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印度佛教論書《中觀論》闡發“八不緣起”和“實相涅盤”的大乘中觀學說。卷首的“八不偈”:“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認為真正的緣起法,是既要看到無自性(空),又要看到假名(有),假名與空相互聯系,即所謂“中觀”。
本文的故事就是在這一說法下存在的,本是一段無妄之存在,于情理之中,與法紀之外的感情,人們會時不時的認為是孽緣,然而在佛家看來這是“實相”。不管是相非相,都成了空不能再空的了,當這段故事被人們知道時,已經過去了很久很久,故事中的人也許不存在了,也許在這人的生活中,我們是不能解放的,只有我們作為旁觀者閑情看待的時候,才有了抒發感想的空地而一瀉千里的吐出為人之困惑。
我不管這相思引出的是謾罵還是同情,都無足輕重了,因為我只是一個作者,我懷揣著對于人性的一種尊重在起始這原原本本。不為有人哭,也不為有人笑。沒想過要給誰看,但這必然要給人看的,是一個故事,卻是兩個人的圖景,沒想過會驚天地泣鬼神,自然就不怕魑魅魍魎的嘲諷了。故事不一定就是事實,這世間本來就是“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需要強調的是主人公已死,作者本人在替亡人書寫未亡人之情由。如有雷同,純屬虛構。
一
12世紀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現代化的發展改變了一切,一切的宏偉都展示在了人們的面前。在西北的一個小縣城里,人們肩負著繁榮,活在當下。
時間中最簡單的時刻,那就是人們熟睡的黑夜了。當所有的夢靨全面籠罩下來的時候,也只是注定它本身就是一個夢。當所有的夢,單獨來到一個人的黑夜中去的時候,它是否依舊是一個夢那。
一位老年婦女睡在老伴身邊。
黑夜還未離去,白天還不會再來,他們的睡眠會突然中斷,然后又拼命的睡著。老年人總會半夜醒來又半夜睡著,也許在他們還年輕的時候,他們會在無數個夜晚從睡夢中驚醒,發掘著對方的美麗,刺探著彼此的幸福,雨跡云蹤的彌漫在一塊?涩F在他們老了,他們的睡眠簡單而又簡短,在很多夜晚醒來,回憶中屬于自己的故事,在睡夢中找尋久違的構想。
“自離別后,斂鎮眉峰”這句話想起在老婦人的耳邊,多么熟悉啊。到底是誰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婦人想不起來,在記憶深處她覺得有那么一個人是那樣的熟悉,她感覺她的周圍云霧籠罩,她要去,她要走過這眼前的云霧去尋找她想不起來的那個人去。
二
40多年前,在她的工作單位來了幾個新調撥過來的干部,年紀輕輕,和自己年齡差不多,她并不會注意這些新來的干部,一切都平平淡淡的。
如果“歸云一去無蹤跡”,也就沒有了“何處是前期?”的問詢。后來單位上進行了人員調整,她成了一名包村干部,和故事的主人公成了工作伙伴,只是他們分工不同,所以見面的次數多,經歷的事情少。斷斷續續的接觸,最后也只是混到了面熟罷了。在下對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亂像的群眾,這些人在抵制共產主義偉大目標實現工程中體現出來的腦殘比腦袋不健全的動物更顯示出低等動物的本性。
她習慣了,生氣但是習慣,看的看,放得下,在她眼里,這草野之地,這匪寇流鄉是窮極無聊的。而他卻在這同樣的地方盡心的忙碌著,只為工作而焦灼,她不知道他的眼中這世界是怎么樣的,這眼前的亂象又是怎么樣的,她不會去想,因為她和他沒有什么關系,所以一切關系似乎停留在“不來亦不出”。而人的本質是一切關系的總和。這句話曾經是某省公務員考試的一道選擇題,很多人都不明白人的本質是什么,大家都探索人是什么東西,卻道不明白人的本質關系,就好像人們都追求愛情,卻不明白愛情的本質是什么。
而她不愿用心去想人的本質是什么,也不愿去想愛的本質是什么。這什么和什么都是一種麻煩,所以思考這些麻煩最大的成績就是假如在自己要參加考取公務員的時候,會出現這樣腦殘的試題,自己得到那2分成績罷了,別的都沒有什么意思。而她和他也就在沒有多想的情況下,淡淡的一塊工作了很長時間。
三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而芳心是事可可的意思是自己的心無所謂的狀態。有很多次他都會開玩笑說喜歡她怎么怎么的,她都放心無事可可的過去了,而玩笑的最大局限性就是玩笑當場,過了玩笑的時機,就會成為一句空話而已,可是,終于有一天他以一篇文章,算是一份告白信,拉開了認真地序幕,故事要從這里上映,走入觀眾眼里,直擊她的芳心。
他沒有期望因為一篇文章而得到一個女子,這是很荒唐的,就像當年的陳阿嬌,陳皇后失寵于漢武帝而聘請一代文豪司馬相如為自己寫一篇文章而重博武帝回心轉意一樣,結果是文壇乃至歷史上空留一篇《長門賦》卻不見宮門人,一篇文章的作用是不會發生根本效果的,但是他還是認真地寫了一篇文章,但是對于她來說她情愿將自己拋向九霄云端,不墜紅塵之中,也不期望會有一份畫面般的愛情在自己身上發生,正如《紅樓夢》中賈寶玉講的那樣:“女子出嫁前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與污濁男子同流,成為死魚眼了。”她怕自己成了死珠或者死魚眼。
在她的生命歷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無疑就是遇到真心愛自己的人相愛,哪怕什么都可以沒有,她不敢想象自己遇到一位不能真心對自己的人,生活在她眼里會是什么樣的。那樣靈魂就不在了,賈寶玉與林黛玉相愛成了一本書的靈魂。《紅樓夢》中寶、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戀愛中背離了傳統社會的人生之道。他們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后導致了兩人的悲劇結局。
在這偌大的一部經典巨著中現在要找尋他們自己的影子,拋開那些富貴溫柔鄉,拋開那些功名利祿愁,剩下的就是屬于他們的“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寞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也因此上演繹出他們的辛酸苦楚,難道他和她奈何無地的《人間蒸發》真的要證明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還是要藥證明“只為風月情濃。”魯迅在(《集外集拾遺補編·〈絳洞花主〉小引》)中這樣說道:《紅樓夢》千人所看,百人所想都是不一樣的,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寶玉,卻看見他看見許多死亡;證明多所愛者當大苦惱,因為世上,不幸人多。
惟憎人者,幸災樂禍,于一生中,得小歡喜少有?礙。然而憎人卻不過是愛人者的敗亡的逃路,與寶玉之終于出家,同一小器。她不知道什么才是真的,在她看來,凡是能說能寫者都是不能信任的,假如要相信一個人,該是多少年!度碎g四月天》金岳霖用一生未娶證明了自己對于林徽因的真愛,而她不需要別人為自己付出多長時間,一句話就是她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
四
有一種愛叫柏拉圖式的愛,說白了就是精神戀愛,這得依靠精神上的觸動來維系。這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愛,這是哲學家的愛。她不知道哲學是一個怎么樣的范疇,竟然延伸到了兩人情愛的地方來。她也不會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能像柏拉圖的愛人一樣,要經歷、接受一份長達四十年的精神壓力,心就像一條線,會拉著對方的心在馳騁,在飛翔,而她卻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心原來一直在他心上牽著。
五
她和他真的沒有快速的發展起來,他們也一直聯系著,就這樣過去了2年,2年后他的工作有了變動,回到了他之前來這個單位的原單位去了,他要走了,在他要走之前他托人留給了她一張紙條,她收到紙條的時候,他已經走了,雖然走的很不遠,但是這一走,實際上已經很遠了,她打開紙條,上面只寫了一句話”自別離后,斂鎮眉峰“。這是什么意思,她曾經告訴她自己語文學的不好,雖然是謙虛,但是她真的不明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即使語文學的好的人,也大概是說不準意思的,她開始討厭他了,為什么不能最后留一句意思簡單明白的話,為什么要這樣麻煩的讓她去查閱這句話的意思;氐綁糁写丝趟K于找到了夢中的這個聲音是誰發出的。后來她查找了下這句話是宋代一位詞人寫給自己思念人的一句,說的是自從和你分別后,我思念不已,收縮眉頭,愁思不斷。他覺得自己要失去這個很愛很愛的女子。自此后沒有人能再和她相比了,就如同曹雪芹死,《紅樓夢》就只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了。
六
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這是淚的海洋,這是海洋的淚。
七
后來,這一后來,時間過了不知道多少年,他們走散了,本不該這樣的,《西廂記》說的好“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他們誰都沒有說出一個怨字。她后來找了一個人,簡單的結婚了,后來她懷孕了,這一切發生他是不會不知道的,他曾給自己來過短信說他不能阻擋一種客觀要發生的結果。
他開玩笑的說:“孩子要是他的多好。”可她的孩子是自己和她老公的。孩子和他沒有一點關系,她幾次想問他現在是什么狀況可最后都沒有問,大概是覺得一切都會客觀發生的,何必要問那,慢慢的,他們就不怎么聯系了,自己的老公對自己還好,這一平靜如水的生活當要省去作者數萬字來勾勒虛擬的故事了。
反正,很久很久以后,她真的成了為人婦為人母了。她失去了他的消息,他就好像是人間蒸發了一樣,淡出了她的世界。這個曾給了她月亮之情的人,走的時候,帶走了她的滿天星斗。她心里曾經真的思念過他,她忘記了了她思念了多少次,她也不知道他哭過多少次。有一次她聽到了一首歌,是西游記中的一個插曲《就這樣走》。
就這樣走
就這樣走
讓人心兒涼透
涼透
只說是一路同行天長地久
卻何必情斷意絕不回頭
一片癡心
生死與共同攜手
到如今
滿腹苦水
欲吐還休
就這樣走
就這樣走
今日才知離愁
離愁
最難忘共嘗甘苦情真意厚
縱然是風來雨去也同舟
往事悠悠
總是不堪再回首
到如今
又恨又悔
欲說還休
她不知道他曾經用這個做過手機鈴聲,這巧合的就是宿命。也是詛咒。如同隋唐英雄里,當年秦叔寶和羅成在互相交對方武藝,都說是毫不保留,秦叔寶說,若違背誓言,就吐血而死,羅成說若背誓言,萬箭穿心。結果,秦叔寶保留了一招“殺手锏”,羅成保留了“回馬槍”最后兩人都詛咒成功了,羅成被萬箭穿心,秦叔寶,吐血身亡。如今這歌聲嘹亮的如同一把刀子插進了她的心中。她想起了他原來離開單位是多么的不舍,知道她結婚生子是多么的痛苦可是多少年來她都不知道這些。如今“情思昏昏眼倦開,單枕側,夢魂飛入楚陽臺。”早沒有了當年“月明才上柳梢頭,(卻早)人約黃昏后。”
八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里和《神雕俠侶》出現過《四張機》,說的是瑛姑和周伯通相戀的事金庸借用了其中的《四張機》來說明周伯通與瑛姑的孽緣。
既然是緣,那么總會有機會見面的,她相信,他也相信。如今到了她兩鬢成霜,素顏成稿之際,她終于掙脫自己心中的顧忌,要找一下當年的他的時候,她終于邁出了步子,可最后還是沒有見上一面,真的是滑稽搞笑,也真的是人間幽魂在,就在她夢到那句話的時候,在世界的另一端,他去世了,享年65歲,從相識到相別整整跨越了40年時間,沒有更長,沒有更短,40年時間只為證明了一句承諾,十年之后,在中國文壇出版了一篇小說,題目叫《四十年無悔》,作者就是他,故事最后的序言是他寫的,他寫出了這樣的一句話:當他完成了承諾,心里反而空虛了許多,自己的生命鄒然要停下來一樣,他的心瞬間枯萎了,最后作者說自己四十年猶如一座碼頭,一處港灣,沒有等到當年的她,但是他知道她是幸福飛,所以自己四十年無悔。
當世人皆為之虛擬的文章感嘆的時候,她知道這是真的一個故事,她垂流滿面,她想去看看他,在孫子子女的陪同下,她根據他的家庭住址聯系到了他生前長兄的一脈親人,而她能看到的也只是長滿了高高的艾草的墳堆,在這里他和他們先亡人在一起成了一個大家庭,而他作為了一代人中最優秀的人在這里將得一世安逸……,如今她折下他身上的一把艾草,真的是“執一葦之所知,凌萬頃之茫然。”若艾草有情,是否會告訴他們兩個“假如有來生,會信我嗎”此刻,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她讓自己的子孫在別處等她,而自己在這里坐了很久,她閉上眼睛,她想留住一夢相伴日月長,可人生苦短,夢已經不再來了。她多想哭一下,可發不出聲來,只是留著淚,似乎,她曾看到過他眼中的淚為何如今流進了自己的眼眶,又流出來了,這淚到底是誰的苦,誰的痛。
九
假如生命可以重演,此生有你真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anggan/790924.html
相關閱讀:愛情的那些味道
當親情成為愛情的阻攔
青春,一場盛大的葬禮
愛情是寂寞下的賭注
粉紅色的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