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德國科學家日前稱,通過研究歐洲“火星快車”以及美國宇航局火星探測器提供的最新數據,他們發現火星上曾經有過降雨,這將有助于人類揭開火星上存在河流痕跡的奧秘。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alt="" src="http://www.jiyifa.com/uploads/allimg/161206/0Z2351431-0.jpg" border=0 />
德國航天局行星研究所地質學家恩斯特-豪博爾一直致力于火星贊西-特拉高原是否存在遠古河流問題的研究。因此,他專門分析了由歐洲火星快車號、美國火星全球探勘者號以及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所拍攝的隕坑照片。一個直徑大約為5千米的小隕坑也許可以提供相關證據。在該隕坑中有一個扇形的三角洲,納內迪河正是由此流入隕坑。河流沉所攜帶的沉積物沉入隕坑底部,幾乎將隕坑填充了50米深;沉積物覆蓋面近23平方公里。這些河流將火星赤道附近的高原沖出了一條條深深的峽谷,在火星表面許多地方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多艘火星探測飛船都發現,在許多遠古隕坑中都有河流扇形三角洲的痕跡,而火星表面的那些峽谷最終交匯于這些隕坑。在峽谷與隕坑的交匯處,可以看到層狀沉積物。
恩斯特-豪博爾稱,這種分層形態的沉積物,是典型的河流三角洲才擁有的特點。河水攜帶沉積物向下游流動,直到最后水流變緩,沉積特沉入河底。在河流最終匯入大;蚝磿r,水流速度幾乎降為零。隕坑的原始形態其實就是大;蚝。研究人員還根據火星表面隕坑的數量來粗略推測火星贊西-特拉高原溝壑縱橫的外表所形成的時間。結果顯示,河流流經這些峽谷的時間大約為38億到40億年之前。而荷蘭烏德勒支大學地質學家馬爾丁-克雷漢斯也根據各種數據推測,這些隕坑沉積物至少形成于幾十萬之年前。豪博爾認為,這些最終匯聚于隕坑的峽谷足以讓研究人員堅信火星表面曾經存在湖泊并有過降雨。
研究人員對此前的5項火星探測任務采集的土壤樣品進行了分析,其中包括1976年發射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和1997年發射的“探路者”號火星探測器采集的數據。他們發現,火星氯化物和硫酸鹽沉積物中存在一種特殊的模式。所有的這些土壤樣品數據表明,硫酸鹽的分布更加接近于火星表面,而氯化物的濃度則隨著深度的增加而上升。這與在地球表面極端干旱的區域--例如南極洲的干谷地區和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發現的情況非常類似。這些地區的降雨很少且雨量極少,于是在數百萬年間,其土壤的化學構成慢慢發生了變化——沉積的硫酸鹽越來越接近地表,并將更多可溶解的氯化物傳輸到地表深處。
大約在30億年前,源自地下水的火星表面最大的水體大部分被凍結或蒸發。之后的一個漫長時期,火星上下起了斷斷續續的細雨和露水。這種氣候顯然持續了足夠長的時間,從而改變了火星表面礦物質的化學構成,并最終形成了之前所描述的那種獨特的氯化物和硫酸鹽模式。恩斯特-豪博爾說,除了水、溫暖的氣候以及基本礦物外,生命存在最后的一個條件就是含有碳元素的有機分子。那些碳分子很容易通過火星早期落到上面的隕石沉積獲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55530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