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南宋人的“奶生活”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意林在線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關于中國人喝牛奶的歷史,就我手頭的資料,可追溯到唐高宗時期,再遠就查不到了。唐代人喝牛奶,僅限于宮廷貴胄之家,普通官吏及民間則鮮有聞矣。趙匡胤建立北宋以后,喝牛奶、吃奶制品的習慣,開始在地主及士子以上階層普及,甚至還出現了相關的營養研究者。唐慎微是個代表,他的《證類本草》認為:“牛乳、羊乳實為補潤,故北人皆多肥健。”陳直的《養老奉親書》也敘述:“牛乳最宜老人,平補血脈,益心,長肌肉,使人身體康強潤澤,面目光悅,志不衰,故為人子者,常須供之以為常食,或為乳餅,或作斷乳等,恒使恣意充足為度,此物勝肉遠矣。”

  需要指出的是,陳直筆下的“常須供之以為常食”,仍然僅限于對社會上層的一種“特供”。

  北宋末年,京城汴梁出現了經營奶制品的民間飲食店,標志著牛奶及奶制品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如袁在《楓窗小牘》里提到的“王家乳酪”,就是私營店?墒遣痪茫彼螠缤隽,老百姓連命都保不住,哪里還顧得上喝牛奶?

  牛奶真正成為大眾飲品并穩居餐桌成為常備飲品之一,應始于南宋孝宗時期。張仲文在《白獺髓》里說:“浙間以牛乳為素食。”這里的“素食”可不是相對于“葷食”而言的,而是平素、平常的意思,家常食品耳,如同豆腐青菜,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這則記載起碼說明至少在江浙一帶,民眾無論貴賤,喝牛奶已成生活習慣。

  詩人楊萬里有一年在杭州過除夕,感嘆牛奶與奶酥還沒送來,有些生氣了,寫詩道:“雪韭霜菘酌歲除,也無牛乳也無酥。”生氣歸生氣,后果并不嚴重,楊大人愛民如子,斷不會為難送奶工的,城市大了嘛,堵車難免,可以理解。

  那么,楊大人為何在喝酒時,還想著喝牛奶及吃奶制品?這種習慣比較奇特,莫非當時人們已經知道,喝酒時喝牛奶可以保護胃?不得而知。陳起寫詩解釋說:“江南貴乳酪,此意兼金重。”原來如此,南宋人喜歡牛奶、奶制品,就跟喜歡黃金一樣,難怪楊萬里一頓吃不到就要發牢騷。

  隆興年間的地理學家周去非,在其著作《嶺外代答》中拿牛奶來形容椰子汁的“味美”,也足以說明當時牛奶比椰子汁更為常見,已經為社會各階層所熟悉了。陸游的詩句“牛乳抨酥瀹茗芽,蜂房分蜜漬棕花”說的就是山村農家用牛乳制作牛酥的情形。

  孝宗年間,無論是牛奶還是奶制品,早已失去了原先“特供”奢侈品的標簽,老百姓人人皆可食用,且每餐必備。用“奶生活”來概括這個時期的南宋人對牛奶的喜愛,大致上比較貼切。

  南宋人的“奶生活”不但如此甘甜,還頗為講究飲用時的視覺欣賞和情調追求,他們習慣把牛奶跟櫻桃搭配在一起食用。

  陸游詩曰:“槐柳成蔭雨洗塵,櫻桃乳酪并嘗新。”一場早春的雨,讓整個世界清新起來,詩人很愜意,找了個槐柳成蔭的地方,悠然自得地品嘗牛奶和櫻桃了。牛奶的乳白,櫻桃的艷紅,眼熟了吧?如今的時尚飲品店里隨處可買。

  小日子夠滋潤了吧?別急,還有比陸游更會生活的呢。南宋無名氏詩曰:“更將乳酪伴櫻桃。要共那人一遞、一匙抄。”這情景太浪漫了,一對情侶不知道在哪個店里點了一杯加入櫻桃的牛奶和一碟奶酪,或許就在臨安著名品牌店“奶房王家”里,兩個人你一匙我一勺地分享,情調好溫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yilin/342950.html

相關閱讀:奧普拉的成功無法復制
中國人的自信從何而來
人治不如法治
世界足壇巨星:最感謝那些曾看輕我的人
善良的“謊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