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維教育中,一派人認為既然提倡思維的重要性,那就沒必要再過多地學習知識了;另一派人認為思維訓練主要是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思維技能的訓練,與知識的關系不大。這兩種觀點反映了對知識相思維認識的膚淺性,是從知識教育的極端走向了思維教育的極端,因此,也是絕對錯誤的。
思維與知識的關系無疑是非常緊密的。沒有大腦思維的創造性活動就不會有知識的產生,而不同時代人們的思維活動又都是建立在相應的知識層面上的,所以,盡管思維和知識是兩個相交的圓,但是絕對脫離知識的思維訓練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現實的。而且隨著思維訓練的層次提高,難度加大,對被訓練者的知識修養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因為,你不可能讓一個絲毫不懂系統論的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系統思維,也不可能對沒有專業知識背景的人進行深入的專業思維訓練。這就像生活在沙漠地區的人僅憑道聽途說是永遠無法真正想象出大海的波瀾壯闊。同樣的道理,沒有現代知識背景的人也不可能真正養成現代的思維方式。
在思維訓練中有相當一部分時間是專門用來學習知識的,不過這種知識學習是服務于思維能力發展需要的,是為思維的層次進化打基礎的,我們稱這類知識為智慧型知識,它包括科學、政治、經濟、軍事、藝術、文化、經營、管理、社會學、邏輯學、心理學、哲學等各個領域的核心知識。有時候為了活躍思維、更新觀念,還必須學習一些最新、最前沿性的知識,這時候,新知識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思維訓練。
不過絕大多數情況下思維訓練不主張將大量的寶貴訓練時間用來學習知識,因為這不是思維訓練的要點,思維訓練主要還是訓練大腦如何更好地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和創造知識,以及充分開發大腦的潛在思維智能,提高思維的效率和成功率。如果把知識比喻成杠桿,那么大腦的思維就像使用杠桿的手臂,知識教育的目的是盡量延長杠桿的長度,思維教育是想方設法增強手臂的力量,作功的手臂的力量越大,杠桿的作用就越能得到充分發揮,思維訓練的重要意義就在于此。不過如果沒有杠桿而空有手臂,那手臂的作用也極其有限。
雖然,專業的系統的思維訓練可以使思維能力有突飛猛進的提高,但這種提高只是定性的,只有經過大量的思維實踐活動的錘煉,這種定性的思維能力才能鞏固下來。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知識學習和工作實踐就是最佳的思維"修行"機會,只有充分利用這些機會,思維能力才能得到實質性提高。因為無論多么系統的思維訓練都不可能將所有的現實性問題全都涉及到,生活的變化永遠超出課堂中的想象。
在傳統的智力訓練中,訓練的內容多為一些數學推理或邏輯思辨題,這些內容或是離現實太遠或是沒有什么知識內涵,兼之沒有什么明確的訓練指導思想,因此,只能被當做一種智力娛樂消遣。思維訓練則不同,它要求訓練者不能回避現實需求,即人們希望學到"真才實學",能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而要培養實用性和專業性極強的思維技能,思維訓練教程的內容就不能脫離現實和沒有專業知識內涵。比如,要培養企業家的思維能力,培訓者首先必須對企業家的思維活動內容和思維方式有比較準確的認識,并能找出其思維方面存在的問題。如果是專業思維技能上的問題,就必須設計有針對性的專業思維訓練內容。其次,在思維訓練中培訓者還必須對受培訓者的專業性思維活動作出準確的評判,對在什么地方,錯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需要提高,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在如此循環往復的思維交流中勢必會涉及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專業知識,而沒有一點企業經營知識的人是搞不好這種專業性思維訓練的。
由此可見在思維訓練申,思維和知識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井水不犯河水界線分明。知識是思維之本,思維是知識之魂。它們在某一層次上誰也離不開誰,在另外一個層次上又各行其道。不重視知識性,思維訓練只能止于一個低層面上;過于重視知識性。思維就永遠不會超越知識。不學習知識我們就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學會思維我們就只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無法振翅高飛,自由翱翔于更廣大的空間。事情就是這樣奇妙地矛盾,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辯證統一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iwei/15502.html
相關閱讀:富翁的思維方式:多接觸不同的人才能帶來不同的創意
思維創新
千萬富翁的思維方式 43
管理故事:改變思維賺錢
創造性思維技巧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