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訊】9月19日消息,據媒體報道,科學家近日聲稱黑洞可能并非“光頭”。這項研究作為對黑洞傳統模型的挑戰,提出黑洞可能是“多毛的”,它具有比之前預想的更復雜的特征。
“傳統的概念認為黑洞是非常簡單的天體,可以用三個特征完全定義:它們的質量,它們的角動量(旋轉速度有多快)和它們所帶的電荷,”里雅斯特國際高級研究所的托馬斯·索蒂里歐(Thomas Sotiriou)這樣說道。
黑洞所帶的電量往往小到可以忽略,所以研究人員一般在描述黑洞時都會忽略這一參數。50年前編造出“黑洞”術語的天文學家約翰·惠勒(John Wheeler)的著名論調便是“黑洞沒有頭發”,因為它極其簡單,F在,“頭發”變成物理學家們的通俗用語,用于指代傳統三特性模型以外用于描述黑洞的額外特征。
在研究中,索蒂里歐和同事觀察了標量-張量引力理論方程式背景下的黑洞。“這些理論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有所不同,他們從時空的曲率方面描述了引力場,并預測了黑洞的存在。然而,它們還包含了不同類型的場——標量場,后者會參與調節引力相互作用。” 索蒂里歐說道。
研究人員發現,當普通物質包圍黑洞時,它們便會長出標量“頭發”。“這在標準模型里是不會發生的,” 索蒂里歐說道。至于這些標量“頭發”是否會導致黑洞與傳統模型里描述的有所差異,目前還不清楚。利用現有的科技是否能夠觀察到這種效應,現在也仍是未知數,索蒂里歐解釋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0638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