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參考
“
學習建議
”
,把握文章重點。
《永遠執著的美麗》以課題
“
永遠執著的美麗
”
作為突破口。但是,課題里的三個詞語
“
永遠
”
、
“
執著
”
和
“
美麗
”
,哪一個才是文章要講的重點呢?很明顯應該是
“
美麗
”
。
因為文章有一句話點明了這一點:
“
(我)突然發現,這位享譽世界、功勛卓著的雜交水稻之父的橫空出世,竟然和美麗有那么直接的關系。
”
而課文后面的
“
學習建議
”
也暗示我們,
“
美麗
”
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是理解人物形象的關鍵:
“
文中反復使用
‘
美麗
’
這個詞語,請說說
‘
美麗
’
和袁隆平的一生有著怎樣的聯系?
”
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
“
美麗
”
,而把
“
執著
”
作為答題重點。當然,這樣做也是不無原因的,因為
“
執著
”
作為一種精神品質,可以很好的用來分析文章中對袁隆平的描寫。所以對
“
美麗
”
的理解就被簡化為
“
美麗
=
執著
”
了。
那么
“
美麗
”
是不是僅僅等于
“
執著
”
呢?再仔細看看
“
學習建議
”
給我們的暗示,仔細分析袁隆平的一生,我們發現,
“
美麗
”
應該是有著好幾層的含義:
一、少時,欣賞美麗,建立夢想(
5
~
8
節):
6
歲的袁隆平在參觀園藝場時,被
“
滿院里郁郁蔥蔥
”
、
“
芬芳的花草
”
和
“
一串串鮮艷的果實
”
吸引,他覺得
“
那一切簡直是太美麗了
”
。這時的
“
美麗
”
,指的是色彩的繽紛鮮艷。
二、成后,創造美麗,實踐夢想(
9
~
12
節):袁隆平來到農村后,
“
把童的憧憬蘊藏心底,將
‘
所有人不再挨餓
’
奉為終生的追求
”
。文章詳細介紹了他怎樣不辭辛苦歷經磨難,他是在
“
以自己的生命和科學的力量去創造美好
”
。這時的
“
美麗
”
,指的是他
“
百折不撓
”
、
“
堅忍不拔
”
的精神。
三、成功后,收獲美麗,實現夢想(
13
~
15
節):這一部分內容有三節。一節講袁隆平科研成果的發表;一節介紹雜交水稻的推廣和獲得的成功;一節介紹袁隆平取得的輝煌、榮耀和地位。這時候,
“
美麗
”
又是與
“
成功
”
、
“
榮譽
”
相依相隨。
四、現如今,新的夢想,與美相隨(
16
~
21
節):最后一節對
“
美
”
用了一個新的詞語
“
淳美
”
。什么是
“
淳
”
?
“
淳
”
就是
“
醇
”
,是
“
酒味的醇厚、純正
”
。
“
淳美
”
就是
“
大美
”
,是一種樸實無華,但卻無可比擬的美。它不是視覺感官的刺激,也不是道德情操的自我追求,更不被世俗的評價所左右。功成名就之后,袁隆平又有了一個夢想,他夢想著
“
我們種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幾個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
這夢想,當然沒有少夢里的五彩繽紛,但是更實在,更有價值,這價值就在于他畢生對雜交水稻研究的孜孜以求。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
“
美麗
”
,我們可以認為,
“
美麗
”
是一種生命的境界,是對生命的孜孜以求,是去執著地做好一件有價值的事。
學會解讀文字背后的信息。
“
(袁隆平)前前后后共檢查了
14000
個稻穗。
”14000
個稻穗,意味著什么?
學生想到的可能只是稻穗的多,從而反映袁隆平工作的辛苦、執著。
這還不夠。水稻大概高
60
~
70
公分,每一次檢查,袁隆平都必須彎下腰去,檢查
14000
個稻穗,就是
14000
次彎下腰去。一般人彎著腰幾分鐘就腰酸背痛直不起身子,
14000
次彎腰,這要付出多大的辛苦和艱難?
袁隆平檢查水稻是為了獲得天然雄性不育株,水稻的花很小,雄花的花蕊、花柱就更小,每次檢查都要去著放大鏡仔細觀察。他檢查了
1
株,沒有;他檢查了
10
株,沒有;
100
株,沒有;
1000
株,沒有。甚至檢查了
10000
株,還是沒有。到底世上有沒有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靠這樣的檢查有沒有獲取成功的可能?常人或許已經放棄,把目光和希望投向別處;可是袁隆平卻堅持了下來,直檢查到
14000
株,終于發現了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這
14000
株的背后,除了汗水和艱辛外,還包含著多少信心、信念和絕不放棄的精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333776.html
相關閱讀:《抒情類散文閱讀復習指導》
小學生課外讀書卡制作示范
以學校為引擎的學生閱讀習慣培養方法
小課題研究方案:小學閱讀教學中學法指導有效性的研究
農村小學開展網上課外閱讀實踐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