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安水會計師事務所的一項報告宣稱,中國大陸的奢侈品消費者目前已占總人口的13%,約1。6億人,大部分是年齡在25-30歲的白領人士、私企老板、社會名流,其中有1000萬-1300萬人是活躍的奢侈品購買者。高盛公司也表示,目前中國消費者已經成為奢侈品的第三大消費群體,占全球銷售額的12%,到2015年中國有望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奢侈品額將突破115億美元,占全球消費總量的29%。
中國的奢侈品時代真的來了嗎?
消費個例:白領就是要品位
26歲的張曉敏被譽為“LV狂人”。工作4年,月薪6000元,報社編輯張曉敏不過是上海眾多白領中的普通一員,卻因為“LV”(路易·威登)標簽,在供職的報業大樓里名聲大震。“她有3個LV包包!”
其實,每個價值過萬元的LV包都“攢”得很辛苦,用張曉敏的話說,全是賣字的血汗錢換回來的,一年一個。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張曉敏有她自己獨特的消費觀念:衣服可以便宜,包包必須是正貨。
穿一兩百元的外貿貨,拎價值過萬元的LV包,張曉敏既得意自己的“混搭”風格,又感覺時尚潮流。她毫不掩飾自己對奢侈品的熱愛:“因為品位就是從細節中體現的,而且我消費合理,攢足錢,不負債。”
消費主力:逐步形成的新富階層
北京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日前推出了《2006年中國新富消費行為及生活形態研究報告》。他們對“新富”的定義是: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家庭年收入8萬元以上,二類城市(南京、武漢、重慶等)家庭年收入6萬元以上,年齡在18-45歲之間的消費者。報告顯示,新富人群僅占城市人口總數的5。1%,但他們的消費能力卻是最強大的。
這部分人被視為中國奢侈品市場的主要潛在消費人群。新生代項目經理朱川燕表示,雖然該群體的奢侈品消費還遠未成熟,但對時尚已有了相當的認識,購買力的強弱,并不影響他們對奢侈品的消費熱情。
報告中,47。5%受訪者表示“有一些奢侈品是我必不可缺的”;另有61。8%的人表示“愿意多花錢買名牌產品”。
這與本報的調查結果大體吻合。調查中,52。4%的人稱“經常聽到周圍的人討論汽車、珠寶、服飾等奢侈品”,“偶爾聽到”的占44。7%。
香港理工大學博士高凌是我國首位從事奢侈品研究的學者,她認為,當下的奢侈品追捧熱的原因,一是奢侈品牌的經營環境變化,在發達國家市場成熟的情況下,奢侈品牌的新增長點落在了新興市場上,中國成為最具吸引力的目標之一;其次經濟的不斷高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使得中國新富階層慢慢形成,這個階層有能力,有欲望來消費奢侈品。
消費目的:顯示身份獲取認同
周雁的那只“萬寶龍”手表,至今仍是辦公室里的焦點話題。
幾個月前,周雁離開工作多年的高校,去了一家大型民營企業做總裁助理。前兩天因為公務聯系,周雁順道去原來的辦公室敘舊。說話間,眼尖的同事一把抓過他的手腕舉起來;“嗬,萬寶龍的手表!”其他同事便既帶羨慕又有些妒嫉地哄笑起來:“哎呀,總裁助理了,鳥槍換炮了!”
以奢侈品來顯示身份和獲得認同,是當下奢侈品消費的主要目的。調查中,55。7%的受訪者認為,奢侈品代表了“精致的生活品質”,還有45。2%的人認為這是“使用者身份地位”的象征。
《新富》報告中也提到,56。6%的人認為“使用名牌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身份”。
在一家科技公司任副總的李俊承認,自己在剛開始拿年薪的時候,最有消費欲望。“把普桑換成奧迪,把耐克換成登喜路。希望得到一種認同,說明我進入‘成功人士’的范圍了,呵呵。”
“顯示身份”的消費心態和低于發達國家的消費年齡,都顯示出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的不成熟。高凌表示,實際上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步伐,并沒有想像的那么快。
“關稅抬高了奢侈品價格,而真正買得起奢侈品的消費者畢竟還很少。另外假冒商品也擾亂了奢侈品市場的正常運轉。”
消費態度:逐漸理性和寬容
本次調查中,29。5%的人覺得,自己有很多朋友都是狂熱的奢侈品愛好者,而更多的人(61。9%)則表示,身邊的奢侈品購買者“不多”。在回答“你覺得哪些人更熱衷于奢侈品消費”的問題時,61。4%的人選擇了“富人”,50。9%的人選擇了“年輕白領”,還有50。6%的人選擇了“女性”。
和老一輩認為奢侈品是“燒錢”的排斥態度不同,多數年輕人在對奢侈品問題上,表現出較為寬容的態度。
對于“如果有人攢了幾個月的薪水,只為買一個價值數千元的名牌包”的行為,42。4%的人認為“可以理解”,而另外57。6%的人則覺得“這種事很荒唐”。
29歲的公務員李麗表示,雖然自己不舍得花錢去買奢侈品,但“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不透支的消費就好。”
軟件工程師林波則認為,只要經濟能力允許,選擇如何消費無可厚非。“攢了1萬元,有人喜歡去買個LV包整天拎著,有人就愿意去馬爾代夫發呆,你不能說前者就有多不好,后者就有多浪漫。”
對中國逐漸增長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年輕人的觀點也各不相同。
根據高盛公司的分析,中國消費者已經成為奢侈品的第三大消費群體,預計2015年中國將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對此,有受訪者持“進一步體現了貧富差距”(67。1%),和“這種炫耀性消費完全是貪圖虛榮”(46。9%)的批判態度,但也有人樂觀地認為,“這說明中國的經濟發展潛力大,有錢人越來越多”(31。3%)和“這反映了年輕人渴望社會認同的心態”(27。3%)。
鏈接:什么是奢侈品?
“奢侈”,源于拉丁詞luxus,原意指“極強的繁殖力”。
奢侈品在國際上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稱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在經濟學上講,指的是價值/品質關系比值最高的產品。在生活當中,奢侈品牌享有很特殊的市場和社會地位。從3美元一瓶的香水到300英鎊一瓶香水之間的差別,你可以驚撼其特殊之處。
“中國奢侈品消費者”人群已經達到總人口的13%,并且還在迅速增長中。迅速富起來的中國人正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實現著自己心目中的奢侈夢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yilin/359009.html
相關閱讀:中國人的自信從何而來
奧普拉的成功無法復制
世界足壇巨星:最感謝那些曾看輕我的人
人治不如法治
善良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