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邵逸夫生平簡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名人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寧波鎮海。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香港、上海商會成員,香港著名的電影制作者。多年來,邵逸夫捐助數以百億計款項,為內地、香港兩地建設教育、醫療設施等。
  
  1974年獲英女王頒發CBE勛銜。1977年獲英女王冊封為爵士。美國三藩市為表彰邵逸夫對該市的福利貢獻,將每年的9月8日命名為“邵逸夫日”。1990年,中國政府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1991年,美國舊金山市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2003年創立邵逸夫獎,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天文學卓有成就的科學家進行獎勵,年退休。
  
  2014年1月7日早上8時,邵逸夫被發現昏迷在西貢嘉澍路清水灣大廈住所內,救護車到場將昏迷的邵逸夫送院搶救,最終搶救無效,享年107歲。
  
  生平事業簡歷
  
  邵逸夫的父親育有5男3女。邵逸夫排行第六,故后人稱他為“六叔”、“六老板”。邵逸夫長大后,邵氏家族已經家道中落,只有一棟上海的老房子和一家名為“笑舞臺”的上海劇院。
  
  邵逸夫早年就讀于家鄉莊市葉氏中興學校,與包玉剛、包從興、趙安中等為前后屆同學,后赴上海就學于美國人開辦的英文學校“青年會中學”,為此練就一口流利的英語。邵家眾多的兄弟無人繼承父業,幾乎都進入娛樂圈。五兄弟中,大哥邵醉翁于1924年創辦天一影片公司,開始闖入當時尚屬草創時期的中國電影業。邵逸夫在“上海青年會英文中學”念書時,就已經加入長兄邵仁杰主導成立的上海天一影片公司,并助兄長開拓外埠發行。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這也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前身。
  
  1926年,剛從中學畢業的邵逸夫,應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協助開拓南洋電影市場。此后,邵氏兄弟帶著一架破舊的無聲放映機和“天一”影片,在舉目無親的南洋鄉村巡回放映,并開設游藝場和電影院。天一影片在創業首兩年發展迅速,其他電影公司于是組成“六合影業公司”,圍剿“天一”,迫使上海甚至南洋的大戲院,不再播放天一的電影。
  
  1930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邵逸夫與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先后購入多間戲院。
  
  1931年,邵逸夫前往美國購買有聲電影器材。途中輪船觸礁沉沒,幸虧其命大,落水的邵逸夫抱著一小塊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飄泊一夜后終于獲救生還,并從美國好萊塢買回所需的“講話機器”。
  
  1932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后,因上海的局勢不穩,“天一影業”決定遷往香港發展,并建立了“天一港廠”。邵逸夫任制片和導演的中國首部有聲電影《白金龍》上映引起轟動,將中國觀眾帶入“有聲時代”。
  
  到1937年抗戰前夕,邵氏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爪哇、越南、婆羅洲等東南亞各地已擁有電影院110多家和9家游樂場,并建立了完整的電影發行網。當時“天一”在上海,邵氏兄弟在南洋,他們南北呼應,分工協作,共同打造邵氏家族的電影王國。
  
  1938年,天一影業正式改名為“南洋影片公司”,其后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東南亞,香港、南洋地區相繼淪陷,邵氏各兄弟的電影事業大受打擊。
  
  戰后,二哥仁棣回港重建業務,并于1948年將“南洋影片”改名“邵氏父子”。同時間,邵逸夫與三哥仁枚的新加坡電影公司“邵氏兄弟”亦重拾軌道。但“父子公司”在港的發展不順,遭“電懋”和“長城”兩大電影公司夾擊,所以邵逸夫決定接掌香港的電影生意。
  
  1957年,邵逸夫回港以32萬元買下“父子公司”的清水灣地皮,興建邵氏影城,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自立發展他的電影事業。
  
  1957年,與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制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
  
  1961年,位于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啟用。
  
  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
  
  1980年,邵逸夫成為無線電視的最大股東,出任董事局主席。同期,邵氏的電影業務不斷收縮,減少電影,于1985年賣出全部院線,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產電影。由邵氏投產至暫停制作期間計算,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
  
  2000年,馬來西亞的“天映娛樂”斥資4億港元購入760部邵氏電影的永久版權,并花費2億港元作數碼復修。
  
  從1985年起,邵逸夫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中國內地。當年他向中國保護敦煌畫展工程和浙江大學分別捐資1000萬元。有關部門特立碑予以紀念。甬上文化人王重光先生1996年曾前往敦煌考察。大漠深處,類似的紀念碑不止一個,但惟有同鄉邵逸夫是炎黃子孫。
  
  2002年邵逸夫創立“邵逸夫獎”,第一屆于2004年舉行。獎項模仿諾貝爾獎,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醫學及天文學3方面有成就的科學家,頒授一百萬美元獎金以作表揚。第一屆的數學獎得主是陳省身;天文學獎為P. James E. Peebles;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為Stanley N. Cohen、Herbert W. Boyer、簡悅威和Richard Doll。
  
  邵氏與中國星電影公司合作投資11億港元,位于將軍澳工業村的“香港電影城”,于2005年中期開幕。影城設施包括后期制作中心、行政大樓、攝影廠、電影院及展覽廳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后,將再與演員簽約,投資大約2億港元開拍約15部新戲。
  
  2010年1月1日,102歲高齡的“六叔”邵逸夫宣布正式卸任TVB行政主席。從2010年1月1日起,市值164億港元的電視王國TVB,開始由副主席及董事總經理、79歲的“六嬸”方逸華正式執掌大旗。
  
  年12月31日,時年104歲的邵逸夫卸任公司董事局主席、非執行董事及董事局下轄行政委員會成員的職務,由時任副行政主席梁乃鵬接任主席一職,任期兩年,邵逸夫妻子方逸華則繼續留任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自年1月1日起生效。邵逸夫則獲委任為榮譽主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1028577.html

相關閱讀: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重塑我的頭像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