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有兩個翅膀,一是求同,一是求異,二者缺一,思維就不能起飛。求同,在于認識事物的共性,從而發現規律;求異,在于認識事物的個性,從而發現特點。這兩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轉化。發現規律與發現特點都是發現事物的“本質”,都是思維中的“創造”。語文學習離不開這“兩翼思維”。
從語文活動方法的角度說,語文學習離不開“兩翼思維” 。語文學習在許多方面需要“求同”。怎樣學好語文-這是要探求的第一層次的規律。怎樣聽,怎樣說,怎樣讀,怎樣寫--這是要探索的第二層次的規律。怎樣聽講課,怎樣聽廣播,怎樣聽談話,怎樣交談,怎樣演講,怎樣論辯;怎樣讀說明文,怎樣讀記敘文,怎樣讀議論文,怎樣讀文學作品;怎樣寫說明文,怎樣寫記敘文,怎樣寫議論文,怎樣寫應用文--這是要探索的第三層次的規律。還有第四層次,第五層次,等等。不善于“求同”,就只能在“感性”的世界里碰撞。語文活動同樣有許多“求異”的事情需要做。學習語文與學習數學有什么不同,聽廣播與聽講課有什么不同?說話與作文有什么不同?讀一般實用性文章與讀文學作品有什么不同?甚至讀詩歌與讀小說有什么不同?等等。不善于求異,就不能因事設法,各循其路,也就不能取得學習的高效率。
從語文活動內容的角度看,語文學習更是需要“兩翼思維”。先說讀,比如讀巴金的散文《燈》。他由“山那邊”平房里射出來的幾點燈光,聯想到自己過去雪夜行路時看到的“一點豆大的燈光”,又聯想到歐洲古代傳說中的哈里希島上指引航船的燈光,又聯想到古希臘女教士希洛為自己的情人點燃的火炬,最后又聯想到自己的一個友人投水被救后看到的一盞燈。這些“燈”各個不同,不同在哪里?這些“燈”又表達著一個共同的主題,這主題是什么?這就需要“兩翼思維” 。比如我們讀過魯迅的若干篇雜文,能否說出一點魯迅雜文的共同特點?再縮小一些范圍,我們拿《記念劉和珍君》和《為了忘卻的記念》做一比較,它們的共同之處在哪里?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iwei/177120.html
相關閱讀:管理故事:改變思維賺錢
創造性思維技巧訓練
富翁的思維方式:多接觸不同的人才能帶來不同的創意
思維創新
千萬富翁的思維方式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