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個人資料
中文名:朱俊
別名:朱雋、朱?、朱公偉
性別:男
民族:漢族
國籍:東漢
所處時代:漢代
出生地:會稽郡上虞縣(今浙江上虞)
出生日期:不詳逝世日期:公元95年
職業:軍事家
職位:大司農、錢塘侯
成就:與皇甫嵩等平定黃巾之亂;大破梁龍,擊退張燕
代表作:《奏上靈懷皇后尊號》
朱俊簡介
朱俊即朱?(讀音:jùn)(不詳?公元95年),字公偉。會稽郡上虞縣人(今浙江上虞),東漢末年名將。曾任刺史、諫議大夫等職。與皇甫嵩鎮壓黃巾軍時任右中郎將,后封為西鄉侯,遷任鎮賊中郎將。不久進拜右車騎將軍,更封錢塘侯。后為河內太守,擊退進逼的張燕。董卓秉政時,想以朱?為副手,遭他婉拒。李?專政時以朱?為太尉,錄尚書事。后行驃騎將軍事,持節鎮關東。興平二年(公元95年),李郭相攻時,郭汜扣留朱?為人質,朱?性格剛烈,同日即發病而死。
朱俊生平簡介
朱俊出身寒門,其母親曾以販繒為業,少年時因贍養母親而聞名,得任縣門下書佐,為人好義輕財,鄉里都敬重他。時同郡人周規被公府征召作官,臨行時,借郡庫錢百萬,充當整備冠幘的費用。后來,郡中督責討要,周規家貧,償還不了,十分窘迫。朱俊就把母親經營販賣的繒帛偷出,給周規還清了債務。其母失去產業,深恚責之。朱俊卻說:“小損當大益,初貧后富,必然理也!
本縣縣長度尚深以朱俊為奇,把他推薦給郡守韋毅,于是朱俊開始在郡中任職。后任太守尹端任用他為主薄。
熹平二年(73年),尹端征剿許昭失利,被州牧舉奏,應問斬刑。朱俊悄悄到京師,花費數百金,買通主持章奏的官員,把州牧的奏章加以改動,于是尹端才得輸作左校。尹端見罪過減輕,大喜,但心中疑惑,不知為何得減罪過。朱俊也始終沒對人提起過。
下一任太守徐圭薦舉朱俊為孝廉。后升任蘭陵令。朱俊力官,有過人的才能,東海相又上表推薦。正好交趾(十三刺史邢之一)群盜并起,州牧、郡守軟弱無能,不能禁止。另外,交趾梁龍率眾萬人,和南海太守孔芝一起反叛,攻破郡縣。光和元年,朝廷便任命朱俊為交趾刺史。
朱俊受到任命,回到本郡撿選家兵,調發士眾,得五千人,分兩路直奔交趾。到州界后,朱俊整束兵眾,屯駐不動,派使者到南?げ炜刺搶,宣揚威德,以震懾敵人之心。接著調集七郡兵士,一齊進逼,終于斬殺了梁龍,逼降幾萬人,旬月之間,州郡平定。朝廷論功行賞,封他為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戶,賜黃金五十斤,并征他人朝任諫議大夫。
中平元年(84年),黃巾農民起義爆發,朝中公卿都推薦朱俊,說他有才略,于是,朝廷任命他為右中郎將,持節。
朱俊先與黃巾軍波才部作戰,失敗。皇甫嵩退守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東北)。波才率大兵包圍城。當時,城中兵少,眾寡懸殊,軍中震恐;矢︶园参坎肯,他說:“兵有奇變,不在?寡。今賊依草結營,易為風火。若因夜縱燒,必 大驚亂。吾出兵擊之,四面俱合,田單之功可成也!(《后漢書?皇甫嵩列傳》)天遂人愿,當晚大風驟起;矢︶悦顚⑹吭没鸢训巧铣菈,先派精銳潛出圍外,縱火大呼,然后城上點燃火把,與之呼應;矢︶越璐寺晞,鳴鼓沖出。黃巾義軍缺乏戰斗經驗,驚慌散亂,被迫后撤。這時,曹操也奉命趕來,于是皇甫嵩、曹操、朱俊合兵,乘勝追擊。黃巾義軍頑強抵抗,數萬人慘遭屠戮;矢︶詣t被晉封為都鄉侯。
接著,皇甫嵩又和朱俊一起乘勝鎮壓汝南、陳國地區的黃巾軍,并追擊波才、進攻彭脫,連連取勝,平定了三郡之地。
皇甫嵩上表朝廷,推功于朱俊,朱俊被封為西鄉侯,遷鎮賊中郎將。
時南陽黃巾首領張曼成起兵,自稱“神上使”,擁眾數萬,殺郡守褚貢,屯駐宛城(今河南南陽)百余日。后任太守秦頡擊斬張曼成。黃巾余兵又舉趙弘為帥,人眾越來越多,達到十幾萬人。朱俊、荊州刺史徐?和秦頡合兵,共一萬八千多人,進擊趙弘,從六月直到八月,始終不能取勝。有人上奏,要召朱俊回京。司空張溫上疏勸阻,他說:“昔秦用白起,燕任樂毅,皆曠年歷載,乃能克敵。俊討潁川,以有功效,引師南 指,方略已設,臨軍易將,兵家所忌,宜假日月,責其成功!(《后漢書?朱俊列傳》)靈帝依議。朱俊于是揮兵急攻宛城,殺死趙弘。
黃巾義軍又以韓忠為帥,仍然占據宛城。朱俊兵少不敵。于是解散城圍,扎下營壘,筑造土山,面對城內。鳴鼓吶喊,擺出進攻城西南的態勢。黃巾軍全都趕赴應敵。朱俊卻自率精兵五千,進攻東北,將士鼓勇,登城而人,韓忠退守小城,驚懼非常,請求投降。
司馬張超及徐?、秦頡皆欲聽之。朱俊不同意,他說:“兵有形同而?異者。昔秦項之際,民無 定主,故賞附以勸來耳。今海內一統,唯黃巾造寇,納降無以勸善,討之足以懲惡。今 若受之,更開逆意,賊利則進戰,鈍則乞降,縱敵長寇,非良計也!(《后漢書?朱俊列傳》)說完,下令急攻,但一連數日,未能攻克。
朱俊登上土山,?望黃巾營壘,然后,對司馬張超說:“吾知之矣。賊今外圍周固,內營逼急,乞降不受, 欲出不得,所以死戰也。萬人一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乎!其害甚矣。不如徹圍,并兵 入城。忠見圍解,?必自出,出則意散,易破之道也!(《后漢書?朱俊列傳》)
于是下令解圍。韓忠見圍解,果然引軍出戰,朱俊乘勢進擊,大破其軍,追擊十余里,屠殺一萬多人。韓忠等人只好投降。秦頡殺死韓忠。黃巾余眾不能自安,又以孫夏為帥,還駐宛城。朱俊進攻,孫夏敗走,朱俊縱兵屠殺一萬多人。黃巾破散流離。第二年春天,朝廷任命朱俊為右車騎將軍。朱俊率兵回京,被任命為光祿大夫,增邑五千,改封錢塘侯,加位特進。后以母喪離職。服畢起家,任將作大匠,轉任少府、太仆。
黃巾起義之后,各地農民紛紛起義,有黑山、黃龍、白波、左校、郭大賢、于氐根、青牛角、張白騎、劉石、左髭丈八、平漢、大計、司隸、掾哉、雷公、浮云、飛燕、白雀、楊鳳、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畦固、苦?等,不可勝數。其大聲者稱 雷公,騎白馬者為張白騎,輕便者言飛燕,多髭者號于氐根,大眼者為大目,如此稱號,各有所因。大者聚眾二三萬,小的也有六七千人。
其中,常山人張燕勢力最大,他輕勇?捷,軍中號曰飛燕,善得士卒之心。據眾百萬,占據黑山,朝廷不能制御。后來,他遣使至京師,投降了漢朝,被封為平難中郎將,領河北諸山谷事。
后張飛燕漸漸侵犯河內,進逼京師。朝廷任命朱俊為河內太守,率領家兵,擊破張飛燕。其后諸賊多為袁紹所平。此后,朱俊曾任光祿大夫、屯騎、城門校尉、河南尹。
當時,董卓把持政權。朱俊是功高望重的將領,董卓對他格外小心。外表與他親近交結,內心則對他頗為忌憚。初平元年(90年),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推袁紹為盟主,兵鋒甚盛。董卓頗為恐懼,想請公卿們商議,遷都長安,朱俊屢次阻止。董卓雖然厭惡朱俊異己,但貪圖他的高名,于是上表奏請朱俊為太仆,做自己的副手。使者欲宣詔命,朱俊堅決推辭,不肯接受,卻乘機說:“國家西遷,必孤天下之望,以成山東之釁,臣不見其可也。”使者聽了,很感奇怪,問他:“召您受任,您堅決拒絕;沒問您遷都的事,您卻說了半天,這是為什么呢?”朱俊說:“副相國,我不能勝任,遷都計,也不是急事。辭卻不能勝任的職務,說點不關緊急的話,是我們做臣子的本分!(《后漢書?朱俊列傳》)使者又問:“遷都的事,我從沒聽到過。就算朝廷有此打算,也還沒有透露出來,您怎么知道的呢?” 朱俊又神秘地說:“這可是董相國告訴我的,否則,我怎能知道?”使者沒辦法,只好回去復命。此事于是作罷。
董卓入關,留朱俊守洛陽,朱俊便和山東諸將通謀,想作內應。后來,朱俊害怕董卓襲擊自己,棄官逃往荊州。董卓任命弘農人楊懿為河南尹,駐守洛陽。朱俊聞訊,率兵還洛陽,楊懿退走。朱俊見河南殘破,無所憑依,引軍向東,屯駐中牟。并傳信給各個州郡,召請部隊討伐董卓。徐州刺史陶謙派來精兵三千。其他州郡也派了一些兵來。陶謙便上表奏任朱俊行車騎將軍。董卓聞知,讓他的將領李催、郭汜率領數萬人屯駐河內抵擋朱俊。朱俊出擊,被擊敗。朱俊白知眾寡不敵,停留關下,不再前進。
初平三年(92年),董卓被誅,李催、郭汜為亂。朱俊當時還在中牟。陶謙認為朱俊是名臣宿將,屢立戰功,可以委以大任,于是和諸豪杰共同推舉他為太師,并傳檄給各州牧伯,同討李榷,奉迎天子。正好李催也聽從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的計策,派人以天子詔書征召朱俊入朝。
兩條道路,擺在面前,何去何從,亟待選擇。軍吏將士都不愿入關,想與陶謙等聯合。朱俊卻不慌不忙,說出了一番道理。他說:“以君召臣,義不俟駕,況天子詔 乎!且?、汜小豎,樊稠庸兒,無他遠略,又?力相敵,變難必作。吾乘其閑,大事可 濟!(《后漢書?朱俊列傳》)當下辭謝陶謙等人,奉詔入京,出任太仆。陶謙只好作罷。
初平四年(93年),朱俊接替周忠為太尉,錄尚書事。第二年秋,因日食而免職,復行驃騎將軍事,持節鎮關東,尚未出行就任。興平二年(95年)二月,李催殺死樊稠,郭汜自疑,又與李榷相互攻殺,長安大亂。朱俊留京不出,任大司農。
李催劫持獻帝人其營中,獻帝命朱俊和太尉楊彪等十余人去說服郭汜,讓他與李催和解。郭汜不肯,扣留朱俊、楊彪等為人質。朱俊素性剛猛,憤懣發病而死。其子朱?,亦有才行,官至豫章太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951881.html
相關閱讀: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重塑我的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