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戴爾,1965年出生于美國休斯敦的一個中產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牙醫,母親是一個經紀人,由此,他們認識了很多中上階層的人士,這也使小戴爾能有機會經常與那些人士接觸。通過與這些人的交往,戴爾懂得了許多東西,比如,把握信息的重要性,接觸當時很新鮮的電腦。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戴爾慢慢學會捕捉一切對自己有利的信息。戴爾從小學習成績就不錯,而且他善于思考,在數學上尤其拔尖。不過他并不把興趣放在學習上,而是想方設法地去接觸并掌握新的信息。
1973年,當時還只有8歲的邁克爾•戴爾看到了一則廣告,上面說經過一種專門的考試,就可以免除不必要的環節,直接拿到高中畢業文憑。小戴爾馬上就拿起電話申請,滿懷希望能多快好省地解決自己的文憑問題,直接進入大學。當然,這件想一步登天的好事最后成了泡影。不過,這次經歷卻深深影響了他日后商業操作的理念,對他在銷售電腦時想去掉零售商這個中間環節提供了借鑒。另外,戴爾的父母也支持戴爾從小自立,創業賺錢,所以他們從小就對他進行了有意識的商業熏陶,并且還經常教授他一些商業方面的知識。
戴爾的爸爸很喜歡集郵,在爸爸的影響下,戴爾也愛上了集郵。于是,12歲的小戴爾就在郵票上面動了腦筋。他先去市場上購得了一些很廉價的郵票,然后再在集郵雜志上登廣告做郵票生意,由此他賺得了2000美元,這次經歷更讓戴爾意識到越過中間商做買賣的好處。戴爾感到十分興奮,并用這筆錢購買了他自己的第一臺個人電腦。16歲上中學時,戴爾找到一份差事,即替休斯敦《郵報》拉訂戶,他認為新婚夫婦和剛搬家的人是這種報紙的最佳訂戶,因為新婚夫婦還沒有訂報紙,而剛搬家的人需要重新訂閱當地的報紙。于是,戴爾就雇同學抄錄下新領結婚證的人和剛搬家的人的姓名和地址,他將這些資料輸入電腦,并向新婚夫婦們和搬家的夫婦寄去一封頗具特色的信,并免費給每對夫婦贈閱兩周的《郵報》,結果他大獲成功,賺了1.8萬美元并買了一輛寶馬汽車。這次小試牛刀讓戴爾受到很大的鼓舞,并發現了自己在這方面的才能。
在上大學之前的那個暑假,戴爾在玩計算機時突然發現了一個現象:一方面本地的一些計算機批發商接手的PC機無法及時出售,而另一方面用戶又無法得到他們所希望配置的計算機。他覺得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商機,盡管他的經驗并不是很豐富,但他還是決定不能放棄這次機會,無論如何也要試試。于是,戴爾就到批發商那里將積壓的PC機以批發價買回,再在機器上增加一些特性,如增加更多的內存或者磁盤驅動器,隨后他又在當地的報紙上登出很小的、只有一頁紙的廣告,他以低于零售價10%—15%的價格出售這些計算機。后來,戴爾回憶說:“由于批發商的高價與用戶得到的服務有差距,所以這給我搞直銷創造了機會。”
為了不辜負父母對他的一片希望,中學畢業后,戴爾遵父母之命進入德克薩斯大學選修醫學。然而他對這個行業—點興趣都沒有,相反,他對電腦有著狂熱無比的癡迷,他經常逃課在宿舍里搗鼓電腦。戴爾的行為傳到了他父母的耳朵里,老師也對他頗為擔心。有一次,戴爾的父母對他的宿舍進行突然“襲擊”,結果自然讓父母很不高興?伤麄儾]有太嚴厲地斥責他,而是希望他能回心轉意,把心思都花在學習上,別再為了電腦而分心。戴爾聽了父親的話后,感覺有點愧疚,于是就找了一個單獨的房間,想借此來約束自己,努力學習醫學知識,但是這并沒有成功;他也做好準備盡力地去上好每一節課,但是他雖然人在課堂上,但腦子里全是電腦。是的,他對電腦實在是太癡迷了,而且他完全能夠通過電腦養活自己。他曾經在分類廣告上刊登電腦升級的廣告,并以低于市價15%的價格銷售IBM電腦。而且當戴爾發現樓頂有有線電視接收裝置時,他竟然通過電腦將有線電視線接了下來,這使很多同學都受了益,因為那整個樓層的人都可以免費看電視了。就是這樣,戴爾每個月擁有了2.5萬美元的收入。
盡管戴爾曾向他的父親保證,他會完成大學學業,但是他的電腦生意實在是太忙了,他甚至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所以很快,戴爾就搬出了宿舍樓,在校園附近租了房,最終他如愿完成了大學一年級的學業,同時他也成立了戴爾電腦公司。“離開這里標志著我真正地開始做起了生意。”戴爾滿足地看著宿舍四周說:“真正投身做電腦生意需要很大決心。我自己得出個結論:只要想好了,就應該去做。我父母親很久以后才能理解這一點。”
正像他自己說的,父母聽見他打算退學從商,大發雷霆。無奈,戴爾只有提出一個折中的辦法:他讓父母給他一個夏天的時間,如果他的銷售業績不理想,他就立刻回到大學學醫。父母同意了他的想法,因為他們覺得年輕的戴爾初涉商海,不會有什么大的出息。但戴爾的表現讓他的父母大跌眼鏡,因為才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戴爾就已經獲得了18萬美元的銷售業績,這下他的父母徹底折服了。1986年,戴爾公司年收入已達6000萬美元。到了1987年3月,才22歲的戴爾就被美國企業家協會評為1986年度的“青年企業家”。從此,戴爾在美國商界脫穎而出。經過幾年的努力,1988年戴爾的名字受到華爾街的關注,戴爾公司在納斯達克公開上市,融資3000萬美元,市場價值達到8500萬美元。80年代末,戴爾在加拿大和當時的西德創辦了全資子公司,隨后,大膽改革公司結構,提供了一個更有效的全球范圍統一的產品資源,使銷售和市場配套集中起來。1989年,戴爾公司收入高達2,5億美元。隨著全球的銷售形勢越來越好,戴爾又分別在法國、瑞、愛爾蘭及其他一些歐洲國家開設了分公司及辦事處,并于1991年3月在愛爾蘭成立了歐洲制造中心。90年代初期,戴爾的銷售額平均每年增長97%,凈利潤更是達到每年增長166%。
然而任何事業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暫時取得的這些勝利讓戴爾有點飄飄然,只是,他沒有想到,一味地追求生產量會使得戴爾在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營符理方面遇到很多瓶頸,公司很快就陷入到了一種無序的狀態,戴爾公司自創業以來出現了第一次虧損,股票價格也大幅度下跌。這樣的打擊讓戴爾一下變得清醒起來。戴爾先是冷靜了下來,開始認真思考公司自創業以來的全過程,并決定不再一味追求生產,而是有了新的目標與方向。他將“流動、利潤和增長”定為公司新的發展目標,從那以后,戴爾公司便騰云直上,現今的年銷售額直達320億美元,戴爾也成為了世界知名的"成熟的商人”。1997年、1998年和1999年,他都當選為《商業周刊》評選的“年度最佳25位經理人”。海德里克和斯卓格斯等知名?級經理人獵頭公司稱戴爾為“富有影響力的首席執行官”。
戴爾的公司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并不是依靠領先的技術,而是依靠了一種觀念、一種商業模式,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是一個并不被普遍看好的模式,但是戴爾具有能堅持己見的執著精神,他善于觀察對自己有利的機會,再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向事業投入了全部的熱情。戴爾公司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被各種非議和潮流所包圍,但是戴爾從不為潮流所動,而是抓住市場新苗頭,預測市場變化,引導新的需求,正所謂:取人之棄,獨得其利。亦如戴爾所說:“今天太寶貴,不應該為酸苦的憂慮和辛澀的悔恨所銷蝕。把下巴抬高,使思想煥發出光彩,像春陽下跳躍的山泉。抓住今天,它不再回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913885.html
相關閱讀:“八一勛章”候選人王剛的勵志故事
201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史立榮
西安東盛集團郭家學的勵志奮斗故事
劉德華:給世界一個微笑
蓋茨: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這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