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人很矛盾。一方面,女王帶頭開賭場,給同性戀婚姻亮綠燈,咖啡館里能吸 *** ,性工作者依法納稅,安樂死合法化……這一切給荷蘭打上了自由開放、立法先鋒的標簽;另一方面,荷蘭人其實很傳統,他們表現出的寬容心,只意味著他們崇尚平等,并不等于濫用自由。
大凡到過荷蘭的人,都會覺得那里是個田園國家,別看彈丸之地住了1500多萬人,光華人就有10萬。但是讓人納悶的是,當地人大多住的并不是塔樓,而是清靜安逸的矮樓或別墅。即使在阿姆斯特丹,也多是童話般的連體別墅,雖然樓梯陡窄,但并非斗室,且有望河的風景。那里的住房政策比社會主義還社會主義,每個荷蘭人都不愁沒有自己的房子,頂多排隊等幾年,政府總會為你安排。每個荷蘭人都享受水平相當高的醫療福利,再窮也不會挨凍受餓。政府通過政策維持社會平衡,富人多納點稅,窮人多點福利。
當然,世界上不存在空想中的大同社會,現在沒有,以后也不會�,F在荷蘭的社會狀態就已相對理想:聽荷蘭朋友講,除了女王及王室成員、幾名足球明星和為數不多的大富豪外,荷蘭人的稅后收入的差距比也就在1∶4之內。
在縮小公民生活方式上的差別方面,荷蘭可以說進行了一場沒有硝煙的革命。我有位好友住在鹿特丹,家里習慣雇用清潔工打掃衛生。跟女清潔工商量上門日期,對朋友來說是樁頭疼事,因為人家比女主人更“日理萬機”,比方說,星期一有唱詩班活動,星期二參加社區讀書會,星期三打網球,星期四……工作歸工作,不能打亂個人生活。
毫無疑問,荷蘭人重視生活享受,也尊重體力勞動,不以勞動論貴賤。如果在阿姆斯特丹的卡維爾步行街上看到有人在擦精品店的玻璃窗,很有可能是商店老板。在歐洲,我走過許多城市,在街頭從沒見過擦皮鞋的。我在網上看到張照片:英國首相卡梅倫在辦公室里給奧巴馬打電話恭賀連任,照片中桌子的一角,擺了些私人用品,其中包括一管鞋油。這說明,當了首相的富家子弟,平時都自己擦皮鞋。聽荷蘭朋友跟我講,有2億美元資產的荷蘭女王,有時也自己騎著自行車從王宮出來,到市場買菜。德國首相默克爾上超市買菜被人看到,也不是作秀。
估計荷蘭女性的工作比率在歐洲最低。荷蘭政府規定,孩子4歲必須上幼兒園,幼兒園和小學都有兩個小時的午休時間,女人一天要接送四趟孩子,騎自行車接送孩子的母親,是荷蘭的一道風景。在家里,丈夫也不是不做家務,許多家庭,周末做飯是男主人的任務。
當然,為了不讓成家的女性與社會脫節,社會也鼓勵她們在安排好家務之后做半工、四分之一工,有不少婦女熱衷于義務性的社區工作,只為不無聊地待在家里。
還有一個讓人羨慕的是,荷蘭的孩子喜歡上學。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荷蘭的學校,孩子們不必為不及格感到恥辱,每個人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量力而行。結果如何?在荷蘭即使上最好的中學也是公費,從最差的學校里畢業的學生,至少都會說英語和德語。在好學校里,學生們可以學五門語言,不僅是學,而且能學好。你一到荷蘭就會發現,不管是列車員還是酒館老板,全都會外語。
說來說去,荷蘭給我的啟發是:打什么主義的牌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尊重普世價值,盡可能給公民平等、自由和選擇的權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yilin/427829.html
相關閱讀:善良的“謊言”
世界足壇巨星:最感謝那些曾看輕我的人
中國人的自信從何而來
人治不如法治
奧普拉的成功無法復制