
當時我篤定這是個好生意,就一下子在長三角地域鋪了10個城市,比方姑蘇、常州、無錫等,一個城市設破一個辦公室,然后開始招兵買馬去拉廣告。
這么猖狂的擴張很快帶來了惡果,雜志只出了4期,現金流就斷了,公司賬上虧了將近1000萬,我只能迅速止損,把公司關掉了。
這次創業給我最大的教訓是必定要步步為營,不能好大喜功,同時就是要看準趨勢,理解何時保持、何時放棄。
所以等到2008年做團購時,我就汲取了教訓。這算是個從內部創業開端的名目,當時國外團購的概念已經起來了,內部有個小伙子想去嘗試,我就給了他100萬元去無錫做團購網站,沒想到他只花了30萬元就開始盈利了。后來我們就開始謹嚴擴大,用2年時光進入了5個城市。這個項目現金流很好,基礎每個月的本錢有30萬元,利潤能有40萬元。
那時,團購在國內已經熱了起來,所謂“千團大戰”已經拉開帷幕,行業巨頭拉手、糯米、窩窩等都已經融了上億元國民幣,我一看弄法變了,要么融資敏捷做大,要么被巨頭收購。后來咱們抉擇了后一種,由于作為一個在三線城市耕耘的團購網站,想取得資本的垂青并不那么輕易。2010年年初,我們5個城市的網站打包以300萬賣給了一家排名前三的團購網站。
從團購項目全身而退后,我開始尋找新的項目,作為一個持續的創業者,這時我已經明白地意識到,掌握趨勢比找到上風更為重要。當時最熱的應當是挪動互聯網,而我從2008年起就開始零零碎散地隨著一些老板做天使投資。
這時我遇到了對我十分主要的一個合伙人,也就是公司現在的CTO。他是做硬件出生的,原來我們只是配合關聯,我的技巧團隊幫他做手機ROM。后來我們越聊越投契,在智能硬件范疇籌備協作做點事件。
取舍智能手表這個方向有點機緣偶合。當時我們接了荷蘭一家公司做腕表手機的訂單,而蘋果正好放出要做iWatch的新聞。我跟合伙人都靈敏地意識到這個市場存在宏大的需要,我們必需搶在蘋果前面把產品做出來。
其間進程天然是異常艱巨。第一批樣品良品率無比低,當時我們為了一塊玻璃延誤了4個月時間。2012年4月的時候,我簡直想放棄了。但這么多年的創業經歷讓我認識到,容易廢棄即是半途而廢。8月份,產品終于有了眉目,10月份全部團隊結束了所有軟件外包業務開始投入到Watch的開發過程。2013年8月,我們終于出了第一款產品。這時智能硬件領域已經非常熾熱,創業者和大資本都在往里面擠。
回想這么多年的創業,我想每段路都是一種領悟,都是成長里不可替換的一段經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266750.html
相關閱讀:創業故事:蘇大“面膜姐”創業月入4萬
李想:80后創業者的七要點
蒙牛老板牛根生創業故事
章光101趙章光:赤腳醫生創造財富傳奇(一)
值得投資的創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