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試卷以“社會熱點”作為背景,結合課本基礎知識,圍繞一個專題,從不同的角度、多學科提出各種問題,以考查考生的綜合能力。然而,面對變幻莫測的國際風云,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層出不窮。那么,到底哪些是社會熱點?我們應該如何來選?
一、熱點的選取
1.當年社會生活中突出的、影響較大的、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如:人口遷移和城市化問題,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住房消費、轎車消費、生態安全、抗擊“非典”、產品質量、增加就業等。
2.要善于捕捉新的熱點,特別是“典型案例”的收集。如:2003年廣東卷的“跟風種地”,全國卷的“氣象經濟”等。
3.要選擇不易引起負面效應的熱點。要選擇那些對社會有積極影響,體現黨和政府所積極倡導的,能夠樹立黨和政府良好形象的熱點材料。如:關于解決“三農”問題、再就業的新舉措;倡導人們關心社會、關愛他人的道德情操和價值取向;關于反腐倡廉加強黨風建設;關于鼓舞民心、體現國家地位等等。
4.關注人類自身生存發展,探討人類生存價值的話題。如: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黨的建設,經濟結構調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
5.具有一定歷史延續性的典型事件。如:2002年高考第39題清明上河圖,從歷史上宋朝的汴梁商業的繁榮到今天河南開封旅游業的發展。第40題從歷史上絲綢之路的作用到今天的亞歐大陸橋政治經濟意義。2003年春季高考第40題從歷史上
都江堰、鄭國渠到今天的基礎設施建設。
二、熱點的整合
一年來的社會熱點很多,即便是按照上述原則去選擇專題,專題的數量仍然很多,這就需要對熱點專題進行整合。
一般說來,可以把所有熱點分為政治、經濟、科技、社會?公共安全?、國際關系等幾個大的方面,然后像在電腦里建立文件目錄一樣,在大專題下建立小專題,在小專題下建立更小的專題。如政治方面,可以建立起“一個思想”?“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兩次會議”?黨的十六大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三個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和“三大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等幾個小專題,在這些小專題下又可以再建立起更小的專題,如“一個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下設兩個小專題——掀起學習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改進和加強黨的建設。
三、熱點的剖析
就而言,能“猜中”高考熱點的人不少,但能“猜中”熱點命題切入點的人幾乎沒有。熱點有限,而命題切入點無限,以所謂有限的熱點分析角度(指運用政治學科理論知識從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等方面去分析)去應對無限的命題切入點,無異于盲人摸象。它既束縛了考生的思維,又違背了高考對熱點問題的考查意圖。
那么,到底怎樣分析熱點呢?最好的辦法就是重點分析熱點本身。可是很多熱點涵蓋的觀點很多,涉及的知識很廣,如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這個專題,該如何分析呢?最省心的辦法就是只注意掌握會議的主題精神或創新理論(觀點)即可,(1)新的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2)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3)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提出建立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4)依法保護公民私有財產權;(5)憲法修改議案等。綜觀近年來,尤其是非選擇題。
其命題一般不外乎三個角度,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或“怎么辦”。因此,對每個專題或其下轄的核心觀點和理論的分析,同樣可以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或“怎么辦”這樣三個角度分別展開。如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的分析:
第一,“是什么”——股份制的涵義、特點、公有制的含義及其實現形式等;
第二,“為什么”——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的必然性?或必要性?和重要性?或意義?;
第三,“怎么樣”或“怎么辦”——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的方針和具體措施等。結合書本理論知識分析熱點,并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明白,它只是一個開發思維潛力的嘗試和過程,決不是應對高考的“答案大全”。(未完待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uexi/133908.html
相關閱讀:狀元們的理綜復習經驗
如何選擇正確的復習資料
資深教師傳授理綜秘笈
2014年高考地理考試大綱解讀及備考建議
二輪復習中語文學科復習策略與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