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如篇所述般如此深隧和博大,為什么中國的科技及近代的現況
會如此落后于西方呢?實際上,我們冷靜地看待中國所謂的“落后”不過是“近代”以來的事情,其實在清乾隆以前中國的綜合實力在全世界還是具有相當優勢的。
中國落后,落后在“近代”;近代落后,是落后在“工業技術”!
這同樣是有歷史淵源的,也是有歷史原因的。我們分析一下中國“近代工業技術”落后的原因就多少可以找到一些解決的辦法。
中國近代科學落后的原因:
1.重政治輕技術的政治氛圍:
“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思想;說是傳統思想,不如說是統治者的立場。自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后,歷代帝王所推崇的文化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統治者服務!統治者個人的利益是和國家利益分開的,而且區分得特別明顯。最典型的例子是清末慈禧老太后,而在面臨選擇個人生死與國家利益時說出的“名言”:“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意思是說:把我們國家現有的財力、物力、人力分一些出去,只要外國人高興,(留住我一條老命)就行了。
可見君與國,國與民,君與民之間的區別及層次分配。
從這一點上可以明確這看出,中國歷代的統治者所做的、所使用或所推崇的傳統、倫理及道德是基于個人立場的。在這種帝王意識的指示下,他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借用和推廣勢必帶有太多的個人因素。
而這種因素的直接表現就是:執政者追崇個人利益的安全和長久,并不在意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發展;從政者追求的是個人“完善”、“修身”,如何做人,而不是如何做事、如何做官,而不是如何推動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
2.重門戶輕交流宗族局限:
上行下效。帝王如此,官員如此;官員如此,百姓效之。皇帝好紫,則全國皆紫。這表現在中國宗族、團體及門戶之爭特別的明顯。每個族長、首領或掌門人,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得益為最高利益。在學術上、理論上、科技上、乃至武功上都各自自立門戶。并傳子不傳女,老死不相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iwei/411628.html
相關閱讀:創造性思維技巧訓練
管理故事:改變思維賺錢
思維創新
富翁的思維方式:多接觸不同的人才能帶來不同的創意
千萬富翁的思維方式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