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范仲淹賑災興利原文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范仲淹賑災興利原文

皇?二年,吳中大饑,殍?枕路。是時范文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饑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庇谑侵T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監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敘所以宴游及興造,皆欲以發有余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恼藶榇。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歲饑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為令。既已恤饑,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澤也。

范仲淹賑災興利注釋

、殍?(piǎo jìn):餓死的人。

2、范文正:即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謚文正。

3、敖:糧倉。

4、無慮:大略、大概。

5、司農:即司農寺,宋代官署名,掌管國家倉庫、祭祀用品、籍田等事務。

6、殍?枕路:餓死的人躺在路上。

7、領浙西:兼任杭州太守,管理浙西一帶。

8、募民存餉:聚集百姓慰問,饋贈物品。

9、存:慰問。

0、餉:饋贈物品。

、術:指救災的方法。

2、主首:住持,方丈。

3、鼎興:大盛。

4、敖倉:糧倉。

5、役:使用。

6、監司:主管檢查的官員。

7、恤:憂慮,顧惜。

8、荒政:救災的政事。

9、條敘: 指奏章。

20、仰食:依賴……吃飯。

2、無慮:大約。

22、晏然:平靜、安定的樣子。

23、晏:安定。

24、流徙:流離所失。

25、歲饑:年景饑荒。

26、司農:主管糧食等事項的官府。

27、著:制定。

28、因:順著,就著。

范仲淹賑災興利翻譯

皇佑二年,吳中發生大饑荒,餓死者的尸體遍布于道路。這時范仲淹主管浙西,調發國家倉庫糧食,募集民間所存的錢物來賑濟災民,救荒之術很是完備。吳中百姓喜歡比賽舟船,愛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勵民間多舉辦賽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飲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規模出游,盡情玩賞。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諭他們說:“災荒年間民工工價最低廉,可以趁此時機大力興建土木工程。”于是各個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興盛。官府也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監察機關彈劾杭州長官不體恤荒政,嬉戲游樂而無節制,以及官府、私家興建房舍,傷耗民間財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擬奏章,申述所以飲宴和興造房舍的緣由,是要調發有余的錢財,來救濟貧民。那些從事貿易、飲食行業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養活的,每天大概可達幾萬人。救濟災荒的措施,沒有比這一做法更好的了。這一年兩浙路災區唯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沒有流亡的,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饑荒年份打開司農寺糧倉的糧食賑濟災民,募集民間財力為地方興利,近年來已定為法令。這種措施,既賑救了饑荒,又趁荒年替民間興利,這是先王的功績。

范仲淹賑災興利賞析

此文記述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杭州任上的一件德政。北宋皇佑年間,浙江一帶發生了大饑荒,赤野千里,餓殍遍地。范仲淹于此時率先倡導、鼓勵百姓游樂飲宴,并出資財大肆興建官府寺廟。這種做法看似荒唐,但卻是頗有實效的救荒措施。從這則筆記中,固然可以看到一個傳統社會的廉潔官吏那種忠于職守、體恤民情的品格,另一方面它也為我們揭示了當時社會“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嚴酷現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341109.html

相關閱讀:“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昏
杜甫《除草》原文及翻譯 賞析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張衡《歸田賦》原文及翻譯 賞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