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放寬心胸才能寫好文章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學習方法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放寬心胸才能寫好文章 佚名

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指導學生課題研究、撰寫論文,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為學生打下一層追求真理的精神底色,這對孩子的一生大有裨益。

一、 揭開論文的“神秘面紗”

論文是以闡述對某一事物、問題的理性認識為主要內容,要求能夠提出新的觀點或新的理論體系,并闡述理論之間的關系。小學生的論文當然不可能有如此高的要求,我們認為凡是學生在課題研究活動中發現了問題,通過多方面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后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小看法,然后用自己的語言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就可以稱之為論文。論文是課題研究活動的成果。學生提出的觀點或看法極有可能是別人已說過的、書中已有的、人盡皆知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否認它,因為這畢竟是學生自己睜大眼睛,尋找資料,調查研究、經過反復思考后提出的觀點,這小小的觀點包含著孩子一番艱苦地探索過程和一顆追求真知的心。留美博士黃全愈先生的《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示,作者描述自己在美國讀小學的兒子礦礦幾次做研究的經歷:小學二年級時,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研究項目”,規定“研究論文”至少要有三個問題,要寫滿兩頁紙。礦礦選擇了藍鯨的“研究”。他從圖書館找來十幾本介紹藍鯨的兒童圖畫書,經過閱讀,寫出了他有生以來第一篇“研究論文”。論文是三張活頁紙訂起而成的。第一張是封面,上面畫著一條張牙擺尾的藍鯨。藍鯨的前面還用筆細細地畫了一群慌慌張張逃生的小蝦。在封面的左下方,工工整整的寫著By Kuangyan Huang。中文的意思是,作者:黃礦巖。論文包含四個小題目:(1)介紹;(2)藍鯨吃什么;(3)藍鯨怎么吃東西;(4)藍鯨的非凡之處。

美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都能鄭重其事地寫論文,那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懷疑自己五年級的學生呢?指導學生寫論文,首先要揭開論文的“神秘面紗”,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給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  

二、小學生“作文”與“論文”的區別聯系

小學生作文與論文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首先,它們在內容上不同,《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而論文是小學生在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后,通過收集資料,調查訪問、觀察實驗后分析整理所得材料,在列舉材料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看法或觀點的文章。其次,作文與論文的目標不同,作文主要是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而論文則側重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報告的能力。其三,作文沒有固定的格式,而論文要有一定的格式。

兩者都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思想的,在語言文字上的要求是相同的,即:鮮明、準確、樸實、生動。在一定的范圍內,兩者可以相互促進,作文能力強的學生能清晰、流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善于思考、能夠提出自己觀點的學生則開闊了眼界,能夠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引發思考,捕捉作文材料,寫出鮮明的觀點,增加了作文的深度與廣度。

三、開展研究活動,指導論文寫作

1. 確立研究課題,收集有關資料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上,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從學生這種心理出發,展開課題研究活動,以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入手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

在五年級的一堂活動課《紙張是個大家庭》中,學生針對每天都要打交道的紙張提出了許多的問題,如:最早的紙張是什么樣子的?紙張的發展史是怎樣的?造紙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紙的用途分為哪幾種?造紙對環境有什么污染……經老師概括板書后,由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問題確立為自己的課題。

課題確定了,采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呢?先由學生自由討論,然后教師與學生一起歸納出研究方法:

(1)查資料(圖書館、家庭藏書、報紙雜志、電視新聞、上網)

(2) 參觀(博物館)

(3) 訪問(專家)

(4) 分析整理所得材料

在課堂上確立了課題和方法后,收集材料的工作由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一般給予學生兩周左右的時間,在研究工作結束之前,教師不對選題及研究過程發表任何意見,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沉浸在獨立的工作狀態之中,當然在學生提出要求時,老師可以為學生在搜集資料方面提供參考意見。在學生遇到依靠自身無法解決的困難時,要幫助學生想辦法,出點子。

2. 分析整理已知材料,擬定論文提綱

經過兩周的時間,學生從書中、網上、調查、訪問、收集了大量的資料,教師要指導學生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整理,整理就是適當的歸類,把準確的數據,典型的事例,鮮明的觀點以及與課題類似的文章集中放在一個文件夾里。反復閱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鑒于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觀點可以很簡單,三、五句話即可。如一個學生在收集了大量關于“紙的歷史”的資料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平時每天接觸的紙是由蔡倫發明的,造紙術的發明對中國和世界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我們又知道了紙張是來之不易的,我們要節約用紙。又如一名學生在搜集了再生紙的有關資料后,了解到再生紙對節省木材資源,保護環境大有益處時,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希望學校能增添幾個廢紙、廢書本的回收箱,學期結束把回收到的廢紙、廢書本贈送給造紙廠,下一學期我們就使用再生紙制成的作業本,這樣會給國家節約多少木材啊!

1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uexi/154044.html

相關閱讀:叔本華:讀書要有選擇
辨析題解答方法
解惑篇--為什么會做的題不一定全做對?
最創意暑期:發明金點子征集
英語學習中的幾個誤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