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昂貴的科技設備而言,火山頂絕對不是一個適宜的安置地,然而在美國夏威夷州冒納凱阿火山頂上卻分布著十幾臺望遠鏡。它們始終如一地對著天空,探索解開宇宙奧秘的辦法,尋找天體中的生命。
冒納凱阿火山為研究天體提供了很好的環境,因為它高達4270多米。山頂上有一臺望遠鏡,即凱克望遠鏡。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光學望遠鏡,鏡片直徑達10米。
凱克望遠鏡安置在一座高高的、保護性的圓屋頂建筑內。凱克望遠鏡巨大的鏡面使它使用起來非同一般,不只是因為它的大尺寸,還因為它是由36個直徑為1.8米的六邊形小鏡片組成的。一臺計算機每秒鐘兩次將所有的鏡片排列在0.00003毫米以內,而電視監視器可使科學家們看到望遠鏡所看到的一切。
凱克望遠鏡開創了基于地面的望運鏡的新時代。它的規模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落馬山上的海耳望遠鏡的兩倍,后者在前幾十年內是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有人曾認為制造如此之大的望遠鏡是不可能的,但新科學技術把不可能變為了現實。
大型光學望遠鏡簡史
●胡克望遠鏡(Hooker)
1917年,胡克望遠鏡在加州威爾遜山天文臺建成。其主反射鏡直徑為2.54米,在其建成后30年,它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正是利用這座望遠鏡,埃德溫·哈勃發現了銀河系外的星系,并找到了宇宙膨脹的證據。
●海爾望遠鏡(Hale)
直徑5.08米的海爾反射式望遠鏡坐落在美國帕洛瑪山上。它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建造,1948年完成,建造技術在當時堪稱奇跡。雖然從1993年以后,海爾作為最大反射式光學望遠鏡的地位已被取代,但仍在為宇宙探索發揮重要作用。
●凱克望遠鏡(Keck)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學天文望遠鏡,位于夏威夷莫納克亞山。其雙子KeckI和KeckII分別在1993年和1996年建成。直徑都是10米,由36塊直徑1.8米的六角鏡面拼接組成。通過電腦控制的主動光學支撐系統調節,使鏡面保持極高的精度。
●超大望遠鏡(VLT)
1999年,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智利建造了超大望遠鏡。它是由4臺8米直徑望遠鏡組成的一臺等效直徑達到16米的光學望遠鏡。這4臺望遠鏡可以組成一個干涉陣,做兩兩干涉觀測,也可以單獨使用每一臺望遠鏡。它可以在不同波段觀測超新星等遙遠天體。
●昴星團望遠鏡(SUBARU)
日本的昴星團望遠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直徑的單面反射鏡,其直徑達8.3米。坐落在夏威夷莫納克亞山上,建造完成于1999年。據稱,僅僅是拋光其超大鏡面就花去了7年時間。昴星團望遠鏡使用了主動光學和自適應光學技術,支持鏡面的是261個機械手指,它們可以不斷調整鏡面的形狀以獲得最佳成像。
延伸閱讀
最佳天文觀測點:南極天穹C
美國科學家還考慮在月球隕石坑建造大直徑望遠鏡
美國天文學家羅杰·安吉爾從近來的一些論文之中,得知一處幾近理想的天文觀測點:那就是位于南極洲中央,一處海拔3300米的平臺,稱作天穹C(DomeC)。他激動地說:“在天穹C,幾乎每項指標性的陸基天文觀測質量參數,都比地球上其他的地方要好上兩倍甚至更多。”
由于南極地區不像地球其他地區那樣有著每天的日夜更替,而是存在長達5個多月的極晝和4個多月的極夜,這為對宇宙進行持續觀測創造了獨一無二的條件。在極夜條件下,由于沒有太陽光的干擾,天文學家們可以進行連續觀測,這非常有利于發現超新星以及伽馬射線爆發。此外,由于可以長時間地掃描天空,還將幫助天文學家們更好地搜索太陽系外的行星系統,這是尋找地外文明最基礎的一步。
雖然南極被冰雪覆蓋,但南極卻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區之一。由于大氣中水氣很少,宇宙中的紅外線以及亞毫米波等有助天文學家了解宇宙演變過程的射線在到達地面時損失很少,因此還非常有利于天文學家們進行紅外觀測。
目前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已經在天穹C地區開展了天文觀測,觀測清晰度為地球其他地區效果的20倍,這意味著天文學家們將可以觀測到天體更多的細節。雖然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否決掉一項在南極洲興建一座2米直徑望遠鏡的提案,但安吉爾依然堅持他的想法。他主張,“在南極洲興建一座直徑100米的望遠鏡絕對是最佳方案。”
而太空也有吸引人的地方。安吉爾分析了在月球南極附近的隕石坑建造一座20米直徑望遠鏡的優缺點,這座望遠鏡將以旋轉池內液體的反射充當鏡面。他坦言:“在月球上建望遠鏡的構想令大部分的天文學家感到不安,因為我們無法完全掌控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43979.html
相關閱讀:
加攝影師冒險拍攝伊利湖排空巨浪,狂暴的美感
北京最古的天主堂 圣母無染原罪堂
鳥夫妻瘋狂“追殺”偷蛋小貓 輪番空中發動攻擊
世界母乳喂養周首日,全國辣媽玩起“哺乳快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