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人有冬季食狗肉的習俗,富足人家會買狗回家宰殺。有一個養雞戶,偶然發現關在鐵籠里準備宰殺的狗,心生憐憫,出了些錢買下那狗,說是為了看護雞場。狗獲得了新生。
那狗極通人性,對新主人極忠誠,竭盡所能看護雞場,似有回報之意。但那狗只要一見原先主人,便目露兇光,狂吠不止,還作出撲咬狀。原主人心有不安,借了把獵槍,趁雞場主人不在時,一槍結果了狗的性命。接下來是人與人之間的爭斗,因狗而起,沸沸揚揚十數年,結果是,老死不相往來。
在一條狗的字典里,是沒有“寬容”這個詞的。但人作為高級靈長類動物,寬容也并非能如影相隨。
英國有一只叫巴茲的貓被人戳瞎了左眼,丟棄在垃圾桶里,幸虧主人及時發現。原來這只貓長得有點像希特勒,特別是鼻子部分的一撮黑毛,像極了希特勒的小胡子。但它的長相卻給它帶來了厄運。
你有沒有發現,這則新聞的背后其實隱藏著深厚的社會背景:歐洲國家的部分民眾對德國法西斯的不寬容。但是,我們必須要厘清一個概念,歐洲國家是對德國法西斯的不寬容,而不是對德國不寬容。
德國戰后對自己徹底的反省和歐洲曾受法西斯蹂躪的民族對法西斯的不寬恕,形成了同一股力量,最終促成了在歐洲極其經典的新型法德關系。眾所周知,德國曾多次侵略法國,實乃宿敵。在歐洲,可能再沒有一個國家比法國更有理由痛恨德國了。但在戰后,法國卻主動選擇了寬容,這樣的寬容當然建立在德國反省的基礎之上,對于法國來說,只有仇恨,那法國就沒有了未來。
1994年,曼德拉當選為南非總統。當年看守曼德拉的三個獄警惴惴不安。因為曼德拉在獄中時,飽受他們的虐待,在荒涼的羅本島上,曼德拉白天要么被迫上山采石頭,要么被迫到冰冷的海水里撈海帶,獄警們經常侮辱他,用鐵鍬毆打他,甚至故意在飯里潑泔水,強迫曼德拉吃下去。
但在曼德拉宣誓就職前,格里高和他的兩個同事受到曼德拉親自簽署的邀請函。三個人不知面臨的將是什么樣的命運,只能硬著頭皮參加。曼德拉在致辭中說:“能夠接待這么多尊貴的客人,我深感榮幸。讓我高興的是,當年陪伴我在羅本島度過艱難歲月的三位獄警也來到了現場。”隨即,曼德拉把格里高等三個人介紹給來賓,并與他們三個人一一擁抱。就職儀式結束之后,曼德拉走到格里高身邊,平靜地對他說:“在走出囚室,經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的那一刻,我已經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把悲傷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實仍在獄中。”格里高等人聽后,百感交集。
法國思想家蒙田有一段經典的話:“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征服者能引以為榮的是,他給予那些被他擊敗的敵人們那么多的理由來愛他,就像他給予自己的朋友們那么多的理由來愛他一樣。”誠哉斯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qnwz/364452.html
相關閱讀:母親的名字叫“笑著面對”
北京老飯館
走在人群里
讓老板離不開你的十個細節
誰偷走了果戈理的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