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鹿泉市57歲農民張景元只有高中文化,30多年來卻傾盡家財醉心科研,取得多項科研成果和國家專利。其中,氕氕核聚變在1996年經河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鑒定,實驗結果對核聚變實驗的深入研究意義重大,經國內文獻查新,該項實驗成果屬中國國內首創。
5月3日,記者走進了山腳下這個普通的農村,見到已滿頭白發的張景元。在他家,一半房子都變成了實驗室、儀器室,地上整齊地擺放著發電機、視波器、變壓器等實驗用品和各種儀表。
張景元家中整個臥室已然變成了實驗室
張景元說,他從小就對物理感興趣,高中畢業后幾次都沒考上大學,之后癡迷物理研究,家庭開銷靠妻子一人種地維持。現在孩子們長大了,大女兒提供了部分資金支持,兒子幫他一起做實驗。數十年來為搞研究已投入近百萬元人民幣,他自己也多年沒有再買過新衣服。提到自己的物理實驗,原本寡言的張景元變得非常健談。他先后做過電解法分離氫的同位素氕與氘、氕氕核聚變等實驗,并自制了一臺異能發電機,還曾獲兩項國家專利。由于家中儀器簡陋,這些年為檢測準確實驗數據多次奔走于中科院、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等科研機構。最長一次在北京呆了3個多月,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飯。
河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原河北師范學院物理學副教授左振川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張景元的實驗裝置結構巧妙,簡單實用,可操作性強,尤其是面、點電極組合,大大提高了質子對撞速度,增加了核聚變反應截面,在科學上是有意義的。但也有業界專家認為,張景元的研究違背科學,再這樣搞下去只能走進死胡同。
張景元的兒子告訴記者,父親30多年醉心物理研究,前后共花費近百萬,如今家里已是不堪重負。目前父親最大愿望就是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來,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支持,能夠讓自己研究繼續下去。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大學在我心中是一個情結,我做研究是希望能像大學生一樣為國家做貢獻,圓了我的大學夢。”張景元平靜地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6186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