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太陽猶似一個巨大的火炙烤著大地。風兒似乎也懼怕這難耐的酷熱,早影蹤皆無?墒窃谇匕蜕矫}旺樂山下的農田里,仍舊有一位頭戴草帽、身著紅色上衣的老人正在專心賣力地勞作著。他每揮舞一下鋤頭,就要停下來喘口氣,天氣實在是太熱了,可是這位汗流浹背的老者每每撿拾起一塊薯塊,早已是濕漉漉、飽經滄桑的臉上總是掛著欣慰和滿足。
收拾起農具,老者咬著牙背起裝滿番薯的竹筐,腳步蹣跚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家門口,一個中年男子半低著頭,靜靜地坐著,兩只耳朵卻時刻傾聽著路上的細微動靜。
“清兒,咱們回家吧。”穿紅色上衣的老者走到中年男子面前,和藹地說。中年男子忙摸索著將老者肩上的鋤頭拿在手里,在老者的牽引下緩緩地進了家門。屋內,一個女子正在灶前燒火。聽到動靜,她忙高興地喊道:“是爹爹回來了。”邊摸索著急急地向門口走來。
穿紅色上衣的老者名叫龍榮培,今年81歲了,是重慶巫溪縣塘坊鎮石柱村人。按說,已過耄耋之年的龍老無論體力還是耐力都經不起農活的折磨了,可是他不得不將農活的重擔繼續挑下去,因為,他還有兩個孩子呢:中年男子是他的兒子,名叫姚盛清,今年51歲;女子是他的孫女,名叫姚俊,今年21歲。很不幸的是,這兩個孩子都是盲人。
對于龍榮培老人來說,他的一生可謂非同一般的坎坷曲折,似乎上天故意在刁難他。他曾經結過三次婚,悲哀的是這三個妻子兩死一個離家出走。曾育有8個孩子,可惜的是,7個先后不幸離世。而這個中年男子姚盛清就是他唯一在世的兒子。一度多達8個孩子,誰料,最后只剩下這么一個孩子,作為父親的龍榮培自然是百般疼愛,萬分呵護。
孩子在龍榮培無微不至的關懷下一天一天、平安健康地成長著,龍榮培喜不自禁?扇f萬沒想到,恐怖的陰影再次籠罩在了這個本已是傷痕累累的家庭上。
就在姚盛清16歲那年的一天清晨,他像平常一樣起床準備干活,剛一睜開眼睛,他便覺得視線模糊,四周的東西看不清楚。著急萬分的龍榮培忙帶著他東奔西走。忙活了大半年,大大小小的醫院,無不留下了他們父子倆的身影,可是收效甚微。也就是從那天開始,姚盛清的視力每況愈下,直至最后失明。
年紀輕輕就成了一個盲人,姚盛清喊天不應,叫地不靈,整日憂心忡忡,以淚洗面。父親龍榮培暗暗地咒罵老天,你怎這么惡毒呢?就連唯一的這個孩子也不放過!你枉做天!你枉做天呀!他也恨自己,恨自己沒能力,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唯一的兒子慢慢地成為盲人。
龍榮培最擔心的就是姚盛清一時想不開做出不好的事來,于是他寸步不離兒子,更加細心地呵護兒子,還強作歡顏地安慰他、鼓勵他。為了防止兒子在他睡覺時走動,他將兒子的手和他的手綁在一起。這樣,只要兒子稍一動彈,龍榮培就能及時地感覺到。
時間一久,龍榮培感覺這樣不是個法子,畢竟,他爺倆還要吃喝呢。一個好心的鄰居提醒他,不如去抱養一個孩子,讓這個孩子來照顧他的兒子。龍培榮大喜過望。
1992年龍榮培收養了一個棄嬰,取名姚俊?粗矍斑@個眉清目秀的嬰兒,龍榮培歡喜得無以言表,本已漆黑一片的前途驟然亮堂了不少。然而,讓龍榮培始料未及的是,姚俊在1歲多時,突然患了不知名的眼疾。心急如焚的龍榮培忙奔赴各地去求醫問藥。那些日子里,龍榮培帶著年幼的小俊俊不知翻過了多少座山,不知?過了多少條河,更不知磨穿了多少雙鞋。可到頭來仍舊是個讓龍榮培無法面對,也更不敢面對的結局:失明。
短短的幾年里,兩個孩子相繼都成了盲人,放在誰身上,誰能扛得?那些年,為了治好兒子的眼疾,龍榮培不僅花光了一切,而且早已是心力交瘁,精疲力竭了。沒想到這個孩子又這樣。頭發一夜之間白茫茫一團,好心的左鄰右舍不是送米送面,就是幫龍榮培翻耕播種田地。在這些好心人的幫助下,龍榮培才勉強度過了那段無比艱難、無比黑暗的日子。
是呀,自己要是先倒了,那孩子們怎么辦呢?“只要有我在,這家是垮不掉的。”龍榮培感慨地說,他想永遠守護著兩個盲孩子,“我是他們的眼,替他們看這個世界。”既然已無法改變,那只有慢慢適應。漸漸長大的姚盛清和姚俊在龍榮培的引導和鼓勵下刻苦訓練自己。
“現在家里有臺舊電視,但孩子們卻看不見,只能聽聲音。”龍榮培說,姚盛清小時候最喜歡看電影,但那時卻沒錢買電視,現在孩子們看電視,他就坐在旁邊,給他們當“解說員”。
為了治療孩子的病,龍榮培早已是多方舉債。為了及早地還債,更為了及早地攢點錢,好給兩個孩子繼續治病,龍榮培不惜年老體弱,拼命地勞作。如今,他將家里的5畝田地安排得井井有條,種得滿滿當當,沒有半分半厘是荒蕪閑置的。“正常年份,能收包谷2500斤以上、洋芋7000多斤、紅薯上萬斤”,龍榮培自豪地說。
家里養了一頭耕牛,已跟隨龍榮培風風雨雨幾十年了,是他唯一得力的干活助手。每逢春耕大忙時節,他就會牽著耕牛在村子里“賣牛工”。早早地起,晚晚地歸。“幫別人犁田翻地一天,就能換回8塊錢。”龍榮培已顯得很滿足。
耕田、播種、管理,行行嫻熟;打柴、喂豬、做飯,更是樣樣精通。“去年,我還喂了3頭豬,年底賣掉的1頭重285斤,換了2000多塊錢。”
一談到這些,年事已高的龍老喜笑顏開,似乎表現不出一絲一毫的悲哀和無奈,或許,一個人惟其經歷多次風雨洗禮后,才會變得更堅強,更偉大。
“只要有一份希望,我就要付出百倍,乃至千倍的努力。”龍榮培信誓旦旦地說。只要一聽說哪里有人能治眼疾,他便帶著兩個孩子馬不停蹄地前去。因為白天龍榮培還有無休無止的農活,所以看病的事大多是放在夜里。
趕夜路要是有月亮還好些,而大多的時候則是打著火把小心翼翼地前行。“因為家里太窮,買不起手電筒,趕夜路極不方便。”姚盛清每每回憶起父親夜晚帶他去看病的經歷,就哽咽得說不出話來。一天,龍榮培聽說巫溪馬鎮壩有一位老醫生善治眼疾,他興奮異常。他白天早早下地,中午飯也顧不上吃,一直忙活到太陽落山。回到家,農具一放,也無心吃晚飯了,就高興地拉起兒子姚盛清,挽著孫女姚俊,急急地出門看病。天公作美,今夜有皎潔的月光相伴,出外行走倒省去了不少麻煩。雖然不用打火把,但是從旺樂村到馬鎮壩,來回近百里的崎嶇山路,對于一位年紀較大、腳步蹣跚的老者來說,無異于一個巨大的考驗。不僅如此,他還要照顧兩個失明的孩子呢!真的難以想象,這祖孫三口是怎么把這高低不平、曲曲折折的山路踩在腳下、甩在身后的。
他們晚上7點多出發,一路小心謹慎地行走。為了能盡早地趕到,他們放棄了休息的時間,始終是咬牙堅持著、堅持著。等看完病已是凌晨1點多了。他們片刻沒有遲疑,又急急地踏上了返回的路。回到家,安頓好兩個孩子后,早已累散了架的龍榮培哆哆嗦嗦地脫下濕乎乎的布鞋,才驚訝地發現,鞋子不知何時竟早已被磨透。
文峰鎮的草藥醫生、勝利鄉的土專家、縣城大醫院的眼科大夫……只要一聽別人提起能治療眼疾的醫生,他就會興奮地帶著孩子們馬不停蹄地趕去。粗略算來,迄今為止,他趕過的路遠不止千里,磨破的鞋更達數十雙。“只要能治好孩子的病,再苦再累也沒什么。”龍榮培說,“我還能活多久?可是孩子腳下的路卻長著呢!”
姚盛清和姚俊的世界雖然是漆黑一團,但是他們的內心卻是光明的、溫暖的,因為有龍榮培在。“我是他們的眼,替他們看這個世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yilin/383355.html
相關閱讀:人治不如法治
世界足壇巨星:最感謝那些曾看輕我的人
中國人的自信從何而來
奧普拉的成功無法復制
善良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