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與中國人一起工作的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中國人的“公私”概念與日本人非常不同。
初進外企的中國人,可能會對“公司公共財產禁止隨意私用或占為己有”“工作時間內如需處理私人事情,須得到上司許可”“工作機密不得向其他公司職員泄露”等規定感到不適應。這些正是外企應對中國式“公私困境”不得不采取的辦法。
在上海建立分公司的時候,最令我不知所措的就是一些中國人的“公私不分”。私事占用公司電話和電腦的比比皆是;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利用公事外出時間會見朋友,然后還若無其事地晚歸,并肆無忌憚地在與友人聊天時談起公司客戶的情況。
我自己還遇到過這樣一件事。一位朋友從虹橋機場給我打電話:“機場等出租車的隊伍太長了,能不能讓你公司的車過來接一下我?”
我說:“這有些不妥吧,公司的車是公用的,不能給你用啊。”
“你不是老板嗎,而且我們是朋友啊!”他滿不在乎地說。
這位朋友以前也曾問過我:“我需要一些資料,能不能讓你的秘書有空時幫我翻譯一下?”
記得曾經有一個關于“公司”概念的有趣調查。題目是:“公司歸誰所有?”調查對象是中日美三國的商務人士。
美國人的回答是:“公司歸股東所有。”
日本人的回答是:“歸公司工作人員所有。”
而中國的絕大多數企業老板則表示“歸我所有”——那些在組織或團體中擁有權力的人,就“擁有”了企業。
我一直非常困惑,應該如何與中國人的這種公私混淆的習慣共處?如果硬要讓他們不折不扣地公私分開,本來他們就不理解、不接受,更可能因為一點小事情就把關系搞僵。
日企也不是一開始就把各種規定強加在員工身上的,而是會嘗試著讓員工參與到公司規則制定的過程中來。我想這一點中國企業或許可以借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yilin/370811.html
相關閱讀:人治不如法治
中國人的自信從何而來
世界足壇巨星:最感謝那些曾看輕我的人
奧普拉的成功無法復制
善良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