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定式是人們在思維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影響后繼活動趨勢的準備態勢。新聞記者在采訪活動中運用這種思維方式,能為思考者省去許多試探步驟,縮短思考時間,提高思考效率。其弊端是,思維定式往往具有強大的慣性和惰性,易于把人的思維引入僵化固定、重復模擬、狹隘片面,不求變化的歧途。本文僅就思維定式所出現的弊端和應采取的對策進行分析。
一、思維定式的弊端
新聞記者思維定式的弊端有三:
1.刻意表象,抓不住本質。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記者一旦發現后,會出現兩種思維定式:一是及時分析新情況,研究新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寫出深層次的東西;二是左顧右盼,懷疑等待觀望,不能搶人之先報道,以致延誤了新聞的時機,待別人寫出有影響的報道后自己大為失悔。筆者有一次親身經歷:消費者在電信、電力、有線電視等門市交費,營業員態度蠻橫,自己也曾親眼見過,卻沒有用新聞的眼光來思考這件事。與我有同樣經歷的記者將此過程寫成了新聞《 交費記 》在《恩施日報》刊發,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
2.筆尖向上,唯位唯權是尊。這類思維定式多體現在會議報道中,有的記者的思維往往不從實際出發,只注重領導人的言談,把自己從事的新聞報道簡單地理解為給領導講話找例證、作注解。如此寫出來的報道枯燥乏味,百姓不愛看。要杜絕這種弊端,就要求記者求新求實,找準切入點,寫出從領導之口講出百姓的大實話。2002年4月,記者曾參加過某縣召開的鄉鎮負責人會議,寫了一篇《今年農民負擔如何減、縣委政府強調禁止亂集資、亂收費》的報道,很受農民歡迎。因為稅費改革年初中央有文件要執行,后來又通知暫緩執行,如果把縣委這次會議書記縣長怎么要求寫下來,勢必會掃農民的興。
3.孤立靜止,片面絕對,非好即壞。事物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其發展變化總有規律可循。記者思維定式撇開了事物的兩面性而采寫回來的新聞,必然會走入形而上學的范疇,報道失真。
4.走馬觀花,想當然,主觀臆斷。記者的職業特點就是要探求新情況、研究新問題,發現新聞事實的閃光點,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記者的采訪活動是一項創造性地勞動,由于記者各自的知識水平、修養、秉性和愛好有差異,從而使認識事物的水平出現差異。記者不作深入采訪和全面調查,僅憑個人走馬觀花,想當然,主觀判斷他人提供的新聞事實的真偽,是十分危險的。
二、思維定式弊端的防止對策
記者思維定式對新聞事實的選擇存在三個層次:第一是事實是否真實;第二是有無報道價值;第三是符不符合新聞的標準。僅憑單純地思維定式就對事實進行真假判斷,是不科學的。所以,記者要克服思維定式的弊端,關鍵在于改進思維方式,培養創新思維。防止思維定式弊端的具體對策是:
1.封閉型思維向開放型思維方式轉變。在知識經濟社會里,知識老化在每一個記者身上不可避免,不論學歷有多高,所學專業知識有多扎實,如果充當“井底之蛙”,不深入學習新聞理論知識,不廣采博納新聞領域里的精華,不走入大千世界對現實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勢必會造成思維封閉。作為一個記者,必須向開放性思維轉變,思維求活、求新、求實,才能寫出先聲奪人的新聞精品。
2.縱向、橫向、網絡、輻射、超前等多個思維方法相結合。素質高的記者對事物的判斷和把握能力強。他們對事物產生、發展和未來進行跟蹤,在立體交叉中對事物作深層次的挖掘;從事物的不同側面而尋根問底,呈輻射狀態的聯想,迸發出思想火花;站在時代的制高點,總攬全局,觀察其變化與發展趨勢,迅即捕捉美妙瞬間的新聞熱點等等。這些思維方法若能運用得當,能造就記者思維的多向性,發現一般人不易發現的新事物和容易被人忽視的新問題。
3.強化思維創新意識,錘煉思維創新本領。隨著新聞改革不斷深入和全國報紙行業的競爭加劇,形勢要求記者以高昂的精神風貌,具備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創新能力,錘煉過硬的思維創新本領,敏捷地思維、敏銳地洞察,更新知識,搶占信息的制高點,懶惰、混日子,與創新無緣。
穆青說:“新聞記者應該是一支建設性力量,記者的任務是發現美,特別是發現人民群眾的美——精神的美,智慧的美,創造力的美。”我以為,“創造力的美”就是要求記者要創新思維,從普通人、平常事中突破思維定式的限制,去捕捉美,寫出感人的新聞精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iwei/16569.html
相關閱讀:千萬富翁的思維方式 43
創造性思維技巧訓練
管理故事:改變思維賺錢
富翁的思維方式:多接觸不同的人才能帶來不同的創意
思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