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勵志人物:可怕的曾國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勵志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好厲害喲,曾國藩之為人!

  這家伙,上承三省吾身的祖訓,下開自我批評的先河,時刻不忘修身養德,狠抓本人活思想,狠斗私字一閃念,堪作樣板。不像我跟我所見的一些人,自我批評掛在嘴上開會說說罷了,他有詳細辦法,落切實舉動上。

  道光二十二年,他三十一歲,從十月初一那天起,靈魂深處暴發反革命,給自己訂了個“日課冊”,名之曰《過隙影》(我聯想起“文革”時革命者“過片子”),每天在上面寫。寫些啥?“逐日一念一事,皆寫之于冊,以便觸目克治。”“凡日間過惡,身過、心過、口過,皆記出,畢生不間斷。”每天寫《過隙影》不是為了發表,而是為了“念念欲改過自新”。

  《過隙影》必需字字寫正楷,以示狠抓狠斗狠涵養。不但寫,而且做。十月初九日,也就是《過隙影》剛寫到第九天,便猛省從前與小珊結仇怨,錯在自己當初“一朝之忿,不近人情”,是夜即到小珊住處“登門謝罪”。長談之后,過了四天又請吃飯。后果呢?“從此歡笑如初,前隙盡釋矣。”

  想那《過隙影》中必定寫有不少丑念丑事,此亦足見他的自我批評敢于刺刀見紅。太可怕了,這老反革命,不,壯反革命!

  這家伙,能夠說是無窮酷愛本階層的最高首領道光皇上。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旬日,欣逢皇太后七十誕辰,他以新任翰林院侍講學士的身份,同滿朝文武跪在一起,仰頭有幸目睹龍顏(其實看見的是給太后跪拜時巍峨的龍臀),立即想到咱們皇上年齡已高,種起子來仍舊強健,六十一歲那年種出了八阿哥,今年六十四歲又種出九阿哥,可見“圣躬老而彌康”。又目擊“七阿哥僅八歲,亦騎馬雍容,真龍種景象”。這些都是特大喜訊,宜函告家人,以分享幸福。如斯忠愛老龍,如此慕愛小龍,豈非還不可怕不可惡?

  這家伙,進士出生,先任禮部侍郎管文教,后任刑部侍郎管司法,從不掌兵。咸豐三年,太平革命軍解放南京城,關他屁事。部長級京堂官他不當了,這時候倒跑回湖南去辦團練,募湘軍,還說“系為大局起見”。從此做定了革命逝世對頭,可惡,可惡!可怕,可怕!

  這家伙,從戰爭中學習戰役,吃一塹,長一智,敗不餒,勝不驕,愈打愈堅強,一路攻下去。

  咸豐四年十一月,攻下黃梅縣,迫近九江府,函告家人:“我現在軍中申明極好,所過之處,庶民爆竹焚香跪迎,送錢米豬羊來犒軍者川流不息。”假如此人熱得發昏,太平天國就有盼望。惋惜他不發熱,依然“寸心兢兢,且愧且慎”,“唯力盡人事,不敢存涓滴幸運之心”。

  兩月前奉旨署湖北巡撫,賞戴花翎,而“當初但愿官階不再進,虛名不再張,常葆此以無咎,等于持身守家之道”。

  第二年戰勝仗,回首整理水師,以鄱陽湖為依據地,“日日操練,夜夜防守”;“不敢片刻疏懈”。不時巡弋長江,隔絕武漢南京兩處的太平軍,使之首尾不得相應。

  第三年,亦即咸豐六年,戰局扭轉,到處反攻。兩個弟弟也上戰場帶兵打仗,兇悍異樣。湘軍名震東南,遠景光輝,他卻函訓二子:“常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爾等)為大官,但愿(爾等)為讀書明理之君子。節約矜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正人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

  這時候南京城內那一群革命貴爵在忙啥呢?在忙著建王府,筑侯宅,做星期,坐山河。廣西大腳婆昔年生養的革命種子,恐怕早已養成小衙內了。天王洪秀全不斷發神經,發布昨夜夢見天父上帝怎么說,天兄耶穌又怎么說。東王楊秀清封了禾乃師,嫌九千歲少了不夠用,要洪秀全給萬歲。北王韋昌輝襲殺楊秀清,洪秀全又殺韋。翼王石達開全家被屠戮,不得不出奔。

  對照兩個營壘,站在革命那邊,痛覺得這家伙真實 未審可怕可惡!

  這家伙,身許社稷,魂繞家園,信函一封接一封地寄回湖南湘鄉曾宅,給家人撞警鐘。自身既為皇上侍講學士,能通天了,深恐老父在故鄉賣人情,誡以“莫管閑事”,囑其拒絕所有請托。據說“父親大人近來常到省城縣城”替身說情,又趕緊提醒他:“此是干涉公事!”朝廷將要委派新學官去長沙,又預先說清楚:“父親萬不可去拜他!”

  以上都是道光年間事了。

  咸豐四年四月,多次挨打后,“幸湘潭大勝”,又函告家人:“吾家子侄半耕半讀,以守祖先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不許坐轎。不許喚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糞等事須逐一為之。插田蒔禾等事亦時時學之。”

  兩天當前,又囑家中四位老弟勿來長沙軍營找他,“但在家中教訓后輩,半耕半讀,未明而起,同習勞苦,不習驕佚”。

  同年玄月,光復武漢有功,奉旨署湖北巡撫,賞戴花翎,又恐家人腦筋發燒,趕快提醒四位老弟:“諸弟在家,總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勢力,則家中子侄最易流于驕,流于佚。二字皆敗家之道也。萬望諸弟刻刻留意,勿使后輩近于此二字,至要至要。”

  咸豐八年,在江西建昌行營時,又函促家中子侄讀書,種菜,養魚,喂豬。劃定“子弟諸兒須走路,不可坐轎騎馬”,“諸女莫太勤,宜學燒茶煮菜”。

  咸豐十年,奉旨署兩江總督兼欽差大臣,功名到高峰了,還在發愁:“余家后輩后輩,全未見過艱難樣子容貌,眼孔大,口吻大,呼奴喝婢,習慣天然,自豪之氣入于膏肓而不自發,吾深認為慮。”

  像他這樣不近人情,慳頭嗇腦,吾蜀人所謂的老牛筋,恐怖已極!

  這家伙,豈但嚴束家人,頻撞警鐘,而且狠抓九弟的活思維,及時做過細的思想工作(旁邊有同道說,“反革命的思惟工作!”我想也是)。

  九弟曾國荃咸豐六年率湘軍三千入江西援吉安,由此登上戰斗舞臺,同三年前的胞兄一樣,做定了革命死對頭,而且最后掩埋了太平天國。

  咸豐八年仲春,國荃弟火線來信,詆上級主座為“傀儡膻腥之輩”,不愿意聽彼輩的指揮。國藩兄復函批駁,說此語“已露出不耐心之端倪”,擔心“未來恐不免于齟齬”,提示他勿忘了去年所贈規語。兩月后又去函,說頃接別人來信“言弟名遠震京師”。下一句就敲戒尺了:“盛名之下,實在難副!弟須慎之又慎!”

  同治元年二月,知悉國荃弟與共事關聯緩和,又批評他只看見對方神色凌厲,看不見自己的臉色同樣凌厲。又舉出他的來信“常多諷刺之詞,不平之語”,并指出他的隨員和仆從在外面“頗有氣焰”,而他自己作何面目不言自喻。三月后又去函,斥責他不太廉,指往年刮錢買地步一事,忠告說:“若一面建功破業,外享大名,一面求田問舍,內圖厚實,二者皆有盈滿之象,全無謙退之意,則斷不能長久。此余所堅信,而弟宜默默休會者也。”不到一個月又去函,專談聽取批評,哪怕批評的不是事實,立場也得“抑然”,不得“悍然”,并提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八個字。這八個字后來被奉為革命步隊的清規戒律,我輩耳鼓膜都聽起趼皮了,天哪,本來仍是這家伙的語錄!想起怪不自由!

  這家伙,“抑然”了一輩子,毫無進取意識,常誦的格言是“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

  同治二年四月,知悉九弟升官,署了浙江巡撫,花仿佛全開了,他怕,隨即奏請將本身兩江總督欽差大臣兩頂帽子分出一頂給別人戴,“將來遇有機緣,即使抽身引退”。同治三年七月,打下南京城,滅了太平軍。兩頂帽子之上又封侯爵,他倒“彌增歉悚”起來。兩年后,他五十五歲,上疏懇求解除本兼各職,注銷爵位,僅以退休職員身份“留營維系軍心”。同時函訓宗子曾紀澤(此人后來成了能干的外交大臣):“讀書乃寒士本質,切不可有官家風味!”次年函達太太歐陽氏:“居官不外偶爾之事,居家乃是久長之計。”

  得失榮辱看淡了,打起仗來心不紛,特殊可怕可惡!

  這家伙,體孔孟思想,用禹墨精力,操儒學以辦實事,玩《莊子》以寄閑情,由封建文明培育見識,從傳統道德吸取力氣。興許厲害就厲害在這里吧?三十七歲跳升內閣學士,該享受綠呢車了,仍坐藍呢車,補禮部侍郎缺,仍坐藍不換,其慎可知。軍務雖忙,“凡奏折、書信、批稟,均須親手為之”,“每日仍看書數十頁”,其勤可知。兩江總督卸任,工資尚結余二萬兩銀,其儉可知。遺言不許出版文集,其謙可知。不但蔣介石標榜過他,據《曾國藩家書·重印序言》說,青年毛澤東一九一七年也說過“吾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啊,這就更不得了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300252.html

相關閱讀:201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史立榮
劉德華:給世界一個微笑
“八一勛章”候選人王剛的勵志故事
西安東盛集團郭家學的勵志奮斗故事
蓋茨: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這三件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