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有一部片子,叫作《中國合伙人》,它是依據我和友人創建新東方的故事拍攝而成的。然而,其中有一些情節和事實不太合乎,比方說,電影中的男主角成東青得肺結核的故事。
我在大學中確切得了肺結核,但不是因為追女孩,偏偏相反,是因為太不能引起女孩的注意。得這個病的人,典范的一個特色就是心情不豁達、郁悶。
上北大自大了
你們可能會問,你從農村考入北大,為什么還會意情郁悶呢?很簡略,就是因為我太自滿了。我進北大時,身邊的同窗都很厲害,來自全國各大城市的本國語學校,家庭背景也很好。當時咱們班50個人,只有3個來自鄉村,而其中兩個已經在城里待了6年。我呢,——直都在農村,第一次看到火車還是因為去北大上學,在上面站了36小時。
學習只管很重要,但大家知道,一個人的能力不僅僅要看學習成績,還要看你的社團運動閱歷、文藝能力、體育才干等等。當時,除了高考成績,我在其他方面完整不行。
比如說,我的口才。今天大家聽到我講話很流利,但是,當時我講的還是故鄉話,固然不結巴,可同學們都聽不懂。上課輪到我發言的時候,同學就說:“哎,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講日語?”你想想,在這種情況下,我是不可能去參加什么社團活動的,我一講話,大家都在旁邊笑。
體育才能,我有一個。有一次上體育課,老師教游泳,他說,會游泳的同學先下去游一圈。我當時很愉快啊,破馬就跳下去游了個往返。游完當前,老師和同學們哈哈大笑,老師對我說:“我素來沒看過一個人的狗刨能刨這么快!”我從小就在長江邊上長大,學會的唯逐一種游泳姿態就是狗刨。所以,當時我做出這種事,真的很爭臉哪,對不對?
從A班調到了C班
另外,我的成績也不是特殊拔尖。我進北大的時候,卷面成就是很好的,英語總分100分,我考92.5分,很厲害了。到北大之后,我開端被分到的是A班,最好的班。但那時我的聽力跟書面語才能基礎即是0,成果,過了一個月,我就被調到了C班,這個班的名字叫“語音語調及聽力阻礙班”。你們能試想到那種感到嗎?入學的時候,你在最好的班;一個月之后,你就被調到了最差的班。
當時我心境很愁悶,感到本人一點價值都不,沒有一個人留心到我,沒有一個人對我說:“啊,俞敏洪,你是一個人物。”你曉得嗎?人生最大的苦楚不是別人凌辱你、貶斥你、打擊你,由于別人那樣做的時候,表明他眼中還有你。人生最大的疼痛是當你在他眼前走過了100次,他卻把你當作空氣,熟視無睹。
所以,我下定信心,要用一年時間,變成我們班的第一名。但到了大二停止的時候,我的成績還在班上排最后多少名。心情郁悶啊,又無奈對人訴說,也沒有情感上的溫溫暖關心,到大三的時候,我就得了肺結核。
身材比名次主要
到醫院之后,我問醫生:“像我這么一個大男孩,怎么會得病呢?以前在農村都沒有肉吃,你看我現在每天吃肉,怎么還會得病呢?”醫生說:“這個和吃肉沒有關系,和心情有關系。講講你的情況。”我說:“我學習特別刻苦,每天都要學習良久。”
而后,醫生笑著說:“嗯,差未幾了。”為什么呢?學習不能太耐勞,要講求方式。好比說你當初高一,面臨著高考,每天學習16小時,只睡四五個小時,還不加入體育活動,那你到了高三,必定會神經虛弱。你們說,是考上大學丟了命好,仍是沒考上大學身體健康好?當然是身體重要,對錯誤?我倡議大家天天一定要保證7小時的睡眠時間,1小時的運動時間,剩下的時光再用來斟酌成績。
第二個呢,我跟醫生說我的成績在班里是倒數幾名,心情不好。他說難怪了,心情郁悶是我得肺結核的直接起因。因為這樣的一種狀態,我在醫院里住了一年,這一年也給了我良多時間思考。后來我從病院出來就很留神錘煉身體,同時也制定了一個目的,那就是保證每門作業60分萬歲,不被退學打回農村就行。但是,我不是不學習,全部大學期間我看了大略800本書,這也極大地空虛了我自己,讓我不再去想和別的同學比。
其實,你一輩子成功與否,與你的成績沒有直接的關聯。你要重視的是你對成績付出的努力,千萬別把成績看得太重。第一名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是班上第一名,能保障是全校第一名嗎?就算你是全校第一名,你敢說“老子就是全中國第一名”嗎?最后一名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最后一名實在最輕易獲得成績感:往前一看,那么多人被自己追得逝世去活來;往后一看,一個人都沒有。只有你輕微努力一下,就能變成倒數第二,再盡力,又超過——個人,嘿嘿,多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我最怕的是這樣的情形,老師只關注第一、二名,對其他同學不關注。還有呢,一兩個同學成績很好,但是不跟其他同學打交道。這是最蹩腳的。
18歲的時候,我進了一個高考補習班,進去的時候在班上是倒數第幾名。但是,我居然被老師選為班長,為什么呢?老師說有兩個原因:一是開學當天我帶著大家把教室掃除得干清潔凈,二是我參加了兩次高考,他看中我心理素質好。這是我人生第一次也是獨一一次當班干部,所以學習就很努力,一學期之后,無論總分還是英語單項分,我都排在全班第一名。
當時,我看到全班最后10名的同學,個個沒精打采的,認為自己考不上大學。因為那時考大學不容易,100個人里只錄取5個。所以,我就動員全班的前10名同學,去輔助后10名同學。旁邊的20個人,也是你追我趕,班上的學習氣氛特別好。最后高考,我們班上40個人有38個考上大學,其中20個人考上重點大學。我們一幫農村孩子,現在成為了教學、駐外大使、企業家……各種人物都有。
你略微想一下,假如這個班只有你一個人成功,其余的人都拉倒了,你將來就一點社會資源都沒有,那你勝利有什么意思啊?
說這么多,就是想告知大家,任何對名次太在意的人,心態都有問題。大一和大二的時候,我始終在和別人比擬,結果把自己比成肺結核了。我講自己的經歷,就是想請大家信任,即便我們成績不好,也是有出路的,確定是有前途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300240.html
相關閱讀:西安東盛集團郭家學的勵志奮斗故事
蓋茨: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這三件事
“八一勛章”候選人王剛的勵志故事
劉德華:給世界一個微笑
201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史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