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綜試題命題者早已明確指出,文綜考試不回避熱點。但是,不回避熱點并非單刀直入,直指熱點。圈內有句行話說文綜考試對熱點的策略是“考熱不考點”,或曰“圍點打援”。
比如說很多人說2002年文綜試題熱點不熱,這種觀點看起來很有道理:因為2002年文綜試題表面上的確沒有直接考察熱點,但是經過仔細分析便可得知,2002年文綜試題實際上涉及到了很多熱點問題,如歐元流通一組題的背景是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命題者在對2002年文綜試題作評價與分析時認為,“本組題目的設問還包括了引導學生關注中國與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相互影響、培養國際意識的用意”。
中外文化經濟交流題則想要說明:“在我國,傳統文化不是封閉而是開放的,它無疑包括了與外來文化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新的文化成分,所謂'純粹的'民族文化是不存在的。
我們應在世界文化體系中,用宏觀的、辯證的、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國傳統及其傳統文化,并緊密聯系現實的社會歷史發展,重新認識它對社會發展與社會變革的價值”。洞庭湖區的古今變化題的背景是可持續發展等熱點;清明上河圖的背景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歷史上的經濟的興衰對當今有借鑒作用);命題者分析道:“在設問安排上,本題從歷史知識開始,轉向地理知識,再回扣歷史,又轉向地理知識;在這樣兩次周轉之后又直接切入今日之現實的設問,仿佛是在原地周旋之后的一次跳躍。然而,看似突兀其來,實則其來有向:古老的中華大地,哪一處不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又哪一處不包含著苦難和變遷?今天,又哪一處不煥發著青春和活力?歷史與現實,時間與空間是高度交錯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絲綢之路的背景是西部大開發;命題者認為:“本組試題不僅延續了這一關注重點(指西部大開發),而且還充分考慮到了最近一年來國際形勢的急劇變化及其對我國的影響,考慮到西部邊境問題和與西部周邊國家的歷史交往和現實聯系問題。因此,本組試題不僅有持續性的重點突出,而且還有突生性的內容創新,立足于現實而又不拘泥于現實,著眼于歷史而又未偏重于歷史,從而將歷史知識與現實熱點、時間序列與空間區位、文字功夫與讀圖技能、國內問題與國際形勢、政治意義與經濟制度等多方面的考查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最近發生的伊拉克戰爭,毫無疑問是今年最大的熱點,但是文綜考試不會簡單地考查伊拉克戰爭爆發的時間、地點、影響之類的知識,最有可能的是考查伊拉克戰爭有關的一些知識,如兩極格局解體后當今世界格局的走向、聯合國的作用、美國與歐洲的關系、美國單邊主義政策、美國霸權主義政策、中東地區的歷史和現在、戰爭與人道主義、石油問題、等等。以石油問題為例。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它不久對經濟發展起重要作用,還對國際政治、國際關系產生深遠影響。從歷史角度來看,隨著內燃機的發明和廣泛使用,石油堪采業、石油化工業發展迅速,石油在工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20世紀三、四年代,石油還曾是法西斯國家與英法美等國斗爭的一個工具。二戰后,第三世界大產油國以石油為武器,與西方國家進行斗爭,如1973年的石油危機、歐佩克組織、多次中東戰爭等等,對國際關系和世界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20世紀六十年代,我國大力發展石油工業,建立起獨立的石油化工工業體系,打破了帝國主義對我國的封鎖。然后我們還可以結合地理和政治相關知識,對此深入了解一下,有備無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uexi/209295.html
相關閱讀:2014年高考地理考試大綱解讀及備考建議
資深教師傳授理綜秘笈
如何選擇正確的復習資料
二輪復習中語文學科復習策略與重點
狀元們的理綜復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