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導彈之父”錢學森的勵志故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勵志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錢學森(1911—2009)杭州人,是全世界著名的火箭專家,是我國“原子彈之父”、“導彈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1911年出生于上海,后來出國留學,1938開始對火箭進行研究。1955年10月沖破種種阻力回到祖國后,用他所學的專業和知識為祖國服務。他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翻開共和國的年譜,人們清楚地看到,從1956年到1968年,短短的12年間,中國在一無資料、二無技術,經濟基礎薄弱,外國專家突然撤走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因難,自行設計、制造,試驗并成功地發射了導彈、原子彈和人造地球衛星,取得了進入世界軍事強國行列的入門卷,令世人刮目相看。這是完全由中國人自己創造的近乎天方夜譚式的神話。

  “兩彈一星”,石破天驚!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歡欣鼓舞,帝國主義膽戰心驚。

  這一偉大成就是巨人的決心,偉人的籌謀,將軍的指揮和廣大指戰員與工程技術人員團結奮斗的結晶,是火箭、導彈和衛星的總設計師錢學森精心繪制的杰作。

  本文將與讀者一起重溫這段歷史,回顧錢學森走過的光輝歷程,展現世界科學巨星的高風亮節。

  1911年,錢學森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錢均夫,杭州人,早年就讀于杭州求實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后留學日本、長期從事教育工作。他忠厚善良,博學多才,謙躬自守,為錢學森營造了一個寧靜求實的家庭氛圍,開啟了他們人生的智慧之窗。錢學森始終認定“我的第一位老師是父親”。

  3歲的錢學森隨父母從上海遷居北京,先后就讀于北京女子師大附小(北京實驗二小)和北師大附小(北京市實驗一小)。兩所附小辦學正規,師資力量雄厚,錢學森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當時的北京正值清王朝覆滅,動亂紛繁,人們崇尚權謀,鄙薄實務,社會環境惡化。錢學森有幸進入了北京師大附中這所得天獨厚的有利人才培養的好學校,因為這里有一批不甘于祖國沉淪,矢志教育救國的忠誠愛國的知識分子。校長林礪儒是著名教育家,解放后曾擔任國家教育部副部長。幾何教師傅仲孫是一位功底深厚的數學家,他的教學工作十分出色,他經常對學生講:“我講的道理是純粹推理,這樣推出的道理,不但教室里如此,全中國也如此,不僅全中國如此,全世界也如此,不僅地球上如此,到了火星上也還得如此!”錢學森對此記憶猶新。

  北師大附中課業繁多,教學要求高,但文理皆備,音樂美術也受到重視。不求學生死記硬背,提倡重在理解,鼓勵學生在學好必修課的同時,按文史、理工兩部再學選修課程。錢學森選學理工,除了理工部正課,還加修了大代數、解析幾何、微積分、非歐幾何、物理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以及英語、德語和倫理學。雖然課程多,但思想上沒有壓力,學得生動活潑。錢學森在耄耋之年,仍然十分懷念母校,“我在那里受到的良好教育,是我終生難忘的。”

  1929年夏,錢學森考入了仰慕已久的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交大歷來以“起點高,基礎厚,要求高”的教學傳統名聞天下,“求實學,務實業,苦干實干”是交大的一貫學風。交大上下“嚴”字當頭,考80分的不算好學生,學校規定對重要課程的課文,必須熟讀硬記,原原本本地背下來。這與北師大附中寬松的環境大相徑庭。錢學森深深懂得“嚴師出高徒”的道理,十分理解老師們的良苦用心,他自覺適應交大的學習氛圍,刻苦努力,博學強記,以濃厚的興趣和頑強的毅力學好每門課,成績都達到95分以上。一冊《分析化學》,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竟能一字不漏地背誦下來。錢學森在回憶交大時,激動地說過:“交大教學嚴,要求高,我十分感謝老師們使我學到了許多終身受用不盡的知識。”

  1935年,錢學森從交大機械工程系鐵道機械工程專業畢業一年后,決定到歐美國家去深造。他認為,中國的落后主要在于經濟技術的不發達,而日本的崛起則完全得益于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經過考試,他取得了清華大學公費留美的資格。他決定到美國學習飛機制造,因為這是一門中國沒有的新興工業技術。

  1935年夏,錢學森告別父母,乘上美國“杰克遜總統號”輪船啟航美國。20天后登上了彼岸,來到了馬薩諸塞州首府波士頓的坎布里奇市,這里只有10萬人口,卻是一個舉世矚目的大學城,因為兩座世界有名大學: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都在這里。

  錢學森進入了麻省理工學院。這是一所名師薈萃,馳名全球的理工類學院,許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和國家工程院院士都在這里執教,條件優越,環境幽雅,學風嚴謹,錢學森如愿以償,似饑如渴,一年之后便以優異成績獲得航空系碩士學位。學工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到飛機工廠實習與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步驟,但美國航空企業不歡迎中國人去,這是錢學森沒有想到的。一個標榜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國度,居然存在著如此的種族歧視,具有強烈民族自尊心的錢學森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祖國強盛的可貴。

  冷遇和挫折并沒有動搖錢學森強烈的求知渴望,反而增添了他頑強拼搏的勇氣。

  1936年秋,錢學森飛到了洛杉磯,徑直來到了加州理工學院,因為加州理工學院同樣是美國著名的理工科大學之一,有著最負盛名的力學和航空動力學研究中心,享譽“超音速飛行之父”的世界著名力學大師馮·卡門教授就在這里。慕名而來的錢學森站到了馮·卡門面前,謙恭地自我介紹:“尊敬的先生,我是從麻省理工學院來的。我想由航空工程轉學航空理論,也就是力學,請您告訴我,我的想法對嗎?”

  馮·卡門聽完了年輕人的訴說,不覺露出了欣喜的目光。在他看來,一個從事技術工程的年輕學者不滿足已有的專業知識,感悟到理論的重要性,這正是有遠大志向的表現。為了了解他的專業功底,馮·卡門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錢學森對答如流,反應之快捷,回答之準確,使大師贊嘆不已。他用驚異的目光打量著這位頭腦清晰、思維敏捷、才華橫溢的中國學生。他當即十分高興地答應了錢學森希望攻讀博士學位的要求,接納這個令人喜愛的年輕人。

  從1936年10月起,錢學森在馮·卡門指導和領導下進行了長達10年的學習與工作。

  馮·卡門是匈牙利人,自1934年起定居美國。他是一個坦誠直率、性格開朗而又十分謙遜的長者,也是美國航天科學的創始者之一。他十分賞識錢學森的才華,在他身上傾注了很大的心力。錢學森則以他非凡的勤奮與智慧,以出類拔萃的理論與實驗成果,成長為馮·卡門的得意學生和不可缺少的助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657039.html

相關閱讀:西安東盛集團郭家學的勵志奮斗故事
劉德華:給世界一個微笑
“八一勛章”候選人王剛的勵志故事
蓋茨: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這三件事
201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史立榮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