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這種興趣集中指向于知識,因而通常又稱為求知欲。認識興趣雖然也是建立在好奇心的基礎上,但是它必須在不斷地掌握或使用地理知識中,對地理知識的作用與意義的認識不斷加深,并逐漸體驗到學習地理知識的樂趣的過程中形成的。例如,在對一位十分喜愛學習地理的學生進行的調查中發現,由于參加了很多有意義的地理課外活動,使他逐漸體驗到認識地理環境的樂趣,進而推動了他學習地理的興趣。這種認識興趣是學習地理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也同樣是形成學生主動學習的強大內部動力。怎樣培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認識興趣呢?1、不斷明確學習地理的目的與意義明確學習地理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學習地理,明確學習地理的意義,就是讓學生明白學習地理的重要性。這些就是地理教學中的目的教育,它是培養學生主動性、自覺性的基礎。地理教學的目的教育可以單獨進行,也可在學習地理知識中進行。單獨進行的有一學年之首的“序言課”,一節課之前的“引入新課”環節等等。
這種目的教育優點是集中、觀點明確,但一般情況是在學生缺乏親自體驗的狀況下進行的,因而其效果與影響不易持久,常在學習活動之初起到動員作用。單獨做的目的教育要簡明扼要,切忌空談大道理,盡力聯系學生實際或為學生熟悉的地理事實,用具體材料進行誘導說服。例如,用我國或世界利用自然環境的正反事例,說明認識地理環境的重要性,進而明確學習地理的意義;再如,聯系當今生態問題說明學習“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一節的目的等等。在學習地理知識中進行目的教育,是更重要、更經常的方式。利用這種方式時,要抓住時機、真實說理、融為一體、語言簡煉。抓住時機,就是既不是無論什么教學內容,都牽強附會地聯系目的教育,也不放過有利的進行目的教育的機會;真實說理,是用地理知識實際價值,講清道理,不夸張也不縮小,要實事求是;融為一體,就是將學習地理知識與目的教育緊密結合進行;語言簡煉,就是表述要扼要中肯,不打亂或沖淡地理知識的教育過程。
例如,在第三章談到的學習“水循環”一例中,教師在展示水循環的模式圖后,進一步討論分析水循環運動的原因及范圍、參與水循環的各種過程等等,把大氣圈、水圈、地殼與生物圈聯系在一起,把大氣環流與水循環聯系起來,把各種地表水體及水資源概念與水循環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得到了完整而又系統的地理知識,并發展了他們的智力,同時,學生也是一種享受。此時,只要教師稍加強調:“水循環知識是重要的地理知識,學好它對以后的學習有重要意義,不可輕視。”就可以達到良好的目的教育的效果。2、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一般是在他們地理知識不斷增長,并且能運用地理知識滿足他們新的探索、追求的需要時,逐漸產生的。因此,培養學生的這種興趣,就要從注意地理知識的積累與地理知識本身的質量兩個方面入手。常?吹剑踔幸荒昙墑倓傞_始學習中國地理時,學生由于某種好奇心還很有興趣,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又因為不得法的教學,使學生不能很好地積累地理知識,反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將地理知識不斷系統化,并有意提高其趣味性,是引起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重要途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uexi/128773.html
相關閱讀:最創意暑期:發明金點子征集
解惑篇--為什么會做的題不一定全做對?
叔本華:讀書要有選擇
英語學習中的幾個誤區
辨析題解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