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勵志人物康波辭:自立門戶推餐廳食材APP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勵志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放棄百萬年薪創業 他想給中小餐廳送點料

  這一次,康波站在了近萬億食材供應市場的風口浪尖。

  康波的創業項目,要追溯到4年前他還在上海交通大學讀EMBA的時候。當時他在德邦物流任副總裁。

  “交大EMBA每年會有商業模式比賽,六七個人成立一個小組來設計商業模式,這個模式就是那時候寫的,最后我們小組獲三等獎。”康波對記者表示。

  EMBA畢業后,康波從德邦物流去了中信產業基金收購的天地華宇物流,2014年他開始琢磨自己去創業。正巧,當初一起寫商業計劃的同學找上門來,表示“準備要把那個項目做起來”。經過一番考慮后,康波選擇一起創業,成立了“店集配”公司,康波出任CEO。2015年4月,公司推出了移動端的應用“料到了”。

  鎖定中小型餐廳

  “料到了”是一款供中小型餐廳老板使用的訂購食材的APP。他們可以選擇需要的材料下單,第二天早上就能收到需要的食材。

  “我們的目標群體是30到200平方米的餐廳,他們通過‘料到了’下單,然后我們做集中采購,采購的內容包括酒水飲料、糧油米面、蔬菜肉類、凍品、調味品等,然后我們再把這些食材配送到每個餐廳。”康波解釋。

  上線大約3個月后,“料到了”已經有1200多名用戶,7月份平均每天配送200家餐廳左右。康波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的APP,可以看到當天已經有70多家餐廳下單。“這個應用的活躍度還不錯,一般我們在晚上12點截止下單,晚上開始配菜,早上6點左右裝車,7點半開始往餐廳送。”他說。

  “料到了”主要面向中小型餐廳,但中心城區以大型的連鎖餐飲企業為主,這些企業并非“料到了”的目標群體。

  康波列舉了一些中小餐廳的痛點,包括他們沒有議價能力、缺人手、店主生活質量不高等。“他們自己去超市或者菜市場買東西,每天6~7點甚至更早就得出發,生活質量很差,而且這種餐廳不可能去請一個專門做采購的人,一方面成本太高,另外對于店老板來說也不放心。此外,他們購買的菜量不大,一天買幾百塊錢沒能力談價格。”

  這些痛點正是“料到了”存在的意義。對于餐廳來說,“料到了”取代了原來的供應商和菜市場并且送貨上門;對于“料到了”來說,集中采購可以大大降低購買成本,他們再把食材以市場價賣給餐廳主,其中的差價正是其盈利來源。

  “我們測算過,只要做到每個月七八百萬的規模就能實現盈虧平衡了。”康波表示。

  中小餐廳還有個特點,它們一般是現金支付,沒有應收賬款問題?挡ù蛩阄磥碓“料到了”APP上引入線上支付。他認為,這部分群體的特征,決定了短期在線上支付的比例不會很大,因為他們會擔心線上支付方式不太安全,但是從長期來看,應該沒有問題。

  群雄逐鹿,靠什么突圍

  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料到了”選擇進入的是一個空間巨大,但競爭也日趨激烈的市場。

  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餐飲營收額在3.16萬億元左右,其中物料占了近1/3,至少超過8000億元。從上海區域市場來看,食材供應市場規模2015年預計超過300億元。

  單就商業模式而言,中小型餐飲店有其明顯痛點,而“料到了”能夠觸及痛點。問題在于,投資界和互聯網界都已經看中了這塊肥土。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在演進過程中。

  “料到了”的直接競爭對手,較為知名的有美菜、鏈農和飯店聯盟等。無一例外,這些已經獲得不同階段融資的平臺,都指向了B端的小餐廳市場。

  “料到了”的優勢在哪里,憑什么能夠在這輪競爭中勝出?在康波看來,美菜、鏈農和飯店聯盟在采購方面全部以自采、自己分揀的方式,人工成本很高,推廣速度也慢,且需要使用較大的倉庫。其優勢在于,對于整個鏈條的把控能力較強。

  “這些競爭對手都是重模式,而且是以菜品切入,我們必須走出不同的路子。”康波說。

  從區域上考慮,“料到了”打算先扎根上海,然后逐漸往周邊城市延伸。“大城市是有很多需求,不過我希望能走出差異化競爭的路。”

  在運營模式上,康波表示,他準備往更輕資產、快速的方向演進。他認為未來的模式可以分幾個階段看,第一階段是自采自分自送;第二階段是部分自采自分自送,部分外包;第三階段就是全部走第二階段中的外包模式。

  關于外包模式的詳情,康波有些不愿深談。他半開玩笑地說:“這里邊有我們的戰略規劃,也是商業秘密,說多了可不行。”

  “我的邏輯是要抓住兩個終端,也就是買賣雙方,掌握好渠道和終端,自己配送,F在大家在做的都是第一種模式,未來我想做成第二種模式并向第三種模式延伸,這樣我們可以著重解決食材的品質問題,在質量把控上做得更好。”

  物流方面,“料到了”同樣選擇輕資產模式——采購并分裝好食材后,和其他貨車運輸公司合作完成食材的配送。利用閑散的物流資源為自己所用,而不是自己背負重資產。

  在目前的采購內容里,“料到了”將酒水作為切入點。這與國內的其他競爭對手有所不同,比如鏈農、飯店聯盟等做餐飲原材料配送的公司,大多以蔬菜來切入。

  “我們有個合作伙伴是上海最大的酒類批發商之一,不論是品質還是價格上我們都很有優勢。”康波說。目前,酒水在整個“料到了”的采購中比重相對較大,未來隨著用戶的累積和市場的拓展,比例結構會隨著市場的實際需要做出改變。“一個正常的餐廳,采購比例應該是酒水占20%~30%,菜是40%~60%,油和米占20%~30%,調味品約5%~10%。”

  除了酒水領域的伙伴之外,“料到了”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高威娜女士,在中糧我買網、永輝超市等多個機構歷練過,是一位資深的零售業運營專家。“我們的團隊很有戰斗力”,不到30歲就出任德邦物流副總裁的康波談及于此,對自己在物流領域的運營經驗充滿信心,對“料到了”的未來充滿信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337024.html

相關閱讀:“八一勛章”候選人王剛的勵志故事
劉德華:給世界一個微笑
201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史立榮
蓋茨: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這三件事
西安東盛集團郭家學的勵志奮斗故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