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發現小行星撞擊事件可迫使物種進化以適應其所在行星的軌道環境,我們的太陽系中就存在小行星帶,然而只有在少部分的行星系統中才能找到這樣的小行星帶。由此,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尋找宇宙生命的新方法,對恒星系統小行星帶的探索可成為追蹤宇宙中其他天體生命的關鍵。而且行星系統中存在小行星帶,可導致空間巖石與其他行星發生碰撞,激發生命的誕生或者迫使智慧生物進化以抵御小行星撞擊。
科學家認為小行星撞擊有助于宇宙生命進化,通過對行星系統小行星帶的探索或可發現智慧生物轉播到騰訊微博
三種小行星帶與外側軌道巨型氣態行星相對位置模型,太陽系的模型適合宇宙生命誕生
該理論聽起來似乎有些令人吃驚,畢竟小行星通常被認為是會引發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對我們的行星構成災難性的影響。小行星在撞擊天體的進程中,可導致復雜宇宙生命的出現,破壞行星上的生態系統,使物種產生適應能力。著名古生物學家古爾德提出的“間斷平衡”理論,小行星撞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生物的進化,根據美國宇航局薩根研究員、科羅拉多大學研究人員麗貝卡·馬。≧ebecca Martin)以及位于巴爾的摩的空間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天文學家馬里奧·利維奧(Mario Livio)的建議,從我們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分布位置和大小上看,其實是有助于地球生命的誕生。
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其中存在數以百萬計的太空巖石,這里也被稱為“雪線”。這是因為小行星帶介于恒星周圍軌道寒冷區的邊界,揮發性的物質如水冰在小行星帶之外就得不到陽光的照射而被冰封。科學家認為這是尋找外星人的一個重要線索,然而小行星帶的軌道位置和分布情況適合行星演化出生命的“小太陽系”是相當罕見的。馬丁博士認為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只有極少一部分的行星系統中在合適的演化期、合適的軌道上存在巨型行星,并在其引力作用下使得該行星系統具有適合大小的小行星帶,從而為其他軌道上運行的巖質行星提供創造生命的潛力。我們的研究也表明太陽系可能是相當特殊的。
圖中顯示了三種小行星帶與巨型氣態行星的演化模型,在第一種方案中,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軌道穿過該天體系統中的小行星帶,混亂的引力導致空間巖石飛濺從而抑制其他行星生命的誕生;第二種方案中揭示的是我們太陽系的模型,小行星帶的位置稍微在木星軌道之內;第三種方案中巨型氣態行星的軌道并不發生遷移,小行星帶的密度更大,可導致較大質量的小行星擊中內側軌道的行星,可能阻止生命的演化。
科學家得出的結論依據現有的理論模型分析、對太陽系外大小接近木星的行星進行研究以及年輕恒星周圍物質碎片盤的相關研究。當我們太陽系中巨型行星形成時,該區域位于“雪線”之外,包含著較為密集的混合物質,這些空間巖石和提供的材料金屬可演化出類似木星這樣的巨型氣體行星。木星的軌道剛剛超過“雪線”,其引力可使小行星帶的巖石碎片分離。如果小行星帶范圍過于廣大,外層軌道的行星引力將導致空間巖石“持續轟炸”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使之無法繼續演化出生命。
精彩文章:猛犸象食肉植物仙女座星系1955年上將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45610.html
相關閱讀:
首次證明生命可以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后存活
“超級月亮”今晚再度“露臉”比平時滿月亮20%
日本科學家宣稱揭開地球遠離太陽之謎
最新觀測星云宇宙對蝦 距地球約6000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