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簡介
《三十六計》又稱三十六策、兵法三十六計,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于南北朝,成書于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漢族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漢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三十六計是古代漢族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于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癡故,釜空苦遠客,屋梁有美尸,擊魏連伐虢。
全詩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計中的一計,依序為: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 渾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里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癡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尸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道伐虢。
原典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
注釋
、數中有術:數目里包含著謀略。
2、陰陽燮理:陰陽相互協調的道理。
3、機不可設,設則不中:時機不能過分完備,過分完備就會貽誤戰機。
按語
解語重數不重理。蓋里,術語自明;而數,則在言外。若徒知術之為術,而不知術中有數,則數多不應。且詭謀權術,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內。倘事出不經,則詭異立見,詫事惑俗,而機謀泄矣。或曰,在三十六計中,每六計成為一套,第一套為勝戰計;第二套為敵戰計;第三套為攻戰計;第四套為混戰計;第五套為并戰計;第六套為敗戰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345626.html
相關閱讀:重塑我的頭像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