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初,宋子文夫婦與女兒、大女婿合照。前排左起:小女兒瑞頤、大女婿馮彥達、大女兒瓊頤、二女兒曼頤
宋子文的長女宋瓊頤說,“我們是很普通的家庭,我的父母希望我們和其他人一樣,所以我們從來沒感覺到宋家很特殊”。
撰稿?賀莉丹(記者)
離開中國60載,宋子文的長女、年已八旬的馮宋瓊頤(Laurette Soong Feng)回到故土。
馮宋瓊頤在上海的幾日行程安排緊湊。3月24日上午,她攜兩個兒子及兒媳一行前往宋園路21號的宋慶齡陵園,祭拜祖父母宋耀如與倪桂珍陵墓,并參觀了淮海路上的宋慶齡故居及香山路上的孫中山故居。
“Laurette這次很開心、很興奮,我本來擔心她背痛、腳不舒服,很怕她不愿去外面走動,結果她精神還不錯,她大概沒想到會受到這樣大的歡迎”,宋曹?璇介紹,來上海之前,馮宋瓊頤先特意去泰國倒了三四天時差。
“那個房間是傭人房,這邊是我的臥室,擺了三張床,我和妹妹們住一個房間。我想不起陽臺是不是這個樣子了,可能后來加寬了”,馮宋瓊頤饒有興致地為隨行人員介紹,“回來后,我恢復了好多記憶”。
3月28日上午,在陜西北路的宋家舊宅參觀時,宋瓊頤一身玄色呢質連衣裙,妝容精致,搭配別致的珍珠項鏈,坐時,她稍稍側身,儀態萬方。在紐約宋美齡過生日或過圣誕等很多宴會場合,宋曹?璇常與馮宋瓊頤見面,在她的印象中,馮宋瓊頤“很天真、直率,很愛漂亮,永遠打扮得光鮮、靚麗”。
馮宋瓊頤看到二樓有一幅父親宋子文與母親張樂怡的結婚照,33歲的宋子文身著禮服,18歲的張樂怡身披白紗,“很漂亮,但這張照片不太像媽媽”,宋瓊頤搖搖頭,陪同她的兒子馮英祥準確地報出外祖父與外祖母的結婚日期??“1927年6月14日”。
“父親宋子文聽到采訪會頭痛”
宋子文與張樂怡(Laura Chang)有三個女兒:長女宋瓊頤(Laurette Soong),次女宋曼頤(Mary Jane Soong),三女兒宋瑞頤(Katherine Soong)。
1928年,宋子文的長女宋瓊頤出生在上海,“在我小時候,我們都是在家里學習,我們沒有到學校去,請老師在家里教,早上學英文,下午學中文。因為當時發生小孩被綁架事件,父親覺得太危險,就讓我們在家里讀書、寫字。有時我們就在家里的園子里玩,出去時總有衛隊陪著,所以父親也放心”,馮宋瓊頤回憶,她小時候,最遠到蘇州,南京也去過,“母親、妹妹一起,有秘書跟著,父親坐飛機,我們也坐飛機”。
“小時候,我背過《長恨歌》,但現在都忘記了。我不記得中文老師的樣子了,只記得她是一個中年女老師;我也不記得家里有多少傭人了,只記得有衛隊、有燒飯的人”,童年一些記憶,由于年代久遠,漸趨模糊,馮宋瓊頤的講話常常停頓。她習慣用英文表達所思所想,并常將問詢目光投向一旁守候的次子馮英祥,“Michael,我跟我父親聊了什么?我想不起來了……”母親孩子氣的神態,往往讓馮英祥按捺不住地笑出聲來。
1926年11月,宋慶齡、宋子文姐弟一行為國民政府遷都事宜先行北上,以作籌備,途中一個偶然機會宋子文結識張樂怡。作為父母掌上明珠的張樂怡畢業于南京金陵大學,英文極好,為江西九江富商張謀之的女兒,張謀之曾創辦并經營牯嶺張興記營造廠。宋子文與張樂怡一見鐘情,很快訂下終身,1927年,他們喜結連理。張樂怡曾隨同宋子文參加許多重要外事活動,為人低調。
在馮宋瓊頤的長子馮英翰(Clifford Feng)眼中,外祖母張樂怡非常賢惠,“我的外祖母有一些自己喜歡的衣服模板,她喜歡自己挑選布料定做一些中國樣式的衣服”。
1937年,馮宋瓊頤離開上海,先到香港,之后去美國上學,“父母要我去美國學英文,那時快打仗了”,她回憶,“一開始我們住在美國加州,一年后我們去了華盛頓,后來我進了華盛頓的教會學校,我們在華盛頓和親戚住在一起,當時父母大部分時間在重慶”。在美國時,馮宋瓊頤的業余愛好是跟許多小朋友一起逛街、購物、看電影,她跟家庭的聯系大部分通過寫信,她告訴父母自己在美國的生活與學習情況。
1940年6月,宋子文以蔣介石私人代表的身份赴美,接洽援華事宜,1940年10月22日中美正式簽署2500萬美元的“鎢砂借款”,在1941年2月4日又與美方簽署5000萬美元的“金屬借款”,宋子文在外交上長袖善舞,全力以赴。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主任兼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吳景平教授在其《宋子文評傳》中提及,美國歷史學家巴巴拉?塔奇曼對宋子文當時在美國的游說活動這樣評述:“宋子文是他那個時代最不知難堪不怕疲倦的游說家。他運用了一切可以想象的接近羅斯?偨y的渠道,……這些人被他的令人難忘的說服力所打動,答應把他關于各種形勢無可挽救的信件轉交給羅斯福總統!
1945年8月,宋子文完成中蘇友好協定的簽訂,回到中國后就任行政院長。在1948年、1949年前后,馮宋瓊頤曾回過一次中國,她仍記得,在南京的路上driving jeep(開吉普車)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那時南京的路上車不多,而且路很寬”,那時她不到開車的年齡,也沒有駕照,她顯然膽子不小。
1949年1月,辭去廣東省政府主席一職的宋子文,再無擔任過國民黨政府任何職務。是年6月,宋子文自法國抵達美國。1953年,在蔣介石批準的開除國民黨黨籍名單上,孔祥熙與宋子文分列前兩名。
“和其他移住國外的人一樣,先父晚年也開始過著新的生活。他每天在紐約中央公園散步,午后小憩,與朋友共品美味小吃,觀看美式足球,打牌,和外孫們一起捉迷藏。先父既對醫學津津樂道,也會為證交所的新上市公司興奮不已。如同他的父親宋嘉樹先生,先父總是心系中國與圣經”,在新書《宋子文與他的時代》前言部分,宋瓊頤這樣寫道。
“戰后我父親到了美國,那時他已退休。我父親在美國時,從來不講以前的事,也不和我們討論政務要事,他和羅斯福、丘吉爾都會面過,但這些事他從不跟我們講。My father did not like discuss(我父親不喜歡討論),不是他不想,而是他總是很忙、很累,所以我們不太問他。我們都能理解他,We try not to make life difficult for him(我們努力不給他造成麻煩),我們也不想多問”,馮宋瓊頤感喟,“父親是不太愛說話的人。我想,如果父親那時聽到‘interview’(采訪),頭都痛了!
宋子文有一張手拿香煙的照片,“我父親不抽煙。那時抽煙很時髦,照相師可能覺得我父親拿根煙看上去更放松,他是拿根煙做樣子”,馮宋瓊頤解釋,“我父親就喜歡看書,尤其是歷史書;他偶爾到外面散散步。他年輕時在上海,有時到虹橋路騎騎馬。現在的虹橋路,都是店了”。
“父親很愛我們,他希望我們做正確的事,他希望我們走正直的路,所以對我們很嚴格。我的父親從不遲到,他也這樣要求我們”,馮宋瓊頤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940972.html
相關閱讀: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重塑我的頭像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