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火星上退休的人
世界上掌握航天器發射回收技術的有4個:美國、俄羅斯、中國,還有埃隆·馬斯克。
埃隆·馬斯克可不是一個泱泱大國,他只是美國的一位企業家。馬斯克生于南非,18歲時移民美國。2013年的一天,41歲的馬斯克說:“我要在火星上退休。”千萬不要以為他這是天方夜譚或癡人說夢,而對他嗤之以鼻。其實他已將一個個“天方夜譚”變為現實。
早在2002年,馬斯克30歲時,有那么一段時間,無論到哪里,他的口袋里總會裝著《火箭推進基本原理》這類書,一旦有時間就認真研讀,不到半年,馬斯克硬是把那些枯燥無味的推論、定理一一掌握。之后,他開始游說了,技術精英們一呼百應。
“那天暴熱,氣溫達到了四十幾度,馬斯克打電話約我見面,兩小時以后我意識到,大公司里永遠都不會有這樣的機會,我要是不立刻行動,將來死了躺在棺材里我都會跺腳后悔的!”說這話的是克里斷·湯普森——麥道飛機公司里主睜“大力神”火箭的設計者。與湯普森有同感的還有世界最大的引擎制造商TRW的液體推進器專家湯姆·穆勒,以及在波音公司當了15年“Delta”火箭的測試主管蒂姆,布扎……
盡管在馬斯克初創SpaceX公司時有這些精英傾力為他工作,但私人公司獨立研發可發射升空的火箭,其困難還是超乎想象。2006年,他們開發的獵鷹1號火箭首次發射,僅僅一秒后就因燃料管破裂而失敗,此后又經歷過多次挫折。后來馬斯克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說,2007年~2009年是他“一生中最糟糕的兩年”,獵鷹1號火箭試射失敗,妻子要與他離婚。“那些等著看笑話的人差點就如愿以償了,我每天十幾個小時發瘋似的工作。”
2008年9月,獵鷹1號運載火箭終于發射成功。成功也引來更多人捧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馬斯克們簽訂合同:承諾之提供支持資金10億美元。這讓馬斯克們如虎添翼,緊接著他們開始制造“龍”飛船,飛船外形呈“子彈”狀,可以乘坐7人。年美宇航局與他們簽署一份價值16億美元的合同,任務是讓龍飛船為美國宇航員提供12次運輸補給任務。這使得“龍”飛船成為全球屈指可數的商用太空飛船之一。年5月31日,“龍”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后返回地球,成功開啟了太空運載的私人運營時代。
“最快在10年內,我的飛行器就有能力將乘客送上火星。最不濟15-20年也就夠了。”馬斯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的終極目標是要讓人類在火星上定居。”因此馬斯克也就有了在火星上退休的打算。
在加州地區5,5萬平方英尺的SpaeeX公司總部,沒有龐大的開發實驗室,沒有一大群博士,也沒有政府津貼,就那么幾個精英在為制造火箭忙碌著。他們大量采用了成熟技術和設備,為了降低成本。馬斯克們找最便宜的打撈公司在海底打撈火箭殘骸,以獲得尚可利用的設備、零件及原材料。
成功將“龍”太空艙運往國際空間站的獵鷹9號火箭,研發費用僅僅3億美元,不到美國漸進一次性運載火箭(EELV)研發費用35億美元的十分之一;獵鷹9號火箭的標準發射費用為5400萬美元,而在美國火箭發射市場占據壟斷地位的聯合發射聯盟(ULA),平均每次發射需4.35億美元。
馬斯克并非富二代,所有錢都是憑著他的智慧與辛苦掙來的。1995年,他和弟弟開發了一個在線內容出版軟件Zip2.4年后,Compaq公司以3.07億美元現金和3400萬美元股票期權將其收購。隨后,馬斯克又與人合伙創辦了貝寶(PayPal)——開創網上第三方安全支付平臺的先河。僅僅3年,PayPal用戶達到1.1億,2002年10月eBay以15億美元將其收購,馬斯克則通過這樁收購獲得約3億美元……這些也為馬斯克造火箭提供了資金。
日前。馬斯克再次用自己的想法引爆全球:設想一下,未來坐進密封的膠囊艙,之后膠囊艙在低壓管道中以每小時1200公里的時速穿梭,只要兩小時就能從紐約到北京。鑒于馬斯克一次又一次將“天方夜譚”變為現實,沒有誰懷疑速度將是火車的三倍、飛機的兩倍,從紐約到北京票價只要20美元的“超級高鐵”的可行性。
因為這些,馬斯克被稱為“真正的鋼鐵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944832.html
相關閱讀:西安東盛集團郭家學的勵志奮斗故事
蓋茨: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這三件事
“八一勛章”候選人王剛的勵志故事
201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史立榮
劉德華:給世界一個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