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父親接到一個電話,只是簡單寒暄幾句就掛掉了。我問了一句是誰,父親說,是少年時的一個伙伴,只是這人后來有些半瘋,做事不合常規,所以不想與他有太多往來。
我很好奇,纏著父親把他的事情講完。
那還是上一輩人的年少時光,這青年喜歡上同一大院的一位姑娘,沒想哥有情妹卻無意?伤倪@份情卻絲毫沒有動搖的意思。后來,姑娘可能也是為了避開麻煩,當兵去了,以為這樣天各一方就能落個清靜,誰知道這青年竟然也托關系跟到了同一個軍團,這時候才發現人家姑娘已經跟別人定了親,當年年底就過門了。
可是這青年對心上人的愛慕,一點兒也沒受到婚事的影響,他依然在姑娘必經的路口等她、看她?赡芄媚镆灿X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專門找了個下午,和他語重心長地談了話,內容不外乎“你是一個如何如何好的人,年齡也不小了”之類的話。最后姑娘露了底,說是幫他物色了另一個姑娘,要不倆人見見?
沒料到他竟一口答應下來。相親、送禮、擇日、成親,禮數上一點沒含糊,一對新人就開始甜甜美美地過自己的日子了。
如果事情到這里就結束,也不算什么稀奇。但是事情的高潮是在七年以后,這青年起初愛慕的那位姑娘突然生了急病,一夜之間死了。更突然的是,當時已經不算年輕的他,一得到這消息,當天就要和自己的妻子離婚。
這可是在20世紀80年代。從那天起就單身一人生活,再沒跟其他女人有過任何關聯。
我承認這位前輩的故事挺感人的,如果能年輕二十歲,回到十五六歲,我應該也會為了這樣一段凄美的單戀感動,我想知道,這種可稱為百分之百的愛情,有多少人,我是說成年人,敢于承受。
情竇初開的年紀,愛總是來勢洶洶,力度大得連我們自己都招架不住。那個時候,我們才懶得計較愛的代價,只是小心翼翼地付出、付出、再付出,飛蛾撲火般尋找一切機會表達愛的決心。女孩子們開始用五顏六色的馬克筆為男生整理課堂筆記,而男生們則會攢下早飯和打電子游戲的錢,買好大捧的玫瑰花。
很美,是吧?我也這樣認為。但我也不得不承認,這種美麗就好像一只水晶球,華麗卻不堪一擊。不是嗎?有沒有人的初戀僅僅敗給一次文理分班?我們,至少是大多數人,都會隨著成長而遠離那段美麗的青澀時光。
所以,雖然現實中我們很難真正得到一份百分之百的愛情,也沒什么可悲哀的。我們不能要求對方或自己,把一顆心百分之百地放在一個人身上,因為這世界上不是只有兩個人的愛恨情仇。
所以我一向贊同“八分的愛情”,留下兩分氣力,一分用來愛自己,還有一分給那些不是最愛,卻也十分重要的人們。
也許會有不止一個人跳出來罵我俗氣?蓡栴}是誰又能一生一世不俗氣呢?誰敢說自己的愛情里沒有丁點兒俗世味道?
年少時第一次看《東京愛情故事》,十分不解作者為什么不讓莉香有個好歸宿,甚至很久以來憤憤不平。轉眼流年似水,才真正懂得完治的無奈——像莉香那樣“如果完治君想見到我,就算是在洗澡,光著身子也要跑到完治君面前的”,這種愛情我想我也消受不了。
莉香的愛太過純粹,純粹得像個孩子一樣難以立足于成人世界。
我們都像渴望可以永遠不長大,渴望擁有這種純粹的愛情,但問題在于,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拒絕長大,拒絕自己的責任和負擔。就比如這個父輩的故事雖然美麗,但他這份無怨無悔的愛,對于其他人,特別是他的妻子,是不是太不公平?所以,如果愛是一種心理能量,今天的我不會把它完全放在一個人身上,同樣,我也不會這樣要求那個愛我的人。
我無意打破任何關于愛的美好希望。我只想知道,那種100%的愛情,到底有多少人能承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yilin/340852.html
相關閱讀:看一只貓過馬路
兔褐馬
直抵靈魂的愛
擦亮暗夜里的火柴
疾病為何久治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