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數學學習效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做學習的主任,應把握幾個步驟:
第一步:抓好課前預習。 在 預習過程中,邊看,邊想,邊寫,在書上適當勾畫和寫點批注。特別是,要運用數學學習閱讀法,即不能像語文閱讀一樣,從頭看到尾。對于有些例題,則是仔細審 題,然后合起書來,試著在練習本上做一做。之后再翻開書對一對,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所做,及時檢查預習的效果,強化記憶。同時,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 和思路,找出重點和不理解的問題,嘗試做筆記,把預習筆記作為課堂筆記的基礎。 我 國古代軍事家孫子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指對自己和自己的對手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可能有充分的準備,也才可能克敵制勝。預習就是“ 知己知彼”的準備工作,就好像賽跑的槍聲。雖然賽跑的規則中不允許搶跑,但是在學習中卻沒有這一規定,不但允許搶跑,而且鼓勵搶跑。作好數學預習,就是要 搶在時間的前面,使數學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 簡言之,數學預習就是上課前的自習,也就是在老師講課前,自己先獨立的學習新課內容,使自己對新課有初步的理解和掌握的過程。預習抓的扎實,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第二步:掌握聽講的正確方法。 處理好聽講與做筆記的關系,重視課堂思考及回答問題,不斷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學 生必須上好課、聽好課,首先作好課前準備、知識上的準備、物質上的準備、身體上的準備等;其次要專心聽講,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參與課堂內的全部學習活動, 始終集中注意力;第三要學會科學的思考問題,注重理解,不要只背結論,要及時弄清教材思路和教師講解的條理性,要大膽設疑,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善于多角 度驗證答案;第四,學生要及時做好各種標記、批語,有選擇的記好筆記。第五,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課堂練習本要隨時準備,并要保存完好,以 便復習使用。每節課都要針對所學內容,認真練習,并鞏固所學知識。 上 課是學生在學校學習數學的基本形式,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根據數學教學大綱的規定一個學生在中學上數學課的總數大約有五千多節。把每節 課四十五分鐘積累起來,這將是多么驚人的數字啊!學習成績的優劣,固然取決于多種因素,但如何對待每一堂課則是關鍵。要取得較好的成績,首先必須利用課堂 上的四十五分鐘,提高聽課效率。
聽課時應做到以下四點:1、帶著問題聽課;2、把握住老師講課的思路;3、養成邊聽講、邊思考、邊記憶的習慣,力爭當堂消化、鞏固知識;4、踴躍回答老師提問。這樣就基本上掌握了聽課的要求。
第三步:課后復習應及時。 針對數學學科的特點,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復習,真正達到排疑解難、鞏固提高的目的。 課后要復習教科書,抓住復習的基本內容;嘗試回憶,獨立的把教師上課內容回想一遍,養成勤思考的好習慣;同時整理筆記,進行知識的加工和補充;另外,針對每天所學內容,多練題,勤鞏固。課后還要看參考書,使知識的掌握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 復 習是預習和上課的繼續,它將完成預習和上課所沒有完成任務,這就是在復習過程中達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的技能技 巧,進而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使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并且通過歸納、整理達到系統化,把知識真正消化吸收,成為自己的知識鏈條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在復習過程中既調動了大腦的活動,又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也在理解問題的基礎上得到鞏固記憶。從某種意義上講,知識掌握的如何,由復習效 果決定。
第四步:正確對待作業。 獨立思考、認真完成、理解提高是學生對待作業的正確態度。 首先要做好作業的準備工作,把預習、上課、課后復習銜接起來;其次要審好作業題、善于分析和理解題目;第三要理清解題的思路,準確表達,獨立完成作業;第四要學會檢查,掌握對數學作業進行自我訂正的方法。 托爾斯泰說過:“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思維得來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無論學那一節功課,課堂上老師講的,筆記本上記的,課外閱讀的… …等等,都是書本上的知識,要把他們轉化成自己的知識,使自己能夠自如的運用,就必須通過作業實踐來轉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uexi/205000.html
相關閱讀:叔本華:讀書要有選擇
最創意暑期:發明金點子征集
解惑篇--為什么會做的題不一定全做對?
英語學習中的幾個誤區
辨析題解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