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52年,即宋仁宗皇?四年,嶺南的儂智高起兵反宋,儂智高的兵馬所向披靡,嶺南一帶州縣的守將“多棄城遁”,并圍困廣州多達50多天,還殺死不少將領。朝廷震動,宋仁宗趕緊派樞密副使狄青帶兵平叛。
這雖是一次突然的軍事叛亂,但對于想通過軍功升職的人而言,卻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于是,他們也想跟著狄青一起去平叛,得到升遷的機會。狄青很清楚,這些人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拒絕他們吧,礙于權貴近臣的面子,不好辦;接收他們吧,打仗可不是鬧著玩的,耽誤了正事更不行。
于是,狄青在出師動員會上對這些人說:“各位,你們申請要跟我去前線平叛,這是狄青我求之不得的好事。”在給足這些人面子后,狄青接著說:“如果大家跟隨我作戰有功,自然會得到朝廷的封賞,不過丑話說在前,如果此番跟隨我前去后,干不了活,耽誤了事,不能夠有效地‘擊賊’,觸犯了軍法,那就休怪我狄青不客氣。我不會因為私情放你們一馬,到了要軍法處置的時候,就沒什么交情不交情的了。軍法面前,我絕不容私。到時候可別怪我翻臉不認人。”那些想跟著蹭功的人一聽狄青敲邊鼓的話音,心里早就打起了退堂鼓。狄青趁機又給了他們一個機會:“仍然想去的,你們盡管跟我說,我這就跟朝廷請示請你們隨行。”
其實這是狄青讓那伙人掂量一下自己是不是從軍打仗的料,以及極有可能得到的結果。這幫人也不是傻子,在做了利害比較后,覺得撈不到什么便宜,于是再也沒有誰敢提出要跟狄青南下征戰了。沒了羈絆的狄青,后來在廣西的昆侖關大破儂智高的軍隊,順利平叛,立下奇功。
聽話聽音,鑼鼓聽聲。這個“音”不是口音,而是弦外之音。狄青在給足了對方面子的同時,把丑話放在好話里說,在一團和氣的前提下,實話實說,又適時地潑點冷水,去與不去,你就看著辦吧!如此,也就達到了拒絕的目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yilin/392563.html
相關閱讀:中國人的自信從何而來
人治不如法治
善良的“謊言”
世界足壇巨星:最感謝那些曾看輕我的人
奧普拉的成功無法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