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紅紅的玫瑰
[英國]彭斯
啊,我愛人像一朵紅紅的玫瑰
它在六月里初開;
啊,我愛人像一支樂曲,
它美妙地演奏起來。
你是那么漂亮,美麗的姑娘,
我愛你是那么深切;
我會一直愛你,親愛的,
一直到四?萁摺
一直到四?蔌,親愛的,
到太陽把巖石燒化;
我會一直愛你,親愛的,
只要生命之流不絕。
再見吧,我唯一的愛人,
讓我和你小別片刻;
我會回來的,親愛的,
即使我們萬里相隔。
(袁可嘉譯)
【賞析】
不同于那個“理性時代”對人的“理性”的強調、對哲學和宗教問題的探討、對城市文化生活的批判以及當時盛行的精致、華麗、考究、機智的典型詩風,羅伯特•彭斯的詩則強調了“瞬時的個人情感”,對鄉村生活傾注了自己由衷的贊美和熱愛。他向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汲取靈感,在繼承前輩的基礎上,在詩歌的形式、主題、措辭和詩節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革新,而他最大的成就也正是用蘇格蘭方言寫作的詩歌。這里沒有威廉•布萊克詩里的象征主義和神秘主義色彩,沒有哲學和宗教問題的糾纏,這里是一方淳樸、淡然甚至略帶粗糙的寧靜鄉土,供詩人自由吟唱不羈的青春躁動、愛的憂傷與甘甜、生的艱辛和短暫以及對永恒的熱望和期盼。
《一朵紅紅的玫瑰》發表于1796年,是他眾多的愛情詩里最著名和激情澎湃的一首,全詩共分四個詩節。第一詩節使用了“玫瑰”這個詩歌中常見的意象,并用“紅紅的”來進一步修飾,看似多余然其間?藏了無盡的韻味。首先“玫瑰”不僅象征著青春、美麗和愛情的綻放,同時還是詩人現實中對美的渴望在想象中所能飛抵的最高境界和所能勾勒的最完美的鏡像。“六月”即初夏,“夏天”是詩歌中另一個常見的意象。夏天首先譜寫了一種濃郁的火熱氛圍,是激情和夢想誕生的場所。而初夏就像太陽剛剛升起不久空氣里微熱的濕潤,撩撥著人無盡的遐思。試想一下,一朵含苞的玫瑰在六月的一個清晨悄悄綻放,含著微笑,含著羞赧,眸子里舞美好的情愫,腮邊滴著晶瑩的露珠,還有那波動的縷縷芬芳,綻放的含蓄節奏,這不就是一位年輕美麗的少女,娉婷地向我們走來,她的步態、神情、臉頰和發絲,全融進了那朵嬌艷的玫瑰。后兩行詩人把愛人比作“樂曲”,這里不是簡單地刻畫愛人聲音的悅耳,而是取樂曲之悠揚、纏綿、婉轉的特征,從動態的角度不僅描畫了愛人裊娜的身姿和舉手投足間飄溢的溫柔,而且又借音樂對人靈魂的陶冶、凈化和提升來比喻少女的美麗和愛情給詩人帶來的極大的審美愉悅。
第二詩節?含了“愛”和“美”的內在關聯。從詩行里不難看出,詩人把激情的愛融進了對美的迷戀當中。“愛之深切”和“美之絢爛”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在某種意義上,“美即是愛”,“愛即是美”,在愛和美模煳的界限里,在愛和美的交融里,詩人既愿分別擁有兩者,又企盼兩者渾然化為一體,沉醉其中而一生不醒,因此才會信誓旦旦“我會一直愛你”,“直到四?萁”。第叁詩節首行重復了“四?萁”,第叁行又重復了第二詩節里的“我會一直愛你,親愛的”,這既是一種抒情上的連貫和加強,又體現了民謠郁美的音樂性和節奏感,讀來朗朗上口。“?菔癄”是蘇格蘭傳統民謠里常見的意象,雖然在今天看來這種表達有些老套、夸張和過于普泛,但卻是長久以來民謠傳統積淀下來的經典,是當時人們想象所能捕捉到的一個極限概念,試問誰能否認它在今天仍是一個不可超越的極限?言語的表達也許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變化發展,但其間寄托的情感卻是樸素真摯和恒久的。除此之外,詩人還用到了“生命之流”這個意象。塬文中含有Sands—詞。該詞是古代用沙漏計時的沙,用來代表時間。詩人取這個古老的意象一方面表達了自己會在有限的生命里執著于這份愛,同時也暗示了他的愛會像沙漏計中的沙子一樣,綿延不絕,從遠古邁向永恒。
最后一節寫到了別離。“別離”是文學作品重要的主題之一。從古至今,“愛”和“別離”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所謂“多情自古傷別離”。雖然詩人把這次離別稱為“小別”,但還是掩藏不住胸中的悲戚。縱然現在我們聽不到他們別離的話語,但一位淚流滿面的美麗少女的形象會立刻出現在我們面前,詩人和愛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所以才有詩人做出的承諾:我會回來的,親愛的,即使我們萬里相隔。然人生總是有期,愛總會有別離,承諾就像那朵紅紅的玫瑰,縱然燃燒著火一般的愛戀,人生感悟,于瞬間激蕩生命的最強音,但就像易逝的夏天,只留下一抹嘆息在秋風里飄零。第一詩節里“紅紅的”這個修飾詞在詩的結尾才顯出它真正的魅力:無論多么鮮艷,玫瑰總會凋謝,大海會枯竭,巖石也會腐爛,地球已經歷了太多的運動變遷,多年后曾經的信誓也已隨風,但那抹曾經令心弦顫動的“紅”則結晶成了一個印記,“紅紅的玫瑰”就像太陽永恒的照耀,在我們的視覺記憶里長久地滯留,在我們靈魂深處繼續甜甜地微笑,歌唱,點綴記憶的芬芳。
縱覽全詩,《一朵紅紅的玫瑰》其實就是一支動聽的歌謠。優美的樂音,舒緩的節奏,強烈的抒情,引發著人們對愛的永恒的遙想。(樊維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192747.html
相關閱讀:杜甫《除草》原文及翻譯 賞析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昏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張衡《歸田賦》原文及翻譯 賞析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