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我所經歷的五次股災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創業勵志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我所經歷的五次股災

  文/黃鐵鷹

  “泡沫是很難肯定的,除非它破了。”—— 格林斯潘

  一、1987年香港股災:千萬富翁變街邊小販

  1986年,我在深圳見到了十幾年沒見的小學老師。他是出身在印尼的廣東華僑,上個世紀50年代他剛從雅加達大學金融系畢業,響應祖國號令,統一大批東南亞華僑的常識青年跑到中國加入社會主義建設。于是,他成了我在長春市小學讀書時的語文和數學老師。

  經歷了中國的反右、大躍進、國民公社、文革,這個老師從愛國青年變成了三個孩子的父親。為了孩子能吃飽飯,1977年他帶著老婆和孩子來到香港。不愧是學金融的,他先從建造工人開始,幾年后就開始自己在家里裝電子表往大陸賣,后來深圳開放了,他跑到深圳辦了腕表廠。

  在深圳第一次會晤,他給我一張咭片,上面寫著深圳(香港)環亞電子團體公司董事長,他在深圳的工廠有一千多名工人,是深圳當時最大的電子廠之一。

  之后三年,我們沒再接洽。1990年我在香港油麻地逛街,忽然聽到一個很熟習的聲音:十元兩件啦!十元兩件啦!我一回首,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的老師站在三輪車上在大聲叫賣日本的二手衣服。怕他尷尬,更怕自己尷尬,不知怎的我沒敢上去跟他打招呼。正在遲疑,突然有人大叫:“走鬼啦!”只見我的老師和其余幾個同樣賣貨色的人,像瘋了一樣把衣服用任何人類都設想不到的速度塞進包里,推著車子跑了。原來是市政管理職員來了,香港無照小販專門請人給他們把風放哨。

  從油麻地回來后,立刻找手刺給老師打電話,所有電話都不通了。第二個禮拜天我又去了,那天沒市政的人來,老師的生意也很冷僻,我鼓著勇氣上前跟他打召喚,本認為他會為難,可是老師究竟是老師。老師跟我說:“我破產了,現在只能做這個生意了。見到你真好,如果沒事陪我聊聊天。”

  我問:“那么大的工廠,怎么破產了?”

  老師說:“咳!都是一個貪字。(19)86年香港股市瘋了,我看不少人賺錢,我這個學金融的固然曉得股市危險大,但仍是忍不住進去了,成果越炒越大,最多一天賺一千萬,我把工廠也典質給銀行借錢炒股,哪承想(19)87年股災一來,我的資金一下子轉不動,房子和工廠都給了銀行。”

  我問:“師母怎么樣?”

  “她現在在新蒲崗的一件制衣廠剪線頭,我們還借了一部門私家錢,這個錢老是要還的。好在這是香港,人只要勤奮就餓不死;只要餓不死,總會有機會。這就是人生。”快60歲的老師說。

  老師永遠是老師。從此,我明確了香港人說的:“馬逝世落地行”是什么意思。

  1987年的股災是香港人經歷的第一次股災,那是由美國股災引起的。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一天跌了22%,年輕的香港股市一個跟頭倒下了,連關了四天市,當香港股市重開后,香港股民的錢少了三分之二。有一大量香港股民像我的老師一樣破了產,其中大局部人永遠也沒有機遇再回到股市。

  二、1992年日本股災:跳樓的野村證券員工

  1990年,我到日本公出,順便去日本最大的證券公司——野村證券參觀。因為當時日本股市和樓市如日中天,股市比2007年中國股市還火,市盈率到了100倍,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經濟學家紛紛說,傳統經濟實踐對日本不實用,日本正在創造新的經濟法則。日本房地產更是不可一世,一個東京市的地價就可以買一個半美國。日本商人在全世界可牛了,到哪兒都像闊佬逛菜市場,想買什么就買什么。于是,日自己買了美國金融帝國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廈,買了美國片子的象征——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買了加拿大的森林,澳洲鐵礦,香港最貴的房子,日本女人買了70%法國生產的LV手袋,日本男人孑然一身飛去泰國打高爾夫……

  接待我的是一個野村證券的年青經理,他把我送出野村大樓時,站在大廈旁邊的臺階上,指著那座新落成的60多層的花崗巖大廈,不無自豪地說:“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經濟,這個大樓里貯存著寰球客戶的經濟數據,野村證券為了保障這些信息的保險,在這個樓下100米處有一個發電站,它能夠保證野村證券在世界上產生任何事件都能正常運作。”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到了1992年日本經濟就不能畸形運作了。日本股市從33000點,不到兩年跌到了11000點。房地產更是一瀉千里,1990年還能買一個半美國的東京,1993年居然連一個紐約都買不起了。于是,日本企業紛紜從海外抽錢回國救急,不僅把洛克菲勒大樓折一半價賣回給美國人,還把日本好幾個大銀行和保險公司也賣給了本國人。

  1995年,那位招待我的野村證券經理到香港出差,我請他飲酒,他很繁重地告知我:當初日本企業自殘的人良多,特殊是證券界,他手下一個前年才從早稻田畢業的人上個月跳樓了。電視臺現在最熱點的電視節目是教人們如何省錢,比方教家庭主婦如何用煮飯的余熱煮雞蛋。

  那一段時光,香港大巷上的日本游客少了,到高級餐館吃飯的日本商人也少了。“經濟泡沫”這個詞第一次在我腦袋里有了實在的感觸。從此,這泡沫就常常隨著我了。

  三、1997年香港股災:給華潤做了十年義工為負資產的女秘書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來了,香港哀聲一片。原來1997年上半年局勢還好好的,樓市股市一直翻新高,人們排著隊去酒樓吃飯。我們公司開發的一個樓盤賣樓花,買房的人須要前一天晚上去排隊。海內一個婦孺皆知的大歌星為了走后門買我們的房子,陪我們唱了一晚上卡拉OK。我公司兩個秘書近水樓臺先得月,不必去排隊,每人花80萬港元交了三分之一首期,買一個單元,可是房子還沒住進去,泡沫就來了。樓價一口吻跌了三分之二,這兩位小姐那多少個月神色丟臉得很,眉頭之間總擠出一個大疙瘩。起因是她們把已交了80萬首期的屋子白白送給了銀行,為什么?因為市場上同樣的房子,只值90萬;假如她們持續履行當時買樓的合同,每月供銀行貸款,就要再付160萬。(起源:《中國企業家》)

  那個還不大懂香港規則的明星火急火燎地找我退房,我說:“你看到門外那兩個小姐嗎?她們是我們公司的秘書,在這個公司已工作10年。她們跟你一樣,也買了公司的房子,因而她們這10年算給公司做義工了。”

  我看大明星有點不清楚,就說明說:“她們工作10年,除去吃喝也就攢了80萬,交了這套房子首期后,什么都沒剩下,可是現在房子又沒了,這不即是白白給公司干了10年。如果能退房,她們遲到了。你沒看這幾天報紙探討嗎,許多人買了李嘉誠的房子,現在變成負資產。有人說在這種特別時代作為香港首富的李嘉誠應該網開一面,不要再追這些負資產的人所欠的房子余款了。你猜這位首富李先生怎么說?他說:香港是個重合同取信用、風險自擔的社會,你沒看到金融泡沫只能自認不幸。如果這個泡沫不破,你的房子賺一倍,我也沒理由跟你分利潤。”

  四、2000年互聯網泡沫:3億元變成3千萬


  亞洲金融風暴還沒過去,互聯網又來了。1999年末和2000年初,全香港的商人都似乎瘋了。這次不同于以往,越是大商人越猖狂,不管是搞地產,還是搞百貨;無論是出產電子,還是生產水泥的;不論是辦學校的,還是開夜總會的;總之全同互聯網干上了,紛紛辦起了網站,注冊了名字帶有cyber.cn、information.net的公司,紛紛向那些美國名牌大學畢業生發出高薪聘書,紛紛與IT公司聯姻。

  我當時打工的華潤創業天然也不能免俗,雖然公司每年有十幾億凈收入,但因為同互聯網沒有關聯,股價還不如一個剛開辦兩年的互聯網公司。股東不干了,說:如果你們再不進入IT,就要找人收購。于是,我們只能搜索枯腸往互聯網上靠,先是付了一筆地理數字的咨詢費,請世界最大的征詢公司出主張,可是那些從美國飛來的高等腦袋除了給我們寫了兩大本材料外,任何問題也沒解決;其實他們也解決不了我們的問題,因為我們不是互聯網里的蟲,我作為公司總經應當時連發電郵都不會。

  可是商場是個逆水行舟、逆水行舟的游戲。當時很多如雷貫耳的經濟專家都說:互聯網技術會創造一個全新的經濟,誰跟不上,誰就會被淘汰。想想看,誰不懼怕呀?于是,我們也拼命想找一家美國技巧公司“結婚”。經由投資銀行的先容,美國一家至公司的副總裁來香港,期間可以跟我們談談。可是時間約到早上8點,這在香港是十分常見的商務談判時間。我當時有點納悶:看來互聯網的人就是不一樣!第二天早上,7點50趕到人家香港分公司,一進接待室我差點暈了,本來在我們前面已有兩批人,一批人正在會議室里同那個副總裁談著,另一批人還在會議室里等著。8點45分,輪到我們,30分鐘談完,結果不用說了。

  2000年初合法我被互聯網搞得昏頭昏腦時,一個友人找到我,他與一個美國基金創辦了一個互聯網公司,在香港買了一個上市公司的殼,市值一下子升到200億。他請我加盟。我說:我可不懂互聯網。他說:你只有懂上市公司運作就行。于是,他開出了我不可謝絕的前提——3億元的公司股票,外加7位數的年薪。做著億萬富翁的美夢,我在新公司上班了?墒巧习嗟牡谝粋天,互聯網泡沫破了,第一個月我的3億元變成2億元,第二個月變成了1億元,第三個月……我的股票變成3000萬,而且有行無市了。

  五、2008年中國股市:“基金經理都是騙子”

  互聯網泡沫滅了。中國雄起了,進入21世紀后,雄起得不得了。中國轉瞬之間成了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第二大汽車生產國、世界第三大經濟發展國。2007年中國這頭昏睡的獅子,終于徹底醒了。深圳的樓市開始超過香港的新界,上海北京的寫字樓也開始遇上紐約,開戶炒股的人到了1億。于是,一下子創造了世界第一大銀行、第一大石油公司、第一大房地產公司、第一大保險公司……這一年全世界500強排名亂了,因為那些老牌500強紛紛被突然變大的中國公司擠出去了。

  中國商人在世界上開端揚眉吐氣了,腰里揣著大把錢,也能想買誰就買誰了。于是,中亞和非洲的油田,拉美的銅礦和鋁礦、澳洲的鐵礦和煤礦頻頻被來自中國的買家問價。澳洲有些人警惕眼,看中國人要收購澳洲最大礦業公司,竟以會要挾本公民族經濟給否決了。2007年世界經濟的焦點放到了中國,全球的經濟蠢才都在討論中國股市和樓市,一派說泡沫太大了,另一派說中國正在改寫世界經濟,潛力遠遠還沒施展出來。

  惋惜世界經濟還沒改寫完,美國那邊次貸泡沫又碎了。中國股市進入2008年,少了近三分之一。記得2007年9月我回長春度假,遇到我母親一位老共事。一個當了一輩子會計的75歲老頭,成了中國第一代“基迷”。他把報紙上所有有關基金的報道用剪子剪下來,釘成三本半大書。他把家里所有閑錢都買了基金。

  我問他,現在買股票是不是風險太大?老頭說,他買的不是股票,是基金,基金是由金融專業人士治理、抗風險才能最強的綜合投資工具。他剛買的qdii是走了銀行后門才買到的,現在不到一個月就賺了5%。春節后母親打電話告訴我:老頭投到基金的20萬元,只剩了10萬元,現在有些精力不正常。老伴治病需要錢,他捂著就是不賣,終日到銀行管人家要錢。見誰跟誰說:基金經理都是騙子。

  后記

  我是1955年誕生的,以上是我活到現在親自經歷的經濟泡沫。實在,所有學經濟的人都知道人類歷史上這樣的泡沫亙古未有,好比:19世紀英國的南海金礦泡沫、荷蘭的郁金香股票泡沫,20世紀初的美國鐵路泡沫、造船泡沫、杠桿并購和垃圾債券泡沫……

  讓我奇異的是:人類怎么一點都沒有學聰明?盡管每一次泡沫都有從前的影子,可是人類還是一次次重蹈覆轍。諾貝爾經濟學獎快有一個世紀了,那么多聰慧過人的腦袋得了這個獎;衛星在萬里的星空中,能算出你把鑰匙藏在家門口的第幾塊磚頭下;人類也能把羊變成人,怎么人類就是不能避免這些如斯類似的泡沫?

  今年我正好六十歲,我信任我找到了謎底——人類在迷信上能傳承和積累,因此,人能把人送到月亮上;但人類在智慧上不能傳承和積聚。我以為“以史為誡”和“讀史明志”對人類不靈,人類不能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就像公元前歐洲種族之間的屠戮在二戰猶太人的集中營仍然演出、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在“反右”和“文革”中變本加厲一樣,經濟不管發生過多少次泡沫,泡沫還會再發生。

  由于人類就是人,人類就是由每一代的你跟我組成的。只管我們的父母都會告誡咱們,不要玩火,火會燙手!可是有哪個人不被火燙過?!人只有被燙過,才成熟;人成熟了,就是分開舞臺的時候了;舞臺永遠是新一代人玩火的處所;每一代人只能從自己的閱歷中長大;每一代人都要發明本人的泡沫和休會它的粉碎。

  這就是黑格爾說的:歷史能給我們供給的惟一鑒戒,就是我們從歷史不能得到任何借鑒。


  有人可能說:經濟泡沫中損失的是不太懂經濟的民眾,經濟范疇的專業精英——經濟學家、銀內行、基金經理……他們應當能比個別人更早知道泡沫的,從而更多地防止喪失?墒谴笈y計研討證實:這些精英作為一個整體,他們在猜測泡沫的程度上一點也不比老庶民強,因為他們在股市中的均勻收益同股民大眾一樣,他們比一般股民惟一多賺的只是手續費。

  難怪老實的格林斯潘說:“泡沫是很難斷定的,除非它破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312885.html

相關閱讀:李想:80后創業者的七要點
創業故事:蘇大“面膜姐”創業月入4萬
蒙牛老板牛根生創業故事
值得投資的創業項目
章光101趙章光:赤腳醫生創造財富傳奇(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