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晏殊簡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名人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晏殊個人資料

中文名:晏殊

別名:字同叔

謚號:元獻

性別:男

民族:漢族

國籍:北宋

所處時代:北宋時期

出生地:撫州臨川文港鄉(今南昌市進賢縣文港鎮)

出生時間:公元99年  逝世時間:公元055年

職業:北宋著名詞人、文學家、政治家

職位:集賢殿學士、宰相、兵部尚書

爵位:臨淄公

成就:北宋婉約詞宗師

代表作品:《浣溪沙》《蝶戀花》等

晏殊簡介

晏殊(公元99年?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今屬江西)。北宋著名詞人、文學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景德進士,擢知制誥、翰林學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謚元獻,世稱晏元獻。范仲淹、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下。晏殊一生歷居顯官要職,仕途平坦,但政跡平平。然而在文壇上卻有建樹。只是詩文集今已不傳。晏殊最負盛名的是詞。今存詞30余首,全為小令 ,無慢詞。他的詞大部分是在富貴優游的生活中產生的,內容多取四季景物、男女戀情、歡愉情趣,以及流連詩酒,歌舞升平,題材較狹窄。但語言婉麗,音韻和諧,形象明朗,意境清新。他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鑄佳句,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皆為工妙之語,千古傳誦。晏殊詞的風格,既吸收花間派溫(庭筠)、韋(莊)的格調,也深受南唐馮延巳的影響,承襲了其清俊疏淡的特色,不流于輕倩、浮淺,故為當時所重。晏殊原有文集240卷,已散佚。今存《珠玉詞》3卷,毛晉刻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并為卷。

晏殊生平簡介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作有“神童”之稱。景德元年(004年),江南按撫張知白聽說這件事,將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薦。次年,4歲的晏殊和來自各地的數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晏殊的神色毫不膽攝,用筆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宰相寇準說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張九齡難道不是外地人嗎?”過了兩天,又要進行詩、賦、論的考試,晏殊上奏說道“我曾經做過這些題,請用別的題來測試我!彼恼嬲\與才華更受到真宗的贊賞,授其秘書省正事,留秘閣讀書深造。他學習勤奮,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館陳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試中書,任太常寺奉禮郎。

大中祥符元年(008)任光祿寺丞,他父親去世,他回到臨川(今江西撫州)服喪,服喪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職,跟從皇上到太清官祭祀;噬狭钏幮迣氂,做了同判太常禮院。不久,母親去世,他請求等服期結束后再任職;噬蠜]有允許。又被調任為太常寺丞,被提升為左正言、直史館,做了升王府記室參軍,掌書寫箋。年中時,遷升為戶部員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誥、判集賢院。過了很長時間,做了翰林學士,遷升為左庶子;噬厦看蜗蜿淌庠儐柺虑,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問的內容寫在小紙片上給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議寫好后,連同那個小紙片都裝在一起呈給皇上,皇上對他的謹慎嚴密很欣賞。

乾興元年(022),年僅2歲的仁宗繼位,劉太后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朝中眾官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晏殊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得到大臣們的支持。為此,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后任禮部侍郎知審官院、郊禮儀仗使、遷樞密副使。因反對張耆升任樞密使,違反了劉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宮怒以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被御史彈劾。

天圣五年(027),以刑部侍郎貶知宣州,后改知應天府。在此期間,他極重視書院的發展,大力扶持應天府書院,力邀范仲淹到書院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才。該書院(又稱“睢陽書院”)與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稱宋初四大書院。這是自五代以來,學校屢遭禁廢后,由晏殊開創大辦教育之先河。慶歷三年在宰相任上時,又與樞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導州、縣立學和改革教學內容,官學設教授。自此,京師至郡縣,都設有官學。這就是有名的“慶歷興學”。

明道元年(032),晏殊升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加尚書左丞。第二年因諫阻太后“服袞冕以謁太廟”,貶知亳州、陳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書兼御史中丞,復為三司使。時值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國,并出兵陜西一帶,而宋將屢屢敗退。晏殊全面分析當時的軍事形勢,從失利中找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奏請仁宗后,辦了四件加強軍備的大事:撤消內臣監軍,使軍隊統帥有權決定軍中大事;召募、訓練弓箭手,以備作戰之用;清理宮中長期積壓的財物,資助邊關軍餉;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資,充實國庫。由此,宋軍很快平定了西夏的進犯。

慶歷二年(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樞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檢校太尉刑部尚書同平章事,晉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學士,兼樞密使。慶歷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孫甫、蔡襄彈劾,貶為工部尚書知穎州,后又以禮部、刑部尚書知陳州、許州。60歲時以戶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節度使(今陜西西安)。后調到河南府,官銜被轉到兵部。因病,晏殊請求回京城醫治。病好以后,請求再出京任職,皇上特意把他留下來,讓他為自己講經釋義,讓他五天到自己這里來一次,按宰相的規格對待他。過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皇上想前去看他。晏殊知道后就立刻派人捎信給皇上,信中說:“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擔心了!辈痪镁退懒;噬想m然親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沒能在他臥病時來看望他感到遺憾,特地二天沒有上朝。贈給晏殊司空(三公之一)兼侍中(官名,門下省長官)的官爵,賜謚號為“元獻”,在碑文的首款篆寫了“舊學之碑”四個字。

晏殊生平評價

晏殊雖多年身居要位,卻平易近人。他唯賢是舉,范仲淹、孔道輔、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皆經他栽培、薦引,都得到重用。韓琦連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為晏殊女婿,但殊舉賢不避親,晏殊為宰相時,富弼為樞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晏殊性格剛毅直率,生活儉樸。他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對他急躁的性格很畏懼。他善于了解別人,富弼、楊察都做了他的女婿。晏殊做宰相兼樞密使,富弼做樞密副使,于是,晏殊請求辭去所兼的樞密使職務,皇上沒有允許,他受到皇上的信賴和恩遇達到如此地步。晏殊的文章,內容豐富,詞藻華麗,他能寫各類文章,尤其善于寫詩,有閑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緒,晚年仍專心孜孜地學習,不知疲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919380.html

相關閱讀: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重塑我的頭像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