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姜夔簡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名人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姜夔個人資料

中文名:姜夔

別名:字堯章、白石道人

性別:男

民族:漢族

國籍:南宋

所處時代:南宋時期

出生地: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

出生時間:公元54年   逝世時間:公元22年

職業:文學家、音樂家

成就:詩詞文章,書法音樂無不精善

代表作品:《暗香》、《揚州慢》、《疏影》

姜夔簡介

姜夔[讀音:kuí](54年?22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人(今江西省鄱陽縣)。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姜夔的作品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姜夔詞題材廣泛,有感時、抒懷、詠物、戀情、寫景、記游、節序、交游、酬贈等。他在詞中抒發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抒發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鶴般的個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馬塍。

姜夔生平簡介

公元54年,姜夔出生于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的一個破落官宦之家,他父親姜噩,是紹興十八年進士,先后官任新喻(今江西新余)縣丞,漢陽(今湖北武漢)知縣,在知縣任上病卒。

姜夔很小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到任職地,父親死后,十四歲的姜夔依靠姐姐,在漢川縣山陽村度完少年時光,直到成年。公元74年至83年,姜夔4次回家鄉參加科舉考試,均名落孫山。

仕途不順的姜夔四處流寓,曾涉足過揚州、江淮一帶,后來又客居湖南。大約在85年認識了詩人蕭德藻,因為情趣相投,兩人結為忘年之交。

蕭德藻由于賞識姜夔的才華,特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姜夔。公元86年冬天,蕭德藻調官湖州,姜夔也決定和蕭家隨行。第二年暮春,蕭德藻正式去湖州上任,途經杭州,介紹姜夔認識了著名詩人楊萬里。楊萬里對姜夔的詩詞嗟賞不置,稱贊他“為文無所不工”,酷似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也和他結為忘年之交。之后楊萬里還專門寫信,把他推薦給另一著名詩人范成大。范成大曾官任參知政事(副宰相),當時已經告病回老家蘇州休養,他讀了姜夔的詩詞,也極為喜歡,認為姜夔高雅脫俗,翰墨人品酷肖魏晉間人物。

姜夔得到楊、范兩位詩壇大家的揄揚后,名聲籍甚,此后寓居湖州達十多年。公元90年,他正式卜居弁山苕溪的白石洞天,朋友潘德久遂稱他為“白石道人”。

姜夔為人瀟灑不羈,以陸龜蒙自許,當時的名流士大夫都爭相與他結交,連大學者朱熹也對他青眼相加,不但喜歡他的文章,還佩服他深通禮樂。著名詞人辛棄疾對他的詞也深為嘆服,曾和他填詞互相酬唱。

公元90年,姜夔客游合肥,寓居赤闌橋,和范仲訥為鄰,在合肥,他有相好的兩位歌妓姐妹,彼此之間情深意厚,后來他做了很多詩詞,紀念這段美好時光。

公元9年,姜夔從合肥出發,泛巢湖,作《滿江紅》詞,以浪漫的筆法和想像,謳歌巢湖仙姥,兼懷古嘆今。這年夏天,又到金陵謁見楊萬里,期間作了《醉吟商小品》詞,懷念合肥情侶。秋天,再度奔赴合肥,作《凄涼犯》詞,通過對合肥城邑荒涼景色的描寫,抒發自己的憂國之思。姜夔和合肥姐妹的感情,是他一生中極為重要的感情經歷。從二十多歲認識這對姐妹以來,他有過多次合肥寓居之舉,直到紹熙二年秋,那對姐妹離開合肥才止。他在這年作的《秋宵吟》中無可奈何的說:“衛娘何在,宋玉歸來,兩地暗縈繞。搖落江楓早,嫩約無憑,幽夢又杳!睂λ齻兊碾x去表現出無比傷感和眷戀。同年冬天,姜夔再次來到蘇州,謁見范成大,作《雪中訪石湖》詩,范成大作詩見答。姜夔在范家踏雪賞梅,范成大向他征求歌詠梅花的詩句,姜夔填《暗香》、《疏影》二詞,范成大讓家妓習唱,音節諧婉,大為喜悅,特意把家妓小紅贈送給姜夔。除夕之夜,姜夔在大雪之中乘舟從石湖返回苕溪之家,途中作有七絕十首,過蘇州吳江垂虹橋之時,寫下了“小紅低唱我吹簫”的名句。

公元93年,姜夔大約三十九歲,他在杭州結識了世家公子張鑒。張鑒是南宋大將張俊的諸孫,家境豪富,在杭州、無錫都有田宅。他對姜夔的才華也很欣賞,因為姜夔屢試不售,曾經想出資為姜夔買官,但姜夔卻不想用這種讓人羞愧的方式進入仕途,婉言謝絕。此后姜夔經常出入張鑒家,相互作詩填詞唱和。

公元96年,蕭德藻被侄子蕭時父迎歸池陽,姜夔在湖州失去依傍,遂干脆移家杭州,依附張鑒及其族兄張?,后不再遷徙,在杭州居住終老。張鑒是姜夔晚年最好的知己,兩人友誼極深。公元202年,張鑒死后,姜夔非常悲痛,作詩哀挽,可見其情意之深。

公元97年,四十三歲的姜夔曾向朝廷獻《大樂議》、《琴瑟考古圖》,希望獲得提拔,但朝廷沒有重視。兩年之后,姜夔再次向朝廷獻上《圣宋鐃歌鼓吹十二章》,這次朝廷下詔允許他破格到禮部參加進士考試,但他仍舊落選,從此完全絕了仕途之念,以布衣終老。

公元202年,自張鑒死后,姜夔生活開始逐年走向困頓,公元204年三月,杭州發生火災,尚書省、中書省、樞密院等政府機構都被延及,二千零七十多家民房也同時遭殃,姜夔的屋舍也在其列,家產幾乎燒光,這對于姜夔無疑又是一個打擊,由于親朋好友相繼故去,姜夔投靠無著,難以為生,六十歲之后,還不得不為衣食奔走于金陵、揚州之間。

公元22年,姜夔去世,他死后靠朋友吳潛等人捐資,才勉強葬于杭州錢塘門外的西馬塍,此為他晚年居住了十多年的地方。

姜夔生平評價

姜夔是與辛棄疾并峙的詞壇領袖,在文學史上有杰出的地位。浙西派詞人把他奉為宋詞中的第一作家,比為詞中老杜。

自從柳永變雅為俗以來,詞壇上一直是雅俗并存。無論是蘇、辛,還是周秦,都既有雅調,也有俗詞。姜夔則徹底反俗為雅,下字運意,都力求醇雅。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貴族雅士們棄俗尚雅的審美情趣,因而姜夔詞被奉為雅詞的典范,在辛棄疾之外別立一宗,自成一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806644.html

相關閱讀: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重塑我的頭像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