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宣帝時的丞相叫丙吉,他有一個車夫很好喝酒。每次,車夫在醉酒后都會失態出現不檢點的行為。
有一次,車夫酒后為丙吉駕車,結果嘔吐起來,弄臟了車子。丞相的屬官為此大罵了車夫一頓,并建議丙吉將此人攆走。
丙吉說:“何必呢!他本是一個不錯的馭手,現在因為酗酒的過失而被攆走,誰還會再用他呢?那叫他以后怎么生活。我看就忍了吧。況且,也不過就是弄臟一個車墊子罷了。”于是,丙吉繼續讓車夫為他駕車。
這個車夫的家在邊疆地區,經常能打聽到一些關于邊疆的消息。一次他外出,正巧碰上驛站來了個從邊郡往京城送緊急文件的使者。車夫就跟隨到皇宮正門負責警衛傳達的公車令那里去打聽,得知匈奴侵犯云中郡和代郡等地。于是,車夫馬上趕回相府,將情況報告給丙吉。
車夫同時建議道:“恐怕在匈奴進犯的邊境地區,有一些太守和長吏已經老弱病殘,難以勝任用兵打仗之事了,丞相是否預先核查一下,也好有個準備。”
丙吉聽后,覺得車夫的想法很對,到底家在邊境的人對這些事情考慮得特別細致。于是,丙吉召來屬吏有司,讓他們立即統計有關情況,做到對邊境官員有比較充分的了解。
不久,漢宣帝召見丞相和御史大夫,詢問遭匈奴侵犯的邊境守將的情況。丙吉當下一一對答如流,而御史大夫倉促間哪能回答出來。
皇帝見御史大夫那副一言不發的窘態,立即表示出不滿。而對丙吉卻大加贊揚,稱贊他能時時憂慮邊境事務,忠于職守。
丙吉用自己的寬容和大度,善待自己車夫的“小毛病”,而車夫又無意中“回報”了自己的主人。可見,容忍別人的小過失,就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報答。同時,這種原諒他人的氣度,也是在為其“過而能改”創造條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qnwz/377357.html
相關閱讀:讓老板離不開你的十個細節
北京老飯館
母親的名字叫“笑著面對”
走在人群里
誰偷走了果戈理的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