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出生于福建。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文學評論》主編,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89年出國后在芝加哥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卑詩大學、科羅拉多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和訪問學者。劉再復既從事學術研究,又從事文學創作。他的文學理論著作《性格組合論》是1986年十大暢銷書,曾獲“金鎖匙”獎。他的《論文學主體性》等論文,曾在國內引起全國性的討論,改變了中國文學理論的基礎模式。他的學術著作還有《魯迅美學思想論稿》《魯迅傳》《文學的反思》《論中國文學》《傳統與中國人》《放逐精神》,以及與李澤厚先生合著的長篇學術對話錄《告別革命》。劉再復還著有《讀滄海》《太陽·土地·人》《人間·慈母·愛》《潔白的燈心草》《尋找的悲歌》等散文詩集以及散文集《人論二十五種》和《漂流手記》九卷:《漂流手記》《遠游歲月》《西尋故鄉》《獨語天涯》《漫步高原》,第六卷《共悟人間》。寫作年表:一九四一年 出生于福建省南安縣劉林鄉。一九五九年 考取廈門大學中文系。在校四年期間,曾擔任魯迅創辦的文學刊物《鼓浪》主編,并開始在《廈門日報》的副刊發表詩文和評論。一九六三年 到北京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前身)《新建設》編輯部擔任文學編輯。文化大革命結束后轉入文學研究所。一九七六年 出版與金秋鵬、汪予春合著的學術著作《魯迅與自然科學》(科學出版社)。一九七八年 出版批判“四人幫”的文集《橫眉集》(與楊志杰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七九年 出版散文詩集《雨絲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出版學術論著《魯迅美學思想論稿》和《魯迅傳》(與林非合著)。兩部專著均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三年 出版散文詩集《深海的追尋》(湖南人民出版社)和《告別》(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在《文學評論》上發表《論人物性格二重組合原理》。出版散文詩集《太陽·土地·人》(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出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長,《文學評論》主編。在《讀書》雜志發表《文學研究思維空間的拓展》,倡導文學批評方法的變革;年底,發表《論文學的主體性》上篇,次年年初,發表《論文學的主體性》下篇(《文學評論》一九八五年第六期,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引發大陸一場文學理論的論爭。一九八六年 出版學術專著《性格組合論》(上海文藝出版社),成為該年十大暢銷書,獲“金鑰匙獎”。一九八八年臺北新地出版社發行臺灣版。學術論文集《文學的反思》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執筆寫作的《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卷》總論(即頭條)正式出版(與周揚共同署名)。一九八八年 出版散文詩集《人間·慈母·愛》(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劉再復散文詩合集》(華夏出版社)。臺北新地出版社推出《深海的追尋》《太陽·土地·人》及《性格組合論》臺灣版。與林崗合著的《傳統與中國人》出版(北京三聯、香港三聯、臺北人間)。同年出版的還有《論中國文學》(作家出版社)與《劉再復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等兩部論文選集。十二月上旬,作為瑞典學院特邀的第一位中國作家與評論家到斯德哥爾摩參加諾貝爾獎贈獎儀式。一九八九年 三月第一次到美國,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史坦福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作學術講演。八月第二次到美國,在李歐梵教授主持的芝加哥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學者。開始寫作《漂流手記》。一九九二年 擔任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東亞系“馬悅然中國文學研究客座教授”!镀魇钟洝返谝痪沓霭妫ㄏ愀厶斓貓D書公司)斯德哥爾摩大學東亞系高級講師、馬悅然夫人陳事祖開設“劉再復散文”課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910077.html
相關閱讀:重塑我的頭像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