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張亞勤:我眼中的蓋茨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勵志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張亞勤:我眼中的蓋茨
作者張亞勤,現任微軟寰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34歲執掌微軟亞洲研討院,38歲成為微軟全球副總裁,曾是比爾.蓋茨在微軟全職工作時的中心軍師團成員。
我第一次見蓋茨是在1990年,在拉斯維加斯的Comdex大展上,蓋茨做一個名叫《信息盡在指尖》的演講,講演會有上萬人參加。當時的蓋茨是年青人心目中的偶像,當然,也是我的偶像。那時正是IT業發展的好時候,微軟上市剛幾年,發展勢頭強勁。
真正接觸蓋茨是在1992年。那時我還沒參加微軟,那是在亞特蘭大的一個博覽會上,蓋茨每年都會來這個展會做一個宗旨報告,那次他講的是Windows95,他稱之為“芝加哥打算”。
我當時在從事視頻方面的研究,在展會的一個展臺向世人演示我的視頻緊縮技術。溘然間,一個很特殊的聲音傳了過來,問我壓縮的速率是多少、壓縮比例是多少,我回首一看,那個人就是蓋茨。
蓋茨已經看過了好多個展臺,他停留下來,我們就數字視頻的傳輸和通訊開展交流,聊了20分鐘左右,那是第一次真正和他交流。
1998年我加入微軟后,回國和李開復博士一起開辦微軟亞洲研究院。2000年我開始擔任院長,常常向蓋茨匯報工作。我第一次向他匯報工作是2000年夏天,我和微軟研究院的十幾個共事到雷蒙德微軟公司總部,向比爾匯報在網絡多媒體研究范疇的最新進展,議程為1個小時。
蓋茨的辦公室設在8號樓第二層。這是一座星形的兩層建造。從正門進去,向右拐,走進迷宮個別的走廊,再向右轉,就是比爾的會議室。這是一個既不奢華,也不寬闊的房子,一個咖啡色的會議桌,地面是淺駝色的地毯。
蓋茨時間有限,人也很聰明,如果他樂意花1個小時了解一個名目,并能給你回饋,這在公司里是一件很榮幸的事。匯報剛開始時,我以為他確定對網絡多媒體領域不太懂。令我驚訝的是,他不停地發問,問題都問得很深刻,甚至走上前臺去訊問技術細節,好比做小波變換的編碼、如何分層、頻率散布、容錯率等等。
他不是網絡多媒體領域的專家,但他能很快抓住問題的核心,并能問出很深刻的問題。那一刻,我對他很信服,因為他有多少事情去想,多少事情去忙,居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捉住一個問題的核心,并且給出很多有價值的倡議。
在這次匯報中,他看起來既驚奇,又沖動。如果蓋茨對一個問題感興趣的話,他會始終問,問到有趣的處所,他會哈哈大笑,匯報的人就會認為很踏實;假如他對這個事情沒興趣的話,他會坐在凳子上搖啊搖,心不在焉地喝他的可樂。他是一個肢體語言非常豐盛的人。
我的匯報比原定的1個小時延遲了40分鐘。最后,蓋茨給出了少有的評估:“你們做了令人難以相信和驚奇的工作!
大家都曉得蓋茨有些蓬頭垢面,但在表象的背地卻體現出蓋茨對所做事件的專一。微軟的首席策略官克雷格.蒙迪是蓋茨多年的友人,也恰是他首創了微軟的非PC平臺,他告知過我蓋茨的一件糗事。
有一次,蓋茨正在家里專心理考一個問題,突然他想到自己晚上還要趕到另一個城市加入一個重要運動,連忙穿上西服、打上領帶趕去機場。成果直到飛機飛翔在云端,蓋茨才發明本人腳上竟然衣著一雙拖鞋。于是,他趕快給蒙迪打電話,讓他幫自己買一雙鞋。
真摯的朋友
在微軟初創期,一窮二白的蓋茨憑對將來的熱情感動了微軟現任總裁鮑爾默。說一個他們工作和交往的軼事吧!
鮑爾默和蓋茨是在學校觀看《雨中情》和《發條橙子》兩部片子時意識的,當時兩人都是哈佛大學二年級學生。在短暫的互動后,鮑爾默就這樣評價蓋茨,“I see something in this guy!(這個家伙不尋常)。
他們倆相互觀賞,但性格卻各不雷同,蓋茨性情拘束,鮑爾默熱忱豁達。彼此離開后,鮑爾默去了寶潔,又去斯坦福讀研究生。而蓋茨和保羅.艾倫于1975年創建了微軟,但在公司最開端發展的幾年,范圍很小,再加上他們倆都是技巧型人才,蓋茨很盼望存在銷售天性的鮑爾默來公司,輔助自己做商務這一塊。
于是,蓋茨給鮑爾默打電話,結果鮑爾默一接到蓋茨的電話就眉開眼笑地談到對自己的近況無比滿足。聽到這些,蓋茨遲疑了,最終沒好心思將懇求說出口。蓋茨只是寒暄了兩句,就掛上了電話。過了一會兒,鮑爾默回過味兒來,想想蓋茨不會打電話來只是問問自己過得怎么樣吧。憑借他對蓋茨的了解,很快就猜到了蓋茨的真正用意,打回電話從前,直接問道:“你們公司暑假是否需要人?”就這樣,微軟的第一位商務經理鮑爾默走立刻任了。
蓋茨是一位十分重情誼的人,鮑爾默說,“蓋茨是對朋友最虔誠的人!睂Υ,我深有領會。
2003年11月底,在雷德蒙市與蓋茨會面,蓋茨告訴我,“手機遇成為挪動技術很重要的平臺,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度,許多人第一次接觸盤算終端,不是個人電腦而是手機,所以,我須要你來做這件事!
2004年1月,我許可了蓋茨的邀請,被調回總部出任微軟全球副總裁,負責微軟移動通信及嵌入式體系在全球的業務。
依照微軟的“導師制文明”,回到總部,我就需要一個mentor(導師),我找到蓋茨,說愿望他能做我的導師。他欣然允許了。有時候在電梯里碰到,他會叫我去辦公室聊一聊。在這種暢所欲言地互動中,我頗有播種,我也地感觸到他的人格魅力。
當時,我究竟是剛從中國調去的“外來人”,當我與總部的那些高管們有一些抵觸的時候,蓋茨往往會親身寫郵件溝通,這讓我很是激動。
微軟全球副總裁以上的高管都配有一名TA(技術助理)。蓋茨有次給我寫郵件推舉一位他曾經的TA,因為我覺得這個TA和我正做的移動通信及嵌入式關系度不大,就婉拒了。我花了30秒回復他,結果蓋茨又寫了整整3頁郵件再次向我推薦。(對不起,我終極仍是沒聘請那人)。
蓋茨老是這樣,對公司做過貢獻的人他都很愛護;但凡他看中的人,都是努力去推薦;凡是有恩于他的人,他也會念此情義,即便有些人可能不一定很有才能,他也會盡力而為地去贊助他們。
那段時光,除了日常工作的來往,咱們每個月都會有獨自會見。他看問題很深入,總能把龐雜的問題簡略化。跟他聊完天,你會感到全部人很明澈,思路很清楚。
濃厚的中國情節
2006年初,我又第二次回到中國組建微軟中國研發團體,并擔負主席。我成了蓋茨懂得中國很主要的一個窗口。
蓋茨有很濃重的中國情結。
我加入微軟后在公司里有一次碰到他,他就對中國十分好奇,問了一些對于政府架構、大學教導方面的問題。有時候他好奇的范疇超過了軟件和技術。
一次他來中國拜訪,由于我們部署的細節失誤,使一個會議常設撤消,揮霍了兩個小時,當時蓋茨和我、陳永正、張宏江、劉鳳鳴在一起吃著漢堡,他就問我們中國政府的運作,問得最多的是在中國鄉村里怎么選舉等。
在1990年代初的時候,蓋茨曾經只身一人跑到北京來。他這多少年每次來中國都和學生有交換,他感到中國學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他還問我,為什么中國的學生這么聰慧?
他來中國時也和一些中國領導人有交流,他說中國引導人必定是世界上最強的。我信任他說的真心話,不是外交辭令,因為對他來說,已沒必要再為了什么目標說口是心非的話了。
2006年,國家主席胡錦濤“家訪”比爾.蓋茨的湖邊私家豪宅時,作為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掌門人,蓋茨支配我向胡主席演示兩項最新的技術,其中有一個就是現在很熱點的“物聯網”。
我每次見到蓋茨,他都會悵然接收我給他“洗腦”。比方“十七大”之后,我見到他就專門給他轉達中國十七大的精力。他對中國很感興致,這能讓他地輿解中國。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行,他很早就買好了門票,到中國來看競賽。2007年我陪伴他參加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他接受了CCTV的獨家專訪,主持人問他來中國看奧運會,是生機中國隊贏還是美國隊贏,他答復說,乒乓球,肯定是中國贏,籃球肯定是美國贏。睿智又滑稽。
2008年6月,在西雅圖,我參加了蓋茨的離別晚會。我代表微軟中國的全部同仁向比爾送了兩件禮物:一本《比爾在中國》的影集,記載了從1991年起比爾十屢次中國之行的出色霎時。我自己則送給比爾中國古代樂器塤、篪各一件,取意《詩經》“伯氏吹塤,仲氏吹篪”,塤篪相和,如兄弟之睦,如正人之交。
蓋茨退休我感覺既迷戀,又替他覺得愉快,因為他又開始投入一項讓他充斥豪情并對整個社會都有利的事業當中去了。蓋茨是微軟的靈魂人物和大家長,另一方面也是我的朋友,我們在很多問題上都有過爭辯和探討,有時達成共鳴,也有呈現不合的時候。當然,蓋茨并不完整分開微軟,他還是微軟的非履行董事長,他每個禮拜會來公司一天。
他用30多年創破了微軟公司,用翻新的“技術”實現了自己的幻想,轉變了世界。當初,他決議把所有的財富回饋給社會。在巴菲特把所有基金都交給他后,他決定全身心付出。所以我十分敬仰他。比爾對財富的立場和他對妄想的一直尋求,是我的榜樣。他的慈悲事業我也樂意做一個意愿者,奉獻一份力氣。
蓋茨是一個技術的天才、商業的蠢才,也是一個十分風趣、仁慈的人。他是我遇到最聰明的人,技術功底相稱深沉,另外他對貿易的洞察力也很厲害,超過我遇到的所有人。他也是一個對技術有熱情、對人類有使命感的人。蓋茨有良多財產,但他自己的生涯方法很簡單,這種使命感是發自心坎的,而不是裝出來的。
0
23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300960.html

相關閱讀:劉德華:給世界一個微笑
201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史立榮
蓋茨: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這三件事
西安東盛集團郭家學的勵志奮斗故事
“八一勛章”候選人王剛的勵志故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