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語言或言語是思維的符號載體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思維模式訓練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關于語言、言語與思維的關系,有幾種假說。一種見解是把語言、言語和思維看成同一的東西。在古希臘時代,柏拉圖就認為"心靈在思想的時候,它無非是在內心里說話,在提出和回答問題……思想就是話主,判斷就是說出來的陳述,只不過是在無聲地對自己說,而不是大聲地對別人說而已。"行為主義心理學派也持有這種見解。華生認為思維與自言自語沒有絲毫不同之處,他把思維完全看成是無聲的語言,只是因為這時身體互動是隱蔽而微弱的,所以使用通常的方法難以觀察。新行為主義者斯金納認為思維是無聲的、微弱或隱蔽的言語行為。
  另一種見解是思維與語言、言語不同一的觀點。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就持這種看法,他認為:"說話是心里經驗的符號,而文字又是說話的符號。人類不會有相同的問題,也不會有相同的發音;但是這些文字和聲音所代表的心理經驗以及這些經驗所反映的事物,對大家都是共同的。"這就是說思維不等于語言。今天,不少西方心理學家也持這種觀點,J.皮亞杰是其中的一個。他從語言和思維的關系發生的起源史,從個體產生和發展趨勢,從正常兒童與盲聾啞兒童的比較研究中發現,思維先于語言,語言又可以通過抽象化的作用來幫助思維的發展。語言和思維互相依存,思維越精確就越需要語言。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也認為思維與有聲語言有不同的起源和不同的發展路線。思維與有聲語言并非同一事物。
  再一種見解是B·L語言決定思維的極端觀點。他認為:語言支配思維,它是思想的塑造者,是個人心理活動、個人分析現象、個人綜合思想資料的綱領和指南。思想的形成不是獨立的過程,而是某種特殊的語法的一部分;在各種不同的語法中,思想的形成會多少有所不同。
  語言、言語與思維有密切的聯系。首先,語言、言語是人類交流的工具,也是思考的主要工具,是思想的直接實現。語言是由一定的詞語(含詞形、詞音、詞義)的語法結構、無法規則組成的、人們表達交流思想的工具;言語是運用語言表達交流思想的工具;言語是運用語言表達交流思想的過程。言語不是空洞的聲音流,而是有確定意義與內容的心理現象;言語的意義(詞義和句子的意義)就是思維的內容,就是人們的思想觀念;語法機構和語法規則也是人類思維邏輯規律的具體表現。個人思維水平的差異,也直接影響言語水平的不同。人們要進行間接、概括的抽象邏輯思維更需要借助語言。因此,語言和言語是思維最合適的"物質外殼",思維必須領先詞句與言語表現,思維的最后結果都必須以此舉作為它的承擔著。雖然人們并非全部用詞句來思考,有時用科學記號(如數量化公式、數字、音符、鐘聲、警笛、燈光符號、旗語、樂隊及交通指揮等),但這些符號只是語言的輔助形式,若離開了語言、言語,人們的思想就無法清晰準確地表述。個體語言掌握和言語的運用,在人的思維發展中起重大作用。實踐證明:言語能促進人的思維和思維品質的發展。
  但語言、言語和思維不能等同。第一,思維及思維的基礎形式(概念、判斷、推理)是客觀現實本質特征及其規律的反映,思維與客觀事物之間有必然聯系;語言、言語只是客觀事物的標志、符號,它和客觀事物之間沒有必然聯系,只是代表思維來反映客觀現實,所以,二者不能等同。第二,語言、言語中的詞匯與思維中的概念,也并不完全等同或同一。統一概念可由多個不同詞匯來標志,如以治病為職業者稱一生、醫師、大夫、郎中等;同一個詞匯可表達不同概念,如"仁"既代表果實的概念,又可代表道德概念;另外,有的虛詞并不表示概念。第叁,思維是精神現象,不具有物質性,而語言是其物質外衣,具有一定的物質性(詞形、語音),所以二者不能混淆。內部言語具有發音器官隱蔽性的特點。人在默默思考時,它的肌肉組織讓在活動并向大腦皮層發送動覺刺激。但是這種內部語言不等于思維。第四,思維與語言、言語常出現矛盾現象。人們在用語言材料表達思想時,會出現詞不達意、心口不一的現象。如果語言、言語與思維是等同或同一的,就不會出現這種情形。第五,語法規則和思維規律也不是等同的。各個民族語法規則雖有共性,但其差別性十分明顯;而不同的民族之間,思維的規律雖有某些差異,但其中有共同規律性是主要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iwei/77581.html

相關閱讀:創造性思維技巧訓練
千萬富翁的思維方式 43
富翁的思維方式:多接觸不同的人才能帶來不同的創意
思維創新
管理故事:改變思維賺錢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