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走出一條自強之路
文/趙露
他家境貧寒、品學兼優,承載著兩個人的夢想走進大學校園。為了賺取學費,他賣過舊書,擺過地攤,當過家教,做過保姆。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云南大學最年輕的博士,立志為祖國的科研領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就是201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獲得者李強。
保持自己的獨立之精神,繼續恪守自己的自強之風貌,不氣餒、不埋怨,立身社會、回報社會,是自強之星的真正意義。這是李強對自強之星的理解。
年4月29日下午,湖南師范大學國際學術報告廳,音樂激昂,掌聲雷動,2010年度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頒獎儀式上,云南大學李強等10人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稱號。
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年輕人歷練自己的人生,走向成功的一條必經之路。自2007年起,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出資5000萬元設立新東方自強獎學金,用于獎勵每年的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并資助西部特困大學生完成學業。此活動的意義與新東方的校訓追求卓越,挑戰極限,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究輝煌相契合。在李強看來,新東方精神的核心就是不放棄自我,不管生活給你多大的磨難,不管你經歷多大的事情,只要懷有希望,就一定能夠從困境中走出來。從創辦新東方到新東方精神,都體現了俞敏洪老師不放棄夢想與追求的一種執著。
努力學習播種夢想
李強目前是云南大學物理科學技術學院級在讀博士研究生。從出生于河南貧困農村、小時候家境不如人意,到立志為祖國的科研領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有誰會記得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呢?李強說:我一直都記得。
小學四年級以前,李強的數學課從來就不及格。小學一年級,語文和數學考試是零分。我們的學習條件很差、很艱苦,考試沒有卷子,就是每個學生發一張草稿紙。語文考試是老師念100個漢詞,讓我們默寫;數學考試是老師在黑板上寫出50道加減法的題,每道題兩分。那個時候,李強一道題都不會。
李強升入四年級,張彥華任班主任,同時教他們數學課。張彥華和李強的爺爺一樣大,17歲開始就在村里的小學教書,李強的父親、大伯和叔叔都上過他的數學課。我們就兩位老師:語文老師教語文、政治、思想品德等;數學老師教數學、自然等。印象最深的是數學課,張老師常說,老師講是老師講,對于數學來說,任何一道題的解法都不是惟一的,我只講了一種方法,如果你們有另外一種解法或者是認為老師講的不對,你可以和老師辯論。這對李強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張彥華還教自然課,自然課有星座知識。冬天,吃過晚飯,他帶學生去看星星。農村沒有路燈,一片漆黑,我們跑到田地里,抬頭看星星,找星座。張彥華激發了李強的無限想象空間,他的成績直線上升,特別是對理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小學最后一年他沒有上,直接跳級到初中一年級。李強的母親回憶說,四年級應該是他的轉折點,從那時開始,學習一直名列前茅。
李強學習不是死板地生搬硬套,而是靈活多用。他說: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先理解透了,再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把握這個東西。我為什么選擇學物理?我們接觸的物質世界,都是有原因可尋的,表面看不到,但肯定有規律在里面,我們要探討更深層的東西。
勤工儉學自強不息
李強出生于1987年,弟弟比他小兩歲。他上高三時,弟弟上初三,家境貧困,無力供兩個孩子同時讀書。當時,弟弟為了讓哥哥能夠踏踏實實地去上大學,沒有和家人打招呼,自己決定輟學了。李強經歷了只能供養一個孩子上學的無奈與苦楚。我是承載著弟弟和我兩個人的夢想走進大學校園的,無論經濟條件多么艱苦,我一定要堅持下去。
考進云南大學后,李強自己賺取學費。在大學四年中,他獲得過無數次的獎勵,但從未拿過一次助學金。學校曾多次要把助學金給他,但他每次都堅定地表示:貴州、云南等地的好多同學比我家庭更困難,助學金我不拿,我要憑自己的努力去拿獎學金。
上大學的第一個國慶節長假,他一天也沒有休息,七天掙了一千多塊錢,這是一個學期的生活費。
大學二年級,他往返于市區和洋浦校區,淘來師姐師兄用過的教科書,配成套后賣給師妹師弟,不僅提高了書的使用率,給同學們節省了教科書的開銷,同時能賺一點兒生活費。當時,我在云南大學的洋浦校區,那是一個比較偏遠的地方,坐校車一個小時才能到達位于市區的云南大學本部。大二專業課很多,只能中午去,來不及吃飯,買兩個包子就算一頓飯。每個麻袋有七八十斤重,他們一次就能扛回幾個麻袋。
課余時間,他給初中和高中的學生補習數學和物理。昆明市外國語學校高二學生蔣子薇,對數學一點兒感覺都沒有,從初二開始李強給她補習,她的數學成績大幅度提高。蔣子薇說:我一上數學課就發困。李強老師上課我不好意思睡覺,我要睡覺的話,就感覺特別對不起他。他是好人,這是蔣子薇對李強的評價。昆明實驗中學高二學生嚴澤宇,李強給他補習物理和數學,一年來收效很大,特別是物理,高一我基本上是聽不懂,高二在班上能夠排前十名了。李強老師激發了我的興趣,他講課層層遞進,一環扣一環,讓人感受到積累的過程。李強比嚴澤宇大幾歲,嚴澤宇說:他像哥哥,教學時很輕松。好人,他的確是個好人。
在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下,李強創辦了恩克教育,給初中生和高中生補習數理化,鼓勵他們積極面對生活。談到教育,李強說:我認識昆明新東方學校的幾位老師,有時我們在一起交流。做教育這一行,重要的是老師一定要用自己的行為去感染學生。
立志科研勇于擔當
搞科研更多的是枯燥和乏味,甚至是守住那份試驗室的寂寞和平淡的生活,立志為祖國的科研領域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的李強,每天早上8點進實驗室,晚上8點以后出實驗室。幾年過去,沒有毅力是堅持不下來的。
云南大學研究生二年級學生孫麗存,從大三開始就和李強一起做光學實驗,她說:由于實驗裝置簡單,要做出滿意的實驗結果,需要自己動手配置設備。李強帶著我和另外一名同學,從設計到訂做,有些東西買不到,就自己畫圖紙送到工廠加工,回來再搭建設備。有的加工廠的活做得比較粗糙,我們就自己拿砂紙打磨。光學實驗要求設備精密,調光路就需要幾天時間。一直做了六年的測量折射率實驗,誰都會覺得枯燥無味,但李強不這么認為。
研究生期間,李強共發表4篇EI檢索文章,獲得3項專利,全國大學生挑戰杯比賽獲得云南大學一等獎2項,特等獎1項,云南省金獎和一等獎共3項,國家銅獎2項,二等獎1項。
李強的導師普小云教授說:李強的自主性很強。有一些學生是安排什么做什么,僅僅把老師安排的事情做好,而李強會根據前期所做工作及所學知識去思考,喜歡動腦筋。他堅持勤工儉學,不僅做好科研工作,而且作為云南大學研究生會主席,研究生會的工作大家也很滿意。作為80后,大多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較強,不容易與人相處,而李強為人處世很隨和,給年經人起到了標桿的作用,是個好學生。
提到研究生會工作,云南大學研究生三年級學生李娜和研究生二年級學生黎杰都在研究生會與李強共過事,感慨頗多,用黎杰概括的一句話就是李強學長是當之無愧的強哥。
在科研這條路上,李強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對于一直進行的測量折射率實驗,他希望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出對這個領域有貢獻的成績。他放棄了去條件更好的機構或院校的機會,他說:跟著導師普小云教授,不僅僅是出于搞科研,還有學習怎么做人。
李強的父母鼓勵李強去實現兒時夢想,教給了他最質樸的做人的道理,這就是責任和擔當。母親常對李強說:你只有想好你后面要承擔的是什么責任就可以了,自己決定做什么就去做。李強始終擔當著自己認為應該擔當的責任。
不管生活給我們了什么,都要用自己的陽光和自信去面對。風雨是短暫的,苦難也是短暫的,一切坎坷過后你必定擁有一輪屬于你自己的太陽,這就是走出一條自強之路的李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749929.html
相關閱讀:劉德華:給世界一個微笑
“八一勛章”候選人王剛的勵志故事
蓋茨: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這三件事
201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史立榮
西安東盛集團郭家學的勵志奮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