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語文本色和本色語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小學閱讀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語文本色和本色語文 華中 師范大學 教授 楊再隋 語文課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語文課?何謂語文的本色,又何謂本色語文? 語文課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課,是學生學習理解和 語文本色和本色語文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 楊再隋
  語文課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語文課?何謂語文的本色,又何謂本色語文?
  語文課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課,是學生學習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是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實踐課,是引導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課。說到底就是學生學習說語文、講語文、讀語文、寫語文、用語文的課。既然如此,為什么有的老師說:“
語文越教越難教了!”“
語文越教越糊涂了!”……
語文課怎么啦!看來,語文課又該重新審視、又該自我反思了。
  眾所周知,課程改革實驗啟動四來,給比較沉悶的語文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給迷茫的、困惑的語文教學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增強了改革的信心。從實驗區所反映的情況看,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思維活躍了,口語交際能力、綜合性學習能力都比過去增強了。老師們重視了學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重視了對學生創新潛能的開掘。通過課程改革,密切了語文和生活的聯系,和社會的溝通以及和其他學科的滲透。在課程改革中,開始重視校本研究,重視本土課程文化的發掘,也重視開掘廣闊的母語教育的資源。特別要提出的是,跟課程改革一起成長的廣大教師,教研員經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禮,更新了教學觀念,提升了課程意識,煥發了“
課改”
熱情,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中、青教師,也鍛煉了一批特級教師,他們用生動的課程范式詮釋了新的課程理念,演繹了新的課程文化,營造了“
課改”
的氛圍,活躍了教研空氣,受到了廣大教師的歡迎。
  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出現了一些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這是“
課改”
進程中出現的問題,不必大驚小怪,但也不要輕視。
  第一,虛。語言訓練不落實,不到位,虛晃一槍,虛以應付,因而花花動作多,花拳繡腿多,花里胡哨多。內容龐雜,課件繁雜,這在公開課上更甚。教師不范讀,不板書,淡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虛,還表現在課堂上不摳詞摳句,不糾正學生錯誤的語言,不辨析詞意,不辨析字形。該認的不認,該寫的不寫,該積累的不積累。脫離文本的議論太多,自由誦讀的瑯瑯書聲太少。課件把學生的興趣提起來了,可真正面對文本的時候,學生反而失去了興趣,所以課件的使用要適時、適度和有效。
  離開課本,遠離文本,天馬行空,漫無邊際,隨意發揮,用集體討論取代了學生個人言語實踐活動,還美其名曰開拓延伸。有些課畫蛇添足,文本還沒弄清楚,就塞進了一些課外的東西;有些課讓學生離開書本去探究從網上得到的一些似懂非懂的、深奧的科學知識。
  第二,鬧。課堂上熱熱鬧鬧,沒有給學生思考的余地,也沒有給學生質疑的機會。因“
假主體行為”
造成的課堂上表面的活躍,掩蓋了教學的真相。鬧,反而使課堂封閉,學生的心靈之窗緊閉,沒有另類的聲音,沒有獨特的感悟,沒有多元的結論,沒有因思維撞擊而迸發的火花。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缺失了本我,缺失了個性,眾聲喧嘩,異口同聲,許多是虛假的反應,甚至連笑也是勉強擠出來的。為了應付場面,有時不得不故作姿態,故作矯情。現在課堂上很少看到那種會心的笑,爽朗的笑,發自內心的笑。老師和學生缺少激情,這種情況令人不安。我們希望給孩子們一片寧靜的天空,一塊安靜而干凈的土地。
  第三,雜。由于語言文字訓練不落實,語文活動沒有很好的開展,因而另一種形式的“
架空分析”
有所抬頭,即以犧牲工具性為代價的所謂張揚人文性,成了課堂上另一道風景線。它所表現出來的現象是:語言文字太淺,思想內容太深。教師用大量時間去深究思想內容。有些問題脫離了時代背景,遠離了學生實際。雜的表現之二是各種非語文現象、非語文活動占據了課堂。課堂上吹拉彈唱盡顯其能,與文本本身沒有多大的關系,有的只是老師才藝的展現。還有一些好像是語文活動的東西也塞進了課堂,耽誤了教學時間。比如舉辦記者招待會、電視訪談、實話實說,等等。這些形式偶爾為之也可以,但需要嚴格控制時間,且需要教師具有很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由于只是給少數優等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機會,大部分學生是旁觀者,教學不是面向全體學生,效果不大。
  第四,碎。課文是一個整體,即內容的整體,語言形式的整體和形象的整體。當前有些課隨意宰割、支解,弄得課文支離破碎。在教學中,要學生憑興趣選讀某個段落,難道不感興趣的就不讀了嗎?最后又不返回整體;有的課脫離了上下文,脫離了文章整體,讓學生孤立地理解課文中的一句話;有的老師讓學生在預習后寫下對這篇課文最感興趣的一句話,難道學生就對一句話感興趣,其他都不感興趣,不感興趣的就不學了嗎?隨意性很大。由于大量使用課件,課本被閑置一旁,讓學生只讀屏幕上的某段、某句、某詞,脫離了課文整體。
  第五,偏。當前在某些實驗區出現了輕視“
雙基”
的現象,尤其是輕視基礎知識的傳授。小學處于基礎教育階段,小學語文是基礎的基礎,無知即無能,沒有知識就沒有創造。有位教育家說得好,什么叫智慧,智慧就是組織得很好的知識體系。由于輕視知識,導致輕視講解、輕視講授等這些基本的教學方法,把接受性學習和自主、合作、探究對立起來。由于輕視知識傳授,還導致了完全否定分析。我們過去所否定的是繁瑣分析,新課標修改稿明確提出:“
不應完全用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思考”
。說明部分的分析還是必要的。比如說,面對文章整體要找一個切入點,當然要分析;在具體形象的描繪后,或在情感活動的熏陶后,教師以簡明的語言,對文章某部分進行分析、講解、提煉、歸納,作出小結,引導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當然要分析;對段意的歸納,對中心思想的體會,都離不開必要的分析。當然,分析不宜多而雜,更不能變成繁瑣分析。所以,分析要適時,不宜處處分析,盡可能以讀或其他個體的言語實踐取代。再者,由于語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因此要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盡量讓學生去感悟、體會、揣摩、體驗。總之,分析和綜合要交替使用,分析是在綜合的基礎上的分析,是在整體背景上的分析,分析之后又必須回到整體。
  偏,還反映在弱化教師職能,不敢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中錯誤的言行也不敢批評,廉價表揚,普遍肯定。我們說,賞識學生是必要的,嚴格要求學生也是必要的;愉快學習是必要的,勤奮學習、刻苦學習更是必要的。當前,尤其要培養學生學習的決心、恒心和信心,培養學生的韌性和知難而進的精神。
  上述現象,反映出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吸納不夠,對我國母語教學的歷史經驗和現時成果的認同和吸納不夠,對我國的國情實際特別是廣大農村教育實際深入了解不夠,以致缺乏厚實的歷史文化背景的依托和生動的教育實踐的支撐。語文教學被抹去了本色,擰干了原汁,使語文教學錯位、變形、變味、變質。語文課又怎么啦!語文課文該怎么樣?語文課應怎么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335055.html

相關閱讀:小課題研究方案:小學閱讀教學中學法指導有效性的研究
以學校為引擎的學生閱讀習慣培養方法
農村小學開展網上課外閱讀實踐與思考
小學生課外讀書卡制作示范
《抒情類散文閱讀復習指導》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