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淺談提高小學生閱讀質量的策略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小學閱讀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淺談提高閱讀質量的策略 我們的語文教學,由于應試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學生的任何自由和創新,一切以標準答案為依據。一篇文章,教師說分三段,分四段就是錯誤。學生在閱讀上受
淺談提高閱讀質量的策略

我們的語文教學,由于應試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學生的任何自由和創新,一切以標準答案為依據。一篇文章,教師說分三段,分四段就是錯誤。學生在閱讀上受到嚴重的束縛和壓抑,對語文課興趣全無。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深感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之弊,也常常為之困惑、苦惱,為此進行不懈的探索,尋求閱讀教學的新境界。在我近的實踐中,我感觸頗多。
一、利用

閱讀期待

,提高閱讀質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
閱讀期待

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是通過懸念的制造,情境的創設,激起學生體驗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從閱讀功能看,閱讀是搜集、篩選、發現信息的過程;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又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在學生擁有主體地位的閱讀活動中,學生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
(
比如見到標題
)
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自動開啟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自然,學生從接受的信息中產生的內驅力強弱、有無,對其內在閱讀興趣和積極性的有無或強弱起關鍵作用,對其閱讀行為是否進行和怎樣進行產生重要影響。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運用

閱讀期待

來提高閱讀質量呢?
1
、適當的煽情

當代格魯吉亞杰出的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維利認為,衡量教師好壞的一條重要標準是你的學生是否有閱讀的愿望。如果大部分學生都不愿意閱讀,那么這個教師就不是一個好教師;如果班上大部分學生都愿意閱讀,那他就是一個好教師;如果班上全體學生都喜愛閱讀、熱衷于閱讀,那他就不僅是一個好教師,而且是一個優秀教師。
白居易說: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作者流眼淚,讀者才會受感動;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這個過程若缺乏審美熱情,閱讀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審美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著積極主動的情感進行學習。例如,教學《我的弟弟小蘿卜頭 》一文時,我帶著低沉的語氣說: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小蘿卜頭和我們的齡差不多,他的生活與我們有什么不同?他又是如何認真學習的?趕快找找,當然找得越多越好。

學生興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中去。結果孩子們通過閱讀對比,發現小蘿卜頭的生活十分悲慘,在這么困難的條件下還能這么認真學習,真是難得.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

語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學生。

教師要啟發學生產生

閱讀期待

,須對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徹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歷程、寫作背景,這樣才能深入剖析作品,進入角色,挖掘出創作時的匠心,力爭把作者創作時的全部激情重新釋放出來。

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
……”
教師進入課堂要以飽滿的精神,將文章中的情與自己心中的情融注于講解之中,洋溢于講臺之上,再反轉過來如水似地流到學生心中,喚起學生的情思,使學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師一起去體會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例如一些課的導語,尤其是一篇課文教學之始的導語,應該像詩一樣精煉、感人,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一節課的結束語,特別是教完一篇扣人心弦的課文時的結束語,應在學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漣漪,達到

課盡而情未了
"
的效果,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新的欲望。
  當然,教師要煽情,要動情,也不是任意地讓感情泛濫,要以自己的獨特、真摯、強烈、坦蕩的情懷與學生見面,扣擊學生的心弦,使自己、學生與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樂,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情感共鳴。
2
、馳情其中


葉圣陶說:

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了這一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這座橋梁本身就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需要我們的

情感的王子
”——
學生主動投入、積極參與到閱讀過程中,一點一點地挖掘出來,才能與作者會面,達成情感的契合。

1
)啟動情感

如果把兒童的情感比做

小河

,要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動。這種外力須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輕輕一點,像一陣微風悄悄地掠過水面。如從課文中選取一個美好的場景,一個或幾個角色的鮮明形象,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
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蕩漾起情感,對新課的學習,產生一份關注,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期待著故事將怎么發生,將怎么一步步進展。 

2
)牽住情感

兒童的情感總是處于運動的狀態,可以由生成
——
發展
——
穩定;也可以由生成
——
淡化
——
泯滅。在學生初讀課文入情后,教師需倍加珍視,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只要教師巧妙地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慚慚地涌動起來!

3
)、推動感情

兒童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孩子的面部表情,從朗讀的聲調,從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頭涌動,這是閱讀成功的契機,應及時把握,并順勢將閱讀過程推進課文精彩片斷詞句,使學生全神貫注地注意那些深浸著作者情感的詞句,讀出其神韻!。
4
)痛快抒發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發起來了。他們會

不由自主地

想說,想抒發情感。情感的抒發,可以使學生之間的內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啟發,相互感染;通過抒發,可以使兒童的情感更加明確。及時引導兒童抒發內心的情感,不僅是閱讀的需要,而且也是兒童心理的需要!
二、張揚個性

差異


對同一篇課文,或同一個人物,學生往往會產生不盡相同的感受和反應。只要沒有方向性的錯誤,教師就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不要用單一的評價尺度限制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體現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如,

碧玉妝成一樹高

中的

碧玉
”,
既可以理解為質地純正的綠寶石
,
也可以理解為

小家碧玉

的美貌女子。
  另外,學生在情緒、興趣、注意、思維諸多方面存在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在傳授學法時盡可能提供更多的學習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讓他們把不同的看法、獨特的見解都表述出來,從而使每個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李寄斬蛇》一文時,我問學生打算怎樣學習這一部分課文,結果發現學生是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有的說:

邊看插圖,邊讀課文,用插圖來幫助理解。

有的說:

抓住文中的關鍵詞來體會。

有的說:

邊讀邊做批注,寫下自己

的體會。
”……
我便放手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學生立刻忙碌起來,有的有滋有味地讀;有的埋頭圈、點、寫;有的與小組同學小交流。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進行自主的學習。全班交流時,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體驗,紛紛發表各自的獨特見解。通過閱讀過程中空間的拓展,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了,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存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三、培養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個人知識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要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二要重視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現在有的教師很注意培養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學習語文,這種做法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活動、做游戲,要以學好語文為基礎。我們提倡的是

快快樂樂學好語文

,要在



字上做文章,不要過分地在



字上做文章。

閱讀教學中,應該引領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師應用自己智慧的火種,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

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

。在文本、教師、學生的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說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讓學生去提,讓學生去議,答案讓學生去辯,結論讓學生去得。學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還品出自己的疑
……
這時的讀已經不單純是對課文語言的忠實再現了,而是能夠表達自己情感與理解的

二度創作

了,達到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讀書最高境界,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閱讀課文后,還需在整體上要對課文自覺地進行品評鑒賞,最終實現課文語言的內化。如讀罷課文后,引導學生掩卷深思,從寫作技巧、思想內容、知識信息等方面自覺地總結收獲,以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培養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21
世紀的閱讀教學應該更加開放和更加具有活力,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這撐海洋、廣天空的責任則需我們教師來承擔。在閱讀教學中努力提高閱讀質量的嘗試僅是開始,閱讀教學能否煥發更大的生命力,還須通過不懈的探索和實踐,找到更多的方法。

建設小學   黃興元 。玻埃
9

1

15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338003.html

相關閱讀:小學生課外讀書卡制作示范
小課題研究方案:小學閱讀教學中學法指導有效性的研究
《抒情類散文閱讀復習指導》
農村小學開展網上課外閱讀實踐與思考
以學校為引擎的學生閱讀習慣培養方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